52歌赋>汉语词典>三司使在词典中的解释
sānshǐ

三司使

三司使读音为 sān sī shǐ。意思是:官名。唐代中期以后,设户部、度支、盐铁等使,分管租赋、财政收支及盐铁专卖,合称三司。公元926年唐明宗委宰相统领三司。930年正式设三司使。北宋沿袭。1082年职掌归入户部尚书。

拼音sān sī shǐ

注音ㄙㄢ ㄙ ㄕˇ

词语解释

  • 官名。唐代中期以后,设户部、度支、盐铁等使,分管租赋、财政收支及盐铁专卖,合称三司。公元926年唐明宗委宰相统领三司。930年正式设三司使。北宋沿袭。1082年职掌归入户部尚书。

    网络解释

    • 三司使
      1. 三司使是唐代中期以后,财务行政渐趋繁杂,乃特简大臣分判度支、户部、及充任盐铁转运使,分别管理财政收支、租赋与盐铁专卖事务。后唐明宗亍天成元年 (公元926年) 委任宰相一人专判度支、户部与盐铁转运使事务。长兴元年 (公元930年),三使并为一使,称三司使,总揽财政收支,租赋及盐铁专卖事务。北宋沿设,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为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号称“计相”。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改官制,三司使职掌归并于户部尚书。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