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读音为 lóng mén shí kū。意思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佛龛七百八十五个、造像十万尊。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看经寺等,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体龍門石窟
拼音lóng mén shí kū
注音ㄌㄨㄙˊ ㄇㄣˊ ㄕㄧˊ ㄎㄨ
词语分解
龙门石窟lóng mén shí kū
词语解释:
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佛龛七百八十五个、造像十万尊。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看经寺等,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词解释:开凿:
挖掘(河道、隧道等):这条铁路沿线共开凿了十几条隧道。
龙门:
①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第: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②古代科举试场的正门,后喻指科举中式为登龙门: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③堤坝合龙前的缺口。
莲花:
①莲的花。
②指莲:养了几盆莲花。
北魏: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南北朝〗。
石窟:
1.依山岩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
2.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词语解释:
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佛龛七百八十五个、造像十万尊。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看经寺等,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词解释:开凿:
挖掘(河道、隧道等):这条铁路沿线共开凿了十几条隧道。
龙门:
①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第: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②古代科举试场的正门,后喻指科举中式为登龙门: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③堤坝合龙前的缺口。
莲花:
①莲的花。
②指莲:养了几盆莲花。
北魏: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南北朝〗。
石窟:
1.依山岩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
2.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