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至
日长至读音为 rì cháng zhì。意思是:指夏至。
繁体日長至
拼音rì cháng zhì
注音ㄖㄧˋ ㄔㄤˊ ㄓㄧˋ
词语分解
日长至rì cháng zhì
词语意思:
指夏至。
分词解释:长至:
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孙希旦集解﹕“孔氏曰﹕长至者﹐谓日长之至极。大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愚谓以昏明为限﹐则夏至昼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以日之出入为限﹐则昼六十刻﹐夜四十刻也。”一说指冬至。自夏至后日渐短﹐自冬至后日又渐长﹐故称。
夏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在黄道上经过90°夏至105°的一段时间。约15.7天,为每年6月21日(或22日)至7月7日(或8日)。狭义上指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90°的时刻,即6月21日(或22日)。黄道上经90°的点又称“夏至点”。此日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进入夏至,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害也迅速滋生蔓延,需加强田间管理。
词语意思:
指夏至。
分词解释:长至:
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孙希旦集解﹕“孔氏曰﹕长至者﹐谓日长之至极。大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愚谓以昏明为限﹐则夏至昼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以日之出入为限﹐则昼六十刻﹐夜四十刻也。”一说指冬至。自夏至后日渐短﹐自冬至后日又渐长﹐故称。
夏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在黄道上经过90°夏至105°的一段时间。约15.7天,为每年6月21日(或22日)至7月7日(或8日)。狭义上指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90°的时刻,即6月21日(或22日)。黄道上经90°的点又称“夏至点”。此日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进入夏至,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害也迅速滋生蔓延,需加强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