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貌
团貌读音为 tuán mào。意思是:唐代每三年编造户籍一次,地方则要每年把人口实况编造成册,注明人丁的形貌特点,作为掌握劳动力和赋税的根据。叫做团貌。参阅《通典.食货七》﹑宋王溥《唐会要.团貌》。
繁体團貌
拼音tuán mào
注音ㄊㄨㄢˊ ㄇㄠˋ
词语分解
团貌tuán mào
词语解释:
唐代每三年编造户籍一次,地方则要每年把人口实况编造成册,注明人丁的形貌特点,作为掌握劳动力和赋税的根据。叫做团貌。参阅《通典.食货七》﹑宋王溥《唐会要.团貌》。
分词解释:人口:
1.居住在一定地域内或一个集体内的人的总数。
2.人。
3.人的口,指言谈﹑议论。
形貌:
1.外形﹑容貌。
2.风度﹐风格。
3.指表现形式。
赋税:
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特点:
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
户籍:
地方民政机关以户为单位登记本地区内居民的册子。转指作为本地区居民的身份。
词语解释:
唐代每三年编造户籍一次,地方则要每年把人口实况编造成册,注明人丁的形貌特点,作为掌握劳动力和赋税的根据。叫做团貌。参阅《通典.食货七》﹑宋王溥《唐会要.团貌》。
分词解释:人口:
1.居住在一定地域内或一个集体内的人的总数。
2.人。
3.人的口,指言谈﹑议论。
形貌:
1.外形﹑容貌。
2.风度﹐风格。
3.指表现形式。
赋税:
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特点:
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
户籍:
地方民政机关以户为单位登记本地区内居民的册子。转指作为本地区居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