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庚
三庚读音为 sān gēng。意思是: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2.三伏。
拼音sān gēng
注音ㄙㄢ ㄍㄥ
词语分解
三庚sān gēng
词典解释: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2.三伏。
分词解释:夏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在黄道上经过90°夏至105°的一段时间。约15.7天,为每年6月21日(或22日)至7月7日(或8日)。狭义上指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90°的时刻,即6月21日(或22日)。黄道上经90°的点又称“夏至点”。此日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进入夏至,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害也迅速滋生蔓延,需加强田间管理。
三伏:
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初伏一般在7月12日至22日之间;中伏在7月23日至8月1日之间;末伏在8月8日至18日之间。初伏和中伏各固定为十天,末伏视交伏早晚,十天或二十天不等。
初伏:
即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或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之间的十天时间。
词典解释: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2.三伏。
分词解释:夏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在黄道上经过90°夏至105°的一段时间。约15.7天,为每年6月21日(或22日)至7月7日(或8日)。狭义上指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90°的时刻,即6月21日(或22日)。黄道上经90°的点又称“夏至点”。此日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进入夏至,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害也迅速滋生蔓延,需加强田间管理。
三伏:
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初伏一般在7月12日至22日之间;中伏在7月23日至8月1日之间;末伏在8月8日至18日之间。初伏和中伏各固定为十天,末伏视交伏早晚,十天或二十天不等。
初伏:
即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或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之间的十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