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汉语词典>樊哙冠的分词解释
fánkuàiguān

樊哙冠

樊哙冠读音为 fán kuài guān。意思是:古冠名。殿门司马卫士所戴。相传鸿门宴上,项羽欲杀刘邦,汉将樊哙闻事急,乃裂裳裹盾为冠,闯入羽营,责羽背信,刘邦乘间脱走。后人壮哙意,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因名“樊哙冠”。参阅《后汉书.舆服志》﹑《隋书.礼仪志六》。

繁体樊噲冠

拼音fán kuài guān

注音ㄈㄢˊ ㄎㄨㄞˋ ㄍㄨㄢ

词语分解

樊哙冠fán kuài guān
词语解释
古冠名。殿门司马卫士所戴。相传鸿门宴上,项羽欲杀刘邦,汉将樊哙闻事急,乃裂裳裹盾为冠,闯入羽营,责羽背信,刘邦乘间脱走。后人壮哙意,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因名“樊哙冠”。参阅《后汉书.舆服志》﹑《隋书.礼仪志六》。
分词解释
鸿门宴:
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礼仪:
礼节和仪式:礼仪周到ㄧ外交礼仪。
后汉书:
书名。纪传体东汉史。南朝宋范晔著。全书一百二十篇,分一百三十卷。记载自公元23年至220年间的历史,叙事喜以类相从。为研究东汉史的重要资料。
刘邦:
(前256—前195)字季。西汉(前206—23)王朝的建立者。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故人亦称沛公。刘邦排行第三,所以有时也叫他刘三。
后人:
①后代的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②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