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国学名著>太平御览>第八百四十二章 卷八百四十二 百谷部六

《太平御览》第八百四十二章 卷八百四十二 百谷部六· 李昉等

○黍

  《尚书·君陈》曰: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盘庚》曰:若农不服田亩,罔有黍稷。

  《尚书大传》曰:夏昏火中,可以种黍。

  《韩诗外传·黍离》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薛君注曰:诗人求己兄不得,忧不识物,视彼黍乃以为稷。)

  《毛诗》曰:《黍离》,闵宗周也。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又《甫田》曰:今适南亩,或秐或秄,黍稷薿薿。(薿薿,盛貌也。)

  又《鱼藻·黍苗》曰: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仪礼·婚礼》曰:赞设黍于酱东。

  又《特牲馈食礼》曰:佐食,抟黍授祝,祝以授尸。

  《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农乃登黍。

  又《曲礼》曰:黍曰芗合。

  又《内则》曰:羊宜黍,豕宜稷。

  《左传·昭公》曰:其藏冰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杜预注曰:黑牡,秬黍也。司寒,北方玄冥之神也,故物皆用黑。有事於冰,故祭其神以上黍。)

  《春秋佐助期》曰:黍神名侜倭兰郝。

  《春秋说题辞》曰:精移火转生黍,夏出秋改。(杜预注曰:云春之夏,故移也。《农书》曰:黍之言暑也,必须暑改,得阴乃成也。)黍者,缩也。故其立字,"禾"入"米"为"黍"为酒以扶老。(为酒以序尊卑,且禾为柔物,亦宜养老也。)

  《尔雅》曰:秬,黑黍。,一二米。(郭璞注曰:亦黑黍,但中兴黍米异耳。汉和帝时,任城生黑黍,或三四实,一黍二米,得黍三斛八斗是也。)

  《史记·封禅书》曰:管仲说桓公曰:"古者封禅鄗上,黍所以为盛。"

  《汉书》曰:冀州,民五男三女,畜宜牛、羊,谷宜黍、稷。

  《后汉书》曰:承宫,遭天下丧乱,遂将诸生避地汉中。后与妻子之蒙阴山,肆力耕种禾黍。将熟,人有认之者,宫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晋书》曰:刘聪时,河东大蝗,惟不食黍、豆。靳准率部人收而埋之,哭声闻於十馀里。后乃钻土飞出,复食黍、豆、平阳饥甚。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曰:符坚宴群臣于钓台,秘书侍郎赵整以坚颇好酒,因为《酒德》之歌,曰:"获黍西秦,采菱东齐。春封夏发,鼻纳心迷。"

  《隋书》曰:李士谦隐居,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於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又曰:李士谦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於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於此?"

  《唐书》曰:德宗以中和节,令文武百辟进农书,献穜稑种。及是,百寮始进《兆人本业》三卷,司农献粟及黍各一斗。

  《韩子》曰:韩昭侯之时,黍种尝贵甚。昭侯令人覆廪,廪使果窃黍种而粜之。

  《山海经》曰:广都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黍、膏稷。

  又曰:鱼山,有人一目,是少昊子孙,食黍。

  《韩子》曰:吴起攻秦小亭。倚一车辕北门外,令曰:"能徙此於南门外者,赐上田上宅。"及有徙者,赐如令。俄又置一石赤黍车门外,令曰:"能徙此於西门外者,赐如初。"民争徙之。乃下令曰:"攻亭,能先登者,仕之大夫,赐之上田、上宅。"於是攻之,一朝而拔。

  《淮南子》曰:冬三月,天子衣黑衣,乘玄骆,食黍与彘。(黍、彘,水类,时宜也。)

  又曰: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故树黍者无不获稷,树恩者无不报德。

  又曰:渭水多力而宜黍。

  《淮南万毕术》曰:取麦门冬、赤黍渍以狐血,阴幹之。欲饮酒,取一丸置舌下。酒吞之,令人不醉。麦门冬、赤黍、薏苡为丸,令妇人不妒。

  《白虎通》曰:清明风至,则黍、稷滋。阊阖风至,则种宿麦、黍。

  《抱朴子》曰:张子和丹法:用铅、朱砂、曾青水合封之,蒸之於赤黍米中也。

  《纪年书》曰:惠成王八年,雨黍。

  《国语》曰:子馀使公子赋《黍苗》。(《黍苗》,《小雅》,其诗曰: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子馀曰:"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若君实庇荫膏泽之,使能成嘉谷,荐在宗庙,君之力也。"(在宗庙为祭主。)

  《家语》曰:孔子侍坐於哀公,赐之桃与黍焉。哀公请用之,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之。公曰:"黍者,所以雪桃,非为食也。"孔子对曰:"丘知之矣。然黍者,五谷之长,郊社宗庙以为上盛;果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丘闻之:君子以贱雪贵,不以贵雪贱也。今以五谷之长,雪五果之下者,从上雪下也。臣以为妨於教,害於义,故不敢。"公曰:"善"。

  《吕氏春秋》曰:得时之黍,芒茎而徼下,穗芒以长,抟采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不噮(北县切。)而香,如此者不餲。(音遏。)先时者,大本而华,茎杀而不遂(,遂,长。)叶高短穗;后时者,小茎而麻长,短穗而厚糠小米,令而不香。(令,新也。)

  又曰: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也;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

  又曰:饭之美者,南海之秬。(秬,黑黍。)

  杨泉《物理论》曰:梁者,黍稷之总名。

  崔寔《四民月令》曰:四月可种黍,谓之上时。

  《汜胜之书》曰:黍者,暑也,种必侍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时有雨。强土可种黍,亩三升。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伤无实。凡种黍者,皆如禾,欲疏於禾。

  《祢衡别传》曰:十月,朝黄祖,在艨冲舟上,会设黍臛。衡年少在坐,黍臛至,先自饱食毕,抟以弄戏,其轻慢如此。

  刘向《别录》曰:传言邹衍在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至,生黍,到今名黍谷焉。

  《列女后传》曰:东平衡农师太尉薨,农欲奔赴,无粮自致。妻愿从行,行止纺绩,庶以自资。行到聚亭,遇天霖雨,留独孤母舍。母舍后有空园,农曰:"此园可以种黍。"从求分种之。独孤母曰:"此久废园,惟恐生力劣收不多耳,何分之有乎?"农遂与妻斩荆棘种之。黍将熟,独孤母乃更曰:"黍当分。"农欲委去,妻曰:"不如收敛以遗之,安其意然后乃去。"农遂从之。后还,独孤母以昔黍归农,遂不肯取。

  《说文》曰:秬,黑黍也。一稃二米,所以酿鬯也。黍,禾属黏者,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孔子曰:"黍可以为酒"。

  《广雅》曰:粢,黍也。黍穰谓之。(音例。)

  崔豹《古今注》曰:宣帝元康四年,长安雨黑黍,粟如禾。和帝元兴元年,黑黍穗一禾二实,或三四实,生任城,得粟三斛八斗,以荐宗庙。

  《广志》曰:有牛黍,有稻尾秀成赤黍,有马革大黑黍,或云秬黍;有温屯黄黍,有妪亡、燕颔之名。

  《吴氏本草》曰:黍,神农甘,无毒。七月取,阴幹。益中补气。

  京房《易妖占》曰:天雨黍粟,大人出走。

  《荆楚岁时记》曰:十月一日黍臛,俗谓之秦之岁首。未祥黍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

  《博物志》曰:地三年种蜀黍,其后七年多蛇。

  ○稌

  范晔《后汉书》曰:乌丸国,其地宜稌。

  《穆天子传》曰:天子至赤乌,赤乌献稌,麦百载。

  《广志》曰:有赤稌,有白、黑、青、黄、燕颔凡五种。

  《吕氏春秋》曰:饭之美者,有阳山之稌。

  《说文》曰:稌,糜也。(音麋。)

  崔豹《古今注》曰:糜,稌也。

  ○粱

  《礼记·曲礼》曰:祭宗庙之礼,粱曰芗箕。

  又《郊特牲》曰:饭黍稷稻粱,白黍、黄粱。

  《尔雅》曰:虋,赤苗;芑,白苗。(郭璞注曰:衅,赤粱粟;芑,白粱粟,皆好谷也。犍,为含人曰:别味赤、白苗也。又曰:是伯夷所食首阳草也。)

  《广雅》曰:藋粱,木稷也。

  《续汉志》曰:桓帝之初,京都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相卿怒。""城上乌"者,处高独食,不与下共,谓人主多聚敛也。"公为吏,子为徒"者,言蛮夷叛逆,父既为军吏,子弟又为卒徒往击之也。"一徒死,百乘车"者,言前一人讨胡既死矣,后又遣百乘车往也。"车班班"者,言乘舆班班,入河间迎灵帝也。"姹女工数钱",言帝既立,其母永乐太后好聚金钱,以为堂室也。"石上慊慊"者,言太后虽积金钱,犹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黄粱而食之也。"我欲击之"者,言太后教帝使卖官授钱,天下忠笃之士怨望,欲击鼓求见卿。"悬鼓"者,复怒而止我也。

  《唐书》曰:凉州都督计钦明尝出按部。有吐蕃数万奄至城下,钦明拒战久之,力屈被执。贼将钦明至灵州成下,钦明大呼曰:"贼中都无饮,城内有美酱。乞二升粱米,乞二升墨,乞一挺。"是时贼营中四面阻泥河,惟有一路得入。钦明诈乞此物,以喻城中,冀有简兵练将,候夜掩袭。城中无晤其旨者,寻遇害。

  《淮南子》曰: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憙衣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又曰:珍怪奇味,人之所美也,而尧粝粱之饭、藜藿之羹;(粝,粗也。)文绣狐白,人所好也,而尧布衣掩形、鹿裘御寒。

  《国语》曰: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夫膏粱之性难正。"

  《吕氏春秋》曰:吴起为邺令,民歌之曰:"终古斥卤生稻粱。"

  杨泉《物理论》曰:粱者,黍稷之总名也。

  《神仙传》曰:吴孙权时,有一人种粱在山中,患猿猴食之,闻介象有道,聊从乞辟猿猴法。象告之:"无他法也。汝明日往梁所,望见群猴方往时,便大唤,语之言:'以白介象君,使猿猴莫复来食粱。"此人仓卒,直谓象欺弄之。明日视粱,遇群猴适欲下树,试承象语语猴,即各还山去,遂便绝迹。

  《广志》曰:有具粱、解粱、辽东赤粱,魏武帝以为粥。

  《本草》曰:白粱,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有襄阳竹根者最佳。黄粱,出青、冀。

  《楚辞·招魂》曰:稻粱穱麦拏黄粱。(拏,糅也。以黄粱和而糅,且香滑。)

  傅休弈《雉赋》曰:饮以华泉之水,食以玄山之粱。

  左思《魏都赋》曰:雍丘之粱。

  ○东蔷

  《魏书》曰:乌丸地宜东蔷。(东蔷似蓬草,实如葵子,十二月熟也。)

  《广志》曰:东蔷色青黑,粒如葵子,幽、凉、并皆有之。

  《西河语》曰:贷我东蔷,偿我田粱。

  《上林赋》曰:东蔷雕胡。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