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国学名著>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人事典养生部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人事典养生部清 · 陈梦雷

养生部汇考一

礼记

月令

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

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

欲定心气

仲冬之月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齐戒

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

待阴阳之所定

此皆与夏至同而有谨之至者彼言止声色而

此言去彼言节嗜欲而此言禁盖仲夏之阴犹微

而此时之阴犹盛阴微则盛阳未至于甚伤阴盛

则微阳当在于善保故也

褚氏遗书

受形

男女之合二情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

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入阴血后参精开裹

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阳气聚面故男子面重溺

死者必伏阴气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走兽

溺死者伏仰皆然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

分骈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产女必羸母壮父衰生

男必弱古之良工首察乎此补羸女先养血壮脾补

弱男则壮脾节色羸女宜及时而嫁弱男宜待壮而

婚此疾外所务之本不可不察也

本气

天地之气周于一年人身之气周于一日人身阳气

以子中自左足而上循左股左手指左肩左脑横过

右脑右肩右臂手指□足则又子中矣阴气以午中

自右手心通右臂右肩横过左肩左臂左□左足外

肾右足右□则又午中矣阳气所历充满周流阴气

上不过脑下遗指趾二气之行昼夜不息中外必遍

一为痰积壅塞则疢疾生焉疾证医候统纪浩繁详

其本源痰积虚耳或痰聚上或积留中遏气之流艰

于流转则上气逆上下气郁下脏府失常形骸受害

暨乎气本虚弱运转艰迟或有不周血亦偏滞风湿

寒暑乘间袭之所生痰疾与痰积同凡人之生热而

汗产而易二便顺利则气之通也阳虚不能运阴气

无阴气以清其阳则阳独治而为热阴虚不能运阳

气无阳气以和其阴则阴独治而为厥脾以养气肺

以通气肾以泄气心以役气凡脏有五肝独不与在

时为春在常为仁不养不通不泄不役而气常生心

虚则气入而为荡肺虚则气入而为喘肝虚则气入

而目昏肾虚则气入而腰疼四虚气入脾独不与受

食不化气将日微安能有余以入其虚呜呼兹谓气

之名理与

平脉

脉分两手手分三部隔寸尺者命之曰关去肘度人

曰尺关前一寸为寸左手之寸极上右手之尺极下

男子阳顺自下生上故极下之地右手之尺为受命

之根本如天地未分元气浑沌也既受命矣万物从

土而出惟脾为先故尺上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

上之寸为肺肺金生水故自右手之寸越左手之尺

为肾肾水生木故左手尺上之关为肝肝木生火故

关上之寸为心女子阴逆自上生下故极上之地左

手之寸为受命之根本既受命矣万物从土而出惟

脾为先故左手寸下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下之

尺为肺肺金生水故左手之尺越右手之寸为肾肾

水生木故右手寸下之关为肝肝木生火故关下之

尺为心男子右手尺脉常弱初生微眇之气也女子

尺脉常强心火之位也非男非女之身感以妇人则

男脉应胗动以男子则女脉顺指不察乎此难与言

医同化五谷故胃为脾府而脉从脾同气通泄故大

肠为肺府而脉从肺同主精血故膀胱为肾府而脉

从肾同感交合故小肠为心府而脉从心同以脉为

窍故胆为肝府而脉从肝澄生当后世传其言而已

尔初决其秘发悟后人者非至神乎体修长者脉疏

形侏儒者脉蹙肥人如沉而正沉者愈沉瘦人如浮

而正浮者愈浮未烛斯理曷愈众疾表里多名呼吸

定至抑皆末也世俗□传兹得略云尔

津润

天地定位而水位乎中天地通气而水气蒸达土润

膏滋云兴雨降而百物生化人肖天地亦有水焉在

上为痰伏皮为血在下为精从毛窍出为汗从腹肠

出为泻从疮口出为水痰尽死精竭死汗枯死泻极

死水从疮口出不止干即死至于血充目则视明充

耳则听聪充四支则举动强充肌肤则身色白渍则

黑去则黄外热则赤内热则上蒸喉或下蒸大肠为

小窍喉有窍则咳血杀人肠有窍则便血杀人便血

犹可止咳血不易医喉不停物毫发必咳血渗入喉

愈渗愈咳愈咳愈渗饮溲溺则百不一死服寒凉则

百不一生血虽阴类运之者其和阳乎

分体

耳目口鼻阴尻窍也臂股指趾肢也双乳外肾关也

齿发爪甲余也枝指旁趾附也养耳力者常饱养目

力者常瞑养臂指者常屈伸养股趾者常步履夏脏

宜凉冬脏宜温背阴肢末虽夏宜温□包心火虽冬

难热热作肿而窍塞血不行而肢废余有消长无疾

痛附有疾痛无生死关有生死疾痛无消长有消长

疾痛生死者疣瘤而已

精血

饮食五味养髓骨肉血肌肤毛发男子为阳阳中必

有阴阴之中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

女子为阴阴中必有阳阳之中数七故一七而阴血

升二七而阴血溢阳精阴血皆饮食五谷之实秀也

方其升也智虑开明齿牙更始发黄者黑筋弱者强

暨其溢也凡充身肢体手足耳目之余虽针芥之沥

无有不下凡子肖形父母者以其精血尝于父母之

身无所不历也是以父一肢废则子一肢不肖其父

母一目亏则子一目不肖其母然雌鸟牝兽无天癸

而成胎者何也鸟兽精血往来尾间也精未通而御

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

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内败小便道涩

而为淋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道牵疼愈疼则

愈欲大小便愈便则愈疼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

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

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之肿或虽

合而难子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

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除疾

除疾之道极其候证询其嗜好察致疾之由来观时

人之所患则穷其病之始终矣穷其病矣外病疗内

上病救下辨病藏之虚实通病藏之母子相其老壮

酌其浅深以制其剂而十全上功至焉制剂独味为

上二味次之多品为下酸通骨甘解毒苦去热咸导

下辛发滞当验之药未验切戒急投大势既去余势

不宜再药修而肥者饮剂丰羸而弱者受药减用药

如用兵用医如用将善用兵者徒有车之功善用药

者姜有桂之效知其才智以军付之用将之道也知

其方伎以生付之用医之道也世无难治之疾有不

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民中绝命

断可识矣

审微

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似是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

寿命浮栗经二气篇曰诸泻皆为热诸冷皆为节热

则先凉藏冷则先温血腹疾篇曰干痛有时当为虫

产余刺痛皆变肿伤寒篇曰伤风时疫湿暑宿痰作

疟作疹俱类伤寒时人多疟宜防为疟时人多疹宜

防作疹春瘟夏疫内证先出中湿中暑试之苓朮投

之发散剂吐汗下俱至此证号宿痰失导必肢废嗟

乎病有微而杀人势有重而易治精微区别天下之

良工哉

辨书

尹彦成问曰五运六气是邪非邪曰大挠作甲子隶

首作数志岁月日时远近耳故以当年为甲子岁冬

至为甲子月朔为甲子日夜半为甲子时使岁月日

时积一十百千万亦有条而不紊也配以五行位以

五方皆人所为也岁月日时甲子乙丑次第而及天

地五行寒暑风雨仓卒而变人婴所气疾作于身气

难预期故疾难预定气非人为故疾难人测推验多

舛拯救易误俞扁弗议淳华未稽吾未见其是也曰

素问之书成于黄岐运气之宗起于素问将古圣□

妄邪曰尼父删经三坟尢废扁鹊卢出卢医遂多尚

有黄岐之医籍乎后书之托名于圣□也曰然则诸

书不足信邪曰由汉而上有说无方由汉而下有方

无说说不乖理方不违义虽出后学亦是良师固知

君子之言不求贫朽然于武成之策亦取二三曰居

今之世为古之工亦有道乎曰师友良医因言而识

变观省旧典假筌以求鱼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

达药则何愧于古人

问子

建平王妃姬等皆丽而无子择良家未笄女入御又

无子问曰求男有道乎澄对之曰合男女必当其年

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

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完实而后交合则交而孕

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

已近男色阴气蚤泄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

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此王之所以无子也

然妇人有所产皆女者有所产皆男者大王诚能访

求多男妇人谋置宫府有男之道也王曰善未再□

生六男夫老阳遇少阴老阴遇少阳亦有子之道也

酉阳杂俎

叩齿

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钟

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

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存思念当道

鸣之叩之数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七或二十四

或十二

天隐子养生书

天隐子吾不知何许人著书八篇包括妙秘殆非人

间所能力学观夫修炼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伯

阳遗照齐于庄叟长生久视无出是书予家君于大

暑中苦痢诸药不止以意用干葛是承祯服疾道风

惜乎世人夭促真寿思欲传之同志使易而简行信

哉自伯阳而来惟天隐子而已矣司马承祯序

神仙

人生时禀得灵气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之神宅

神于内遗照于外自然异于俗人则谓之神仙故神

仙亦人也在于修我灵气勿为世俗所沦折遂我自

然勿为邪见所凝滞则成功也

易简

易曰天地之道易简者也天隐子曰天地在我首之

上足之下开目尽见无假繁巧而言故曰易简简者

神仙之德也然则以何道求之曰无求不能知无道

不能成凡学神仙先知易简苟言涉奇诡适足使人

执迷无所归本此非言学也

渐门

易有渐卦老氏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

须渐而进之安而行之故设渐门一曰斋戒二曰安

处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何谓斋戒曰澡身

虚心何谓安处曰深居静室何谓存想曰收心复性

何谓坐忘曰遗形忘我何谓神解曰万法通神故习

此五渐之门者了一则渐次至二了二则渐次至三

了三则渐次至四了四则渐次至五神仙成矣

斋戒

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

盖其法在节食调中磨擦畅外者也夫人禀五行之

气而食五行之物而实自胞胎有形也呼吸精血岂

可去食而求长生但世人不知休粮服气道家权宜

非永绝食粒之谓也食之有斋戒者斋乃洁净之务

戒乃节约之称有饥即食食勿令饱此所谓调中也

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

食此皆宜戒也手尝磨擦皮肤温热去冷气此所谓

畅外也久坐久立久劳役皆宜戒也此是形骸调理

之法形坚则气全是以斋戒为渐门之首也夫

安处

何谓安处曰非华堂邃宇重裀广榻之谓也在乎南

向而坐东首而寝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屋无高高则

阳盛而明多屋无卑卑则阴盛而暗多故明多则伤

魄暗多则伤魂人之魂阳而魄阴苟伤明暗则疾病

生焉所谓居处之室尚使之然况天地之气有亢阳

之攻肌淫阴之侵体岂不伤哉修养之渐傥法此即

安处之道术也吾所居室四边皆户遇风即阖风

息即开吾所居坐前帘后屏太明则下帘以和其内

映太暗则卷帘以通其外曜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

目皆安则身安矣明暗尚然况太多情欲太多事虑

岂能安其内外哉故学道以安处为次

存想

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

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心与目皆不离我身不伤我神

则存想之渐也凡人目终日视他人故心已逐外走

终日接他事故目亦逐外瞻营营浮光未尝内照奈

何不病且夭邪是以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成性存存

众妙之门此存想之渐学道之功半矣

坐忘

坐忘者因存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

有见而不知其见非忘之义乎何谓不行曰心不动

故何谓不见曰形都泯故或问曰何由得心不动天

隐子默而不答又曰何由得形都泯天隐子瞑而不

视或问悟道乃退曰道果在我矣我果何人哉天隐

子果何人也于是彼我两忘了无所照

解神

斋戒谓之信解安处谓之闲解存想谓之慧解坐忘

谓之定解信定闲慧四门通神谓之身解故神之为

义不行而至不疾而速阴阳变通天地长久兼三才

而言谓之易齐万物而言谓之道德本一性而言谓

之真如入四真如归于无为故天隐子生乎易中死

乎易中动因万物静因万物邪由一性真由一性是

以生死动静邪真吾皆以神而解之在人谓之仙矣

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故神仙之道五归一门

后序

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至海中或谓自然曰蓬

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通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

赤城名在绛阙可往从之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

日仙去东坡水龙吟词曰古来云海茫茫蓬山绛阙

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无为坐

忘遗照八篇奇语观此书则此八篇当是子微所著

而序乃云天隐子不知何时人意者不欲自显其名

邪绍兴壬午从事郎知台州黄宕县主学事劝农胡

琏跋

保生要录

臣闻松有千年之固雪无一时之坚若植松于腐壤

不□而必蠹藏雪于阴山虽累而不消违其性则坚

者脆顺其理则促者长物情既尔人理岂殊然则调

摄之术又可忽乎臣窃览前人所撰保生之书往往

拘忌太多节目太繁行者难之在于崇贵尤不易为

臣少也多病留心养生研究有年编次成帙为术易

简乘间可行先欲固其神气次欲调其肢体至于衣

服居处药饵之方蔬果禽鱼之性有益者必录无补

者不书古方有误者重明俗说或乖者必正目之曰

保生要录虽无裨于闻道聊有益于卫生冒昧上献

伏深战栗臣蒲处贯叙

养神气

嵇叔夜云服药求汗或有弗获愧情一焦涣然流离

情热于中汗形于外则知喜怒哀乐宁不伤人故心

不挠者神不疲神不疲则气不乱气不乱则身泰

论起居

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污养

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

至劳频行不已然亦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故手足

欲时其屈伸两臂欲左挽右挽如挽弓法或两手如

拓石法或双拳筑空或手臂前后左右轻摆或头顶

左右顾或腰胯左右转时俯时仰或两手相促细细

捩如洗手法或手掌相摩令热掩目摩面事间随意

为之各十数过而已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

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体中少不佳快为之即

解旧引方太烦崇贵之人不易为也今此术不择时

节亦无度数乘间便作而见效且速

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腹十数遍名为干沐

浴卧侧而曲膝益气力常时浊唾则吐清津则咽常

以舌柱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

不老黄庭经曰为玉池大和官嗽咽灵液灾不干又

曰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炼获飞仙频叩齿令齿

劳又辟恶夫人春时暑月欲得晚眠早起秋欲早眠

早起冬欲早眠晏起早不宜在鸡鸣前晚不宜在日

旰后热时欲舒畅寒时欲收密此合四气之宜保身

益寿之道也

论衣服

臣闻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

寒时不可极厚盛热亦必着单卧服或腹胫已上覆

被极宜人冬月绵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数层如此

则令人不骤寒骤热也故寒时而热则减则不伤于

温热时而寒则加则不伤于寒寒热不时妄自脱着

则伤于寒热矣寒欲渐着热欲渐脱腰腹下至足胫

欲得常温□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

衣为汗湿即时易之熏衣火气未歇不可便着夫寒

热均平形神恬静则疾疚不生寿年自永

论饮食

饮食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荣卫

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常时不可

待极饥而方食极饱而方彻常欲不饥不饱青牛道

士云凡食太热则伤骨太冷则伤筋虽热不得灼唇

虽冷不得冻齿冷热相攻而为患凡食热胜冷少胜

多熟胜生淡胜咸凡食汗出勿令洗面令人少颜色

食饱沐发作头风凡所好之物不可偏□□则伤心

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藏气不均是以天有

五行人有五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

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

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

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木制土故四时无多食

所制之味皆能王之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

五脏不伤王气增益饮食合度寒暑得宜则诸疾不

生遐龄自永矣

论居处

传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故人居处随其方所皆欲

土厚水深土欲坚润而黄水欲甘美而澄常居之室

极令周密勿有细隙致风气得入风者天地之气也

能生成万物亦能损人初入腠理之间渐至肌肤之

内内传经脉达于脏腑传变尤甚盛暑不可露卧自

立春后至立秋前欲东其首立秋至立冬前欲西其

首常枕药枕其热药性太热则热气冲上太冷则冷

气伤脑唯理风平凉者乃为得宜

药枕方 此枕治头风目眩

蔓荆子八分 甘菊花八分 细辛六分 吴白芷

六分 芎藭六分 白朮四分 通草八分 防风

八分 □本六分 羚羊角八分 犀角八分 黑

豆五合拣择令净 石上菖蒲八分

右件药细銼成碎末相拌令均以生绢囊盛之欲

其气全次用碧罗袋盛之如枕样内药直令紧实

置在盒子中其盒形亦如枕内药囊令出盒子唇

一寸半晚来欲枕时揭去盒盖不枕即盖之使药

气不散枕之日久渐低更入药以实之或添黑豆

令如初三五月后药气歇则换之勿枕旬日或一

月耳中微鸣是药抽风之验

论药石

或问曰夫金石之药埋之不腐煮之不烂用能固气

可以延年草木之药未免腐烂焉有固驻之功答曰

夫金石之药其性慓悍而无津液之润盛壮时未受

其害及其衰弱毒则发焉夫壮年则气盛而能制石

滑则能行石故不发也及其衰弱则荣卫气涩则不

能行石弱则不能制石无所制而行者留积故人大

患焉无益而损何固驻之有或问曰亦有未虚而石

发者乎答曰忧恚在心而不能宣则荣涩滞不能行

石热结积而不散随其积聚发诸痈疮又有服石之

人倚石热而纵佚恃石势而行淫乃不晓者以为奇

效精液焦枯猛热遂作洞釜加爨罕不焦然问曰金

石之为害若此农皇何以标之于本经答曰大虚积

冷之人不妨暂服疾愈而止则无害矣又问云石势

慓悍脏衰则发今先虚而服石者岂能制其势力乎

且未见其害何也答曰初服之时石势未积又乘虚

冷之甚故不发也又问曰草木自不能久岂能固人

哉答曰服之不倦势力相接积年之后必获大益夫

攻疗之药以疾差而见功固驻之方觉体安而为效

形神既宁则寿命日永矣

保生月录

昔巢居士事东海青童君苦心屈节奉师溽暑冱寒

无懈无怠仅二十年乃口授八方使八节制服以应

八卦若人未能跨鹤腾霄优游于乾坤之内守灏然

之气容色不改寿满百年须服此药神仙秘妙不可

轻泄能久服必登上仙

艮卦东北

王君河车方

紫河车一具首生并壮盛胞衣是也挑血筋洗数十

遍仍以酒洗阴干者和各药 生地八两补髓血

牛膝四两主腰膝 五味三两主五脏 覆盆子四

两主阴不足 巴戟二两欲多世事加一两女子不

用 诃黎勒三两主□中气 鼓子花二两腻筋骨

苦□二两治诸毒药 泽泻三两补男女人虚

甘菊花三两去筋风 菖蒲三两益精神 干漆三

两去肌肉五脏风炒黄 柏子仁三两添精用仁

白茯苓三两安神 黄精二两补脾胃 苁蓉二两

助下元女人不用 石斛二两壮筋骨 远志二两

益心力不忘 杏仁四两炒黄去皮尖去恶血气

苣胜子四两延年驻形

一方有云石英三两缩肠余曰不必加此

右二十二味共捣为末炼蜜如桐子大酒下或盐

汤下服三料颜如处子昔王仙君传与苏林子立

盟歃血不尔违太上之科

震卦正东

青精先生□米饮方

白粱米一石南烛汁浸九蒸九曝干可有三斗已上

每日服一匙饭过一月后服半匙两月后服三分之

一尽一剂则风寒不能侵须发如青丝颜如冰玉若

人服之役使六丁天兵侍卫

巽卦东南

龟台王母四童方

辰砂四两本方原用伏火丹砂六两一时难得且未

当轻用 胡麻四两净九蒸九曝炒微黄 天门冬

四两去心 茯苓六两 茯神六两 黄精六两

桃仁四两去皮尖

右七味合为末炼蜜为丸捣万余下夏月丸服余

月散服如桐子大每二十丸能服八年颜如婴童

肌如凝脂不可漫传以获天谴

离卦正南

彭君麋角粉方

每用麋角注曰麋鹿之大者角丫叉不齐白如象牙

出水泽中非山兽也大者二十斤一副生海边取用

一两具解为寸段去心中黑血色恶物用米泔浸之

夏三日冬十日一换泔浸约一月已上似欲□即取

出入甑中蒸之覆以桑白皮候烂如蒸芋晒干粉之

入伏火硫黄一两以酒调三钱一服此方彭祖服之

得寿成仙有人于鹄鸣山石洞中得石刻方与此同

坤卦西南

风后四扇散

五灵脂三两延年益命 仙灵皮三两强筋骨 松

脂二两去风痫 泽泻二两强肾 白朮二两益气

力 干姜二两益气 生地黄五两补髓血 石菖

蒲三两益心神 肉桂一两补不足 云母粉三两

长肌肥白

右药十物如法捣洗一万杵炼蜜为丸桐子大每

服三四十丸

兑卦正西

夏姬杏金丹

杏子六斗煮水滚三四沸放下杏子以手或棍捶摩

令皮去大煮半晌漉起放盆中去核清汁得若干取

铁锅放糠火上以羊脂油四斤擦入釜中擦之不已

尽此四斤脂为止下杏釜中熬之糠火细细不断三

四日药成如金光五彩色每服一二匙服之变老成

少颜色美好夏姬服之上升

干卦西北

天地父母七精散

竹实三两九蒸九曝主水气日精 地肤子四两太

阴之精主肝明目 黄精四两戊己之精主脾脏

蔓菁子三两九蒸九晒主邪鬼明目 松脂三两炼

令熟主风狂脾湿 桃胶四两五木之精主鬼忤

苣胜五两五谷之精九曝

右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二三十丸妙不可述

坎卦正北

南岳真人赤松子

枸杞煎丸枸杞子根三十斤取皮九蒸九曝捣为粉

取根骨清水煎之添汤煮去楂熬成膏和粉为丸桐

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寿增无算

养生月录

四时养生方

黄帝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

蚤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

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

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凡春三月男子有患五劳七伤阴囊消缩囊下生

疮腰背疼痛不得俯仰筋脉痹冷或时热痒或时

浮肿难以行步因风泪出远视茫然咳逆上冲身

体痿黄气胀脐痛膀胱挛急小便出血茎管阴子

疼痛或淋沥赤黄污衣或梦寐多惊口干舌强皆

犯七伤此药主之

茯苓五钱食不消加一钱 菖蒲五钱患耳加一钱

括蒌四钱热渴加五钱 牛膝五钱腰疼加一钱

山茱萸五钱身痒加一钱 兔丝子五钱阴痿加一

钱 巴戟天四钱阴痿加五分 细辛四钱视茫加

五分 续断五钱有疮加一钱 防风五钱风邪加

一钱 山药五钱阴湿痒加一钱 天雄三钱风痒

加五分 蛇□子四钱气促加五分 柏子仁五钱

气力不足加一钱 远志五钱惊悸加一钱 石斛

五钱身皮痛加一钱 杜仲五钱肠痛加一钱 苁

容四钱阴痿加一钱

右一十八味各依法制度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

蚕豆大每服三丸加至五七丸三餐食前服之服

至一月百病消灭体气平复神妙无比

黄帝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

蚤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

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

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凡夏三月男子内虚不能饮食健忘悲忧不乐喜

怒无常四肢浮肿小便赤黄清浊淋漓绞痛膀胱

及痛阴囊湿痒口渴饮水腹胀皆犯五劳七伤宜

服内补茯苓丸

茯苓五钱食不消加一钱 杜仲五钱腰痛加一钱

肉桂三钱颜色不荣加五分 山茱萸四钱湿痒

加一钱 附子二钱有风加五分 山药五钱头风

加一钱 牡丹皮四钱腹中游风加一钱 泽泻三

钱水气加五分 地黄四钱虚弱加一钱 细辛二

钱目昏加一钱 石斛四钱阴湿加一钱 苁容三

钱痿黄加一钱 生姜二钱

养生部艺文二

寿翁兴 唐元结

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

始知世上术劳苦化

作分

金玉不见充所求空闻肆

作恣

耽欲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谁正好长生此

言堪佩服

滑中赠崔高士瑾 王季友

夫子保药命外身得无咎日月不能老化肠为筋否

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发在我后

近而知其远少见今白首遥信蓬莱宫不死世世有

元石采盈担神方秘其肘问家惟指云爱气常言酒

摄生固如此履道当不朽未能太元同愿亦天地久

实腹以芝朮贱形乃刍狗自勉将勉余良药在苦口

赠辟谷者 张籍

学得餐霞法逢人与小还身轻曾试鹤力弱未离山

无食犬犹在不耕牛自闲朝朝空漱水叩齿草堂间

赠阎少保 前人

辞荣恋阙未还乡修养年多气力强半俸归烧伏火

药全家解说养生方特承恩诏新开戟每见公卿不

下□竹树晴深寒院静长悬石磬在虚廊

修养 刘乂

损神终日谈虚空不必归命于胎中我神不西亦不

东烟收云散何蒙蒙常令体如微微风绵绵不断道

自冲世人逢一不逢一一回存想一回出只知一切

望一切不觉一日损一日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

人多忤

作误

人披图醮录亦乱神此法那能坚此身

心田自有灵地珍惜哉自有不自亲明真汨没随埃

绝句 吕岩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有人学得这般

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导引 宋朱熹

闻说牛刀久不更闲中应接旧门生向来已悟藏千

界今日何劳倒五行按蹺有时聊戏剧居心无物转

虚明举觞试问同亭侣九转工夫早晚成

养生部总论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

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

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

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

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

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

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

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

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

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

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

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

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

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

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

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

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

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

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

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

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

极时

四气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此谓发陈

发启也陈故也春阳上升发育万物启故从新故

曰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天地之气俱主生发而万物亦以生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夜卧早起发生气也广宽缓也所以运动生阳之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东方风木之气直上巅顶被发者□达肝木之气

也缓和缓也举动舒徐以应春和之气志者五脏

之志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

怒者也是以四时皆当顺其志焉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皆所以养生发之德也故君子启蛰不杀方长不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四时之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春气以应养生

之道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逆谓逆其生发之气也肝属木王于春春生之气

逆则伤肝肝伤则至夏为寒变之病因奉长者少

故也盖木伤而不能生火故于夏月火令之时反

变而为寒病

夏三月此为蕃秀

蕃茂也阳气浮长故为茂盛而华秀也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故为天地气交阳气施

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故万物华实也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夜卧早起养长之气也无厌于长日气不宜惰也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长夏火土用事怒则肝气易逆脾土易伤故使志

无怒而使华英成秀华者心之华言神气也

使气得泄若所乐在外

夏气浮长故欲其□泄气泄则肤腠宣通时气□

畅有若好乐之在外也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凡此应夏气者所以养长气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心属火王于夏逆夏长之气则伤心矣心伤至秋

为痎疟因奉收者少故也盖夏之阳气浮长于外

至秋而收敛于内夏失其长秋何以收至秋时阴

气上升下焦所出之阴与上焦所逆之阳阴阳相

搏而为寒热之阴疟也夫阳气发原于下焦阴藏

春生于上夏长于外秋收于内冬藏于下今夏逆

于上秋无以收收机有碍则冬无所藏阳不归原

是根气已损至冬时寒水当令无阳热温配故冬

时为病甚危险也 有云逆夏气则暑气伤心至

秋成痎疟此亦邪气伏藏于上与阳气不收之义

相同但四时皆论藏气自逆而不涉外淫之邪是

不当独以夏时为暑病也

秋三月此为容平

容盛也万物皆盛实而平定也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寒气上升故天气以急阳气下降故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鸡鸣早而出埘晏与鸡俱兴与春夏之早起少迟

所以养秋收之气也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阳和日退阴寒日生故使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皆所以顺秋收之气而使肺金清净也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凡此应秋气者所以养收气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泄奉藏者少

肺属金王于秋逆秋收之气则伤肺矣肺伤至冬

为□泄之病因奉藏者少故也盖秋收而后冬藏

阳藏于阴而为中焦釜底之燃以腐化水谷秋失

其收则奉藏者少至冬寒水用事阳气下虚则水

谷不化而为□泄矣

冬三月此为闭藏

万物收藏闭塞而成冬也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坼裂也阳气收藏故不可烦扰以泄阳气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卧晚起顺养闭藏之气必待日光避寒邪也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

若伏若匿使志无外也若有私意若己有得神气

内藏也夫肾藏志心藏神用三若字者言冬令虽

主闭藏而心肾之气时相交合故曰私者心有所

私得也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去寒就温养标阳也肤腠者阳气之所主也夫阳

气根于至阴发于肤表外不固密则里气亟起以

外应故无泄皮肤之阳而使急夺其根气也此言

冬令虽主深藏而标阳更宜固密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凡此应冬气者所以养藏气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肾属水王于冬逆冬藏之气则伤肾肾气伤至春

为痿厥之病因奉生者少故也盖肝木生于冬水

主春生之气而养筋筋失其养则为痿生气下逆

则为厥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上节论顺四时之气而调养其神然四时顺序先

由天气之和如天地不和则四时之气亦不正矣

故以下复论天地之气焉

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上天之气至清净光明然明德惟藏而健运不息

者也夫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斯成地天之泰惟其

运用不止故不必下而后谓之下也盖言天气布

于六合九州化生万物而体位仍尊高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天气至光明者也明德藏隐故昼明者日焉夜明

者月焉若不藏而彰着于外是天明而日月不明

矣天德不藏则虚其清净高明之体而邪乘虚以

害之故曰天运当以日光明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如人之阳不固密于上不卫护于外则邪走空窍

而为害矣此言天包乎地阳抱于阴然当藏隐固

密而不宜外张下泄者也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阳气者天气也此承上文而复言天德惟藏而无

运用不息之机则地气上乘而昏冒其光明矣上

节言虚其藏德之体此节言失其不止之机

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地气升而为云为雾天气降而为雨为露云雾不

精是地气不升也地气不升则天气不降是以上

应白露不下上节言天气闭塞此节言地气伏藏

天地不交而为否矣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表外也扬也言天地之气虽上下交通而不表彰

于六合九州之外则万物之命不能受其施化矣

不施则名木多死盖木为万物之始生也上节言

不交通于上下此节言不运用于四方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菀茂木也□禾秆也上节言天地之气不施则名

木多死此复言四时之气不应则草木不荣盖天

地之气不和而四时之气亦不正矣恶气忿怒之

气也脉要精微论曰彼秋之忿成冬之怒恶气不

发则失其劲肃严凛之令矣风雨不节则失其温

和明曜之政矣白露不下则无溽蒸湿泽之濡矣

四时失序虽茂木嘉禾而亦不能荣秀也 按岁

运四时之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乃太阴湿土主

气盖湿热之气上蒸而后清凉之露下降故曰恶

气不发者言秋冬之令不时也风雨不节者言春

夏之气不正也白露不下者言长夏之气不化也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

未央绝灭

贼风数至阳气不正而太过也暴雨数起阴气不

正而偏胜也此总结上文而言天地四时不相保

其阴阳和平而又失其修养之道则未久而有绝

灭之患矣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惟圣人能顺天地四时之不和而修养其神气故

无奇暴之害夫万物有自然之生气虽遇不正之

阴阳而不至于绝灭惟人为嗜欲所伤更逆其时

则死圣人内修养生之道外顺不正之时与万物

不失其自然而生气不绝也 朱济公曰此即与

万物浮沉于生长之义此言万物之有生气后言

万物之有根本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

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

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此论阴阳之气随时出入逆则四时所主之藏自

病于内也少阳主春生之气春气逆则少阳不生

致肝气郁而内变矣太阳主夏长之气太阳不长

则心气虚而内洞矣太阴主秋收之气太阴不收

则肺叶热焦而胀满矣少阴主冬藏之气少阴不

藏则肾气虚而独沉矣首论所奉者少而所生之

藏受病此论四时之气逆而四时所主之藏气亦

自病焉 济公曰少阳主厥阴中见之化故少阳

不生而肝气内变心为阳中之太阳故太阳不长

而心气内虚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故为万物之

根本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

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

从其根而培养也 杨君举问曰上节言秋冬之

时阴主收藏此复言秋冬之时阴盛于外阴阳之

道有二义与曰天为阳地为阴天包乎地之外地

居于天之中阴阳二气皆从地而出复收藏于地

中故曰未出地者名曰阴中之阴已出地者名曰

阴中之阳所谓阴主收藏者收藏所出之阳气也

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万物有此根而后能生长圣人知培养其根本故

能与万物同归于生长之门 济公曰阴阳出入

故谓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根者如树之有根本者如树之有干真者如草木

之有性命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逆夏气则太阳

不长所谓逆其根矣逆春气则奉长者少逆夏气

则奉收者少所谓逆其根则伐其本矣逆之则灾

害生逆之则死是谓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

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

愚者佩之

言天地之阴阳四时化生万物有始有终有生有

死如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阴

阳顺逆之道矣然不能出于死生之数惟圣人能

修行其道积精全神而使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愚

者止于佩服而不能修为是知而不能行者不可

谓得道之圣贤也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

逆是谓内格

上节言天地四时之阴阳有顺逆死生之道此复

言吾身中之阴阳亦有顺逆死生之道焉盖天地

之阴阳不外乎四时五行而吾身之阴阳亦不外

乎五行六气是以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所谓顺之

者阴阳相合五气相生东方肝木而生南方心火

火生脾土土生肺金金生肾水水生肝木五藏相

通移皆有次若反顺为逆是谓内格内格者格拒

其五藏相生之气而反逆行也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

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

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金匮玉函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盖不使脾受逆气

而使肝气仍复顺行于心是反逆为顺反乱为治

也若五藏之气已乱而五藏之病已成然后治之

是犹渴而穿井战而铸兵无济于事矣按此篇以

天地之阴阳四时顺养吾身中之阴阳五藏盖五

藏以应五行四时之气者也玉板论曰五藏相通

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故所谓从者

四时五藏之气相生而顺行也逆者五藏四时之

气相胜而逆行也

生气通天论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

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凡人有生受气于天故通乎天者乃所生之本天

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故生之本本乎阴阳也是

以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地气之九州人气之九

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十二节者骨节也两

手两足各三大节合小节之交共三百六十五会

灵枢经曰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五音人有五

藏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岁有三百六十五日

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

脉盖节乃神气之所游行故应天之岁月脉乃血

液之所流注故应地之经水九窍乃藏气之所出

入五藏乃阴阳二气之所舍藏故皆通乎天气此

篇论阴阳二气与天气相通故曰地之九州人之

五藏天为阳是以先论阳后论阴也 朱济公曰

天乙生水气乃坎中之满也曰自古者言自上古

天真所生之气也本乎阴阳者天真之有阴有阳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

天之十干化生地之五行故曰其生五地之五行

上应三阴三阳之气故曰其气三三阴者寒燥湿

也三阳者风火暑也如不能调养而数犯此三阴

三阳之气者则邪气伤人而为病矣夫人禀五行

之气而生犯此五行之气而死有如水之所以载

舟而亦能覆舟故曰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

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

神明

生气通乎天是以苍天之气清净则人之志意亦

治人能顺此清净之气而吾身之阳气外固虽有

贼邪勿能为害此因四时之序而能调养者也故

圣人传运其精神餐服苍天之清气以通吾之神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

之削也

逆苍天清净之气则九窍内闭肌肉外壅卫外之

阳气散解此不能顺天之气而自伤以致气之消

削盖人气通乎天逆天气则人气亦逆矣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

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上节言顺苍天之气以养吾身之阳此复言人之

阳气又当如天与日焉若失其所居之位所运之

机则短折其寿而不能彰着矣夫天气清净光明

者也然明德惟藏而健运不息故天运当以日光

明天之藏德不下故人之阳气亦因而居上天之

交通表彰于六合九州之外故人之阳气所以卫

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夫阳气生于至阴由枢转而外出风寒之邪皆始

伤皮毛气分是故因于寒而吾身之阳气当如运

枢以外应阳气司表邪客在门故起居如惊而神

气乃浮出以应之神气神藏之阳气也莫仲超曰

按伤寒始伤皮毛气分得阳气以化热热虽盛不

死此能运枢而外应者也如太阳病发热头疼脉

反沉当救其里此神气不能运浮于外故急用干

姜附子以救在里之阳气而外出焉夫在天阴寒

之邪藉吾身之阳气以对待故因于寒者欲其阳

气如此而出所谓阳因于上卫外者也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天之阳邪伤人阳气气伤外弛故汗出也气分之

邪热盛则迫及所生心主脉故心烦肺乃心之盖

故烦则喘喝也如不烦而静此邪仍在气分而气

伤神气虚故多言也脉要精微论曰言而微终日

乃复言者此夺气也天之阳邪伤人阳气两阳相

搏故体若燔炭阳热之邪得吾身之阴液而解故

汗出乃散也按伤寒论曰病常自汗出者此卫气

不和也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故因于暑而汗出

者暑伤阳而卫气不和也汗出而散者得荣卫和

而汗出乃解也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长緛短

为拘长为痿

此言湿伤阳气而见证之如此也阳气者若天与

日因而上者也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阴病者下行

极而上阴湿之邪上干阳气而冒明故首如裹也

湿伤阳气则因阳而化热矣阳气者柔则养筋阳

气伤而不能荣养于筋故大筋緛短小筋长盖

大筋连于骨节之内故郁热而緛短小筋络于骨

肉之外故因湿而长短则缩急而为拘挛长则

放纵而为痿弃此言寒暑湿邪伤人阳气者如此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此总结上文而言因外淫之邪有伤于气则为肿

矣阴阳别论曰结阳者肿四支盖阳气伤而不能

运行则荣血泣而为肿矣四维四支也四支为诸

阳之本气为邪伤是以四支之阳交相代谢而阳

气乃竭也 朱济公曰四维四时也至真要论曰

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盖手足

三阳之气旺于四时有盛有衰如四时之代谢故

曰四维相代也又问曰六淫之邪止言三气者何

也曰六气生于五行暑热总属于火阳气与卫气

各有分别风伤卫而兼伤阳故另提曰风客淫气

经曰燥胜则干燥淫之邪伤人血液而不伤气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

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

此言烦劳而伤其阳气也按金匮要略云劳之为

病其脉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

削不能行盖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烦劳则阳气外

张阴不得阳之温固则精自出而绝于内矣秋冬

之阳气内而收藏夏则阳气张浮于外故益虚而

煎厥也精气虚故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也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而又属太阳之府

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气伤则坏其府矣溃漏也言

其州都之坏而不能藏精汨流貌言其阴寒精出

而不可止也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

于筋纵其若不容

此因怒而伤其阳气也阳气者通会于皮肤腠理

之间大怒则气上逆而形中之气绝其旋转之机

矣菀茂貌血随气行而茂于上矣薄迫也气血并

逆而使人迫厥也阳气者柔主养筋血脉者所以

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阳气伤而血逆于上则有伤

于筋矣筋伤而纵则四体有若不容我所用也

前节论外因而伤其阳气此因劳伤大怒而亦伤

其阳气焉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膏粱之变

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

沮湿也痤小也痱如疹之类□面鼻赤瘰也此

言阳气者外卫于皮肤充塞于四体若天气之运

用于六合九州之外而为阴之固也如汗出而止

半身沮湿者是阳气虚而不能充身偏泽必有偏

枯之患矣如汗出见湿湿热郁于皮肤之间则生

痤痱矣膏粱厚味也味厚伤形气伤于味形气伤

则肌腠虚矣膏粱所变之热毒逆于肉理而多生

大疔盖肤腠虚而热毒乘之有如持虚之器而受

之也劳汗当风寒湿薄于皮肤之间则为为痤

矣夫□与痤痱乃血滞于肤表之轻证盖言阳气

外卫于皮肤之间为邪所薄则淡渗于皮毛之血

而为病矣故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者言阳气之

若天与日宜普遍于九州也乃生痤痱寒薄为□

者言阳气之外卫而在于皮毛之间也膏粱之变

足生大疔者言阳气之通会于腠理也 朱济公

曰经云微者卫气□□则其肤空又曰腠理者三

焦通会元真之处夫形食味形气虚则膏粱之味

毒乘之故曰受如持虚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承上文而言阳气者内养五藏之神出而荣养筋

骨匪则通会于肌腠外卫于皮毛盖有开有阖有

出有入者也本经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

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阳气

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于五藏之神柔者少阳初

生之气也初出之微阳而荣养于筋是以少阳之

主筋也 莫子晋问曰首论神气本于天真奚又

属五味之所生养曰精气神皆有先天有后天先

天之神气又藉后天水谷之所资生而资养故曰

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者天乙之精水谷之精也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留连肉腠

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荣气不从逆于肉理

乃生痈肿

开者一日而主外阖者暮而收引也如失其开阖

之机则寒气从而内薄矣背为阳阳虚则寒邪痹

闭于背而形体为之俯偻金匮所谓痹侠背行是

也如阳虚不能为荣血之卫邪陷于脉中而为□

留连于肉腠之间金匮所谓马刀侠瘿是也如经

俞之气化虚薄则传入于内而干及藏神矣心主

脉神伤则恐惧自失肝主血故其病发惊骇也金

匮要略云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邪入于经

俞故内干藏气也如邪逆于肉理气分而阴阳不

和则生痈肿经曰阳气有余荣气不行乃发为痈

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此言阳气不固致

邪薄于所养之筋而为偻内及于所养之神而为

惊为畏重阳气之外卫也济公曰外卫者首重皮

毛皮毛不固则入于肉理脉络矣莫子晋曰膏粱

之变逆于肉理乃生大疔外淫之邪逆于肉理乃

生痈肿皮毛肉理皆阳气之所主故曰清净则肉

腠闭拒邪弗能害如肌腠固密即邪伤皮毛止不

过痤痱之轻疾耳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此言表气与邪气并陷于肌腠之间而为疟也肺

主皮毛魄汗未尽表邪未去也形弱肌腠虚也腠

理空□则表阳邪气同陷于其间寒邪在表则随

阳而化热故气烁也邪虽陷于肌腠而表气不入

于经是以穴俞以闭风疟但热不寒之疟也表阳

之邪与卫气相遇则发热也夫表气者太阳之气

也肌腠之气者五藏元真之气也金匮要略曰腠

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又曰五藏元真通畅人即

安和灵枢经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盖三

焦之气通腠理太阳之气主皮毛是以表气邪气

陷入于肌腠则伤元真之气而太阳之气仍在外

也如肌腠之邪留而不去则转入于经俞盖五藏

经气之相合也此节论表气实而肌气虚是以表

气同邪并陷于肌腠之间太阳之气与五藏之经

不相合故穴俞以闭也此注当与伤寒论注疏合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

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此重调养元真之气而肌腠之宜闭密也夫寒暑

始伤于皮毛风邪直透于肌腠风者善行而数变

入于肌腠则及经脉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偏

枯或成积聚或入府而生或干藏而死邪气淫佚

不可胜论故曰风者百病之始也人能顺苍天清

净之气而调摄其元神则肉腠固密虽有大风苛

毒勿之能害此因四时之序而能顺养者也夫肌

腠之气乃五藏之元真故宜顺四时五行之气而

调养要略云若使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不使

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前节论寒暑湿邪

伤其表阳故毋烦劳而伤其阳此论风邪直伤于

肌腠又当固密其元真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勿为故阳畜积病死

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病久者邪留而不去也传者始伤皮毛留而不去

则入于肌腠留而不去则入于经脉冲俞留而不

去则入于募原藏府化者或化而为寒或化而为

热或化而为燥结或化而为湿写盖天有六淫之

邪而吾身有六气之化也久而传化则上下阴阳

不相交并虽有良工勿能为已故病在阳分而畜

积至死者以其病久而传化也故病在阳分而良

工当亟助阳气以隔拒其邪勿使其传化隔者当

写却其邪更勿使其留而不去也若不急用此正

治之法皆粗工之败乃事也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

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总结上文而言阳气之有开有阖然又重其卫外

而为固也灵枢经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

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

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故旦慧

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夕则人气始衰夜半人气

入藏是故暮而收敛其气隔拒其邪无扰筋骨无

烦劳也无见雾露宜清净也若反此而欲如三时

之动作则形体乃为邪所困薄矣气门元府也三

时平旦日中日西也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生之本本于阴阳阳生于阴也故帝先论阳而伯

复论其阴焉亟数也阴者主藏精而阴中之气亟

起以外应阳者主卫外而为阴之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气为阳血脉为阴阳盛而阴不能胜之则脉行急

迫也阳盛则狂阳甚而自亦为病故曰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五藏为阴九窍为水注之气乃精气所注之门户

如阴盛而阳不能胜之则五藏之气交争于内而

九窍为之不通盖五藏之气出而为阳在内为阴

也夫藏为阴精血为阴气为阳九窍为阳内为阴

外为阳五藏主藏精者也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

藏焉表阳之气生于膀胱之精水肌腠之气乃五

藏之元真是阳气生于阴精也故曰生之本本于

阴阳阴者藏精而起亟也下经云阳予之正阴为

之主盖阳气出而卫外内则归阴一昼一夜有开

有阖如四时寒暑之往来是为阴阳之和平也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

是则内外和调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陈敷布也阳气者养筋阴气者注脉少阳主骨少

阴主髓气为阳血为阴圣人

养生部汇考二

遵生八笺

正月修养法

孟春之月天地俱生谓之发阳天地资始万物化生

生而勿杀与而勿夺君子固密毋泄真气卦值泰生

气在子坐卧当向北方

孙真人摄生论曰正月肾气受病肺脏□微宜减咸

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勿冒冰冻勿太温

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内丹秘要曰阳出于地喻身中三阳上升当急驾河

车搬回鼎内

活人心书曰肝主龙兮位号心病来自觉好酸辛眼

中赤色时多泪嘘之病去效如神

灵剑子导引春孟月一势以两手掩口取热气津

摩面上下三五十遍令极热食后为之令人华彩光

泽不皱行之三年色如少艾兼明目散诸故疾从肝

脏中肩背行后须引吸震方生□以补肝脏行入下

元凡行导引之法皆闭气为之勿得开口以招外邪

入于肝脏

陈希夷立春正月节坐功

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太阳三焦

宜每日子丑时迭手按髀转身拗颈左右耸引各三

五度叩齿吐纳漱咽三次

治病

风气积滞顶痛耳后痛肩臑痛背痛肘臂痛诸痛悉

雨水正月中坐功

运主厥阴初□

时配三焦手少阳相火

每日子丑时迭手按拗颈转身左右偏引各三五

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

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嗌干及肿哕喉痹耳聋汗出目

锐眦痛颊痛诸候悉治

二月修养法

仲春之月号厌于日当和其志平其心勿极寒勿太

热安静神气以法生成卦大壮言阳壮过中也生气

在丑卧养宜向东北

孙真人摄养论曰二月肾气微肝正旺宜戒酸增辛

助肾补肝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元冬

蕴伏之气

灵剑子坐功一势正坐两手相叉争力为之治肝中

风以叉手掩项后使面仰视使项与手争力去热毒

肩痛目视不明积风不散元和心气棼之令出散调

冲和之气补肝下气海添内珠尔

又一势以两手相重按拔去左右极力去腰肾风

毒之气及□膈兼能明目

内丹秘要曰仲春之月阴佐阳□聚物而出喻身中

阳火方半气候匀停

法天生意云二月初时宜灸脚三里绝骨对穴各七

壮以泄毒气夏来无脚□冲心之病

春分宜采云母石炼之用矾石或百草上露水或五

月茅屋滴下檐水俱可炼久服延年

济世仁术云庚子辛丑日采石胆治风痰最快

惊蛰二月节坐功

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阳明太阳燥金

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颇掣五六度叩齿

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

腰膂肺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鼽□喉痹面肿暴哑

头风牙宣目暗羞明鼻不闻臭遍身疙疮悉治

春分二月中坐功

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每日丑寅时伸手过头左右挽引各六七度叩齿六

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

□臆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栗热肿耳聋

耳鸣耳后肩臑肘臂外背痛气满皮肤壳壳然坚而

不痛瘙痒

三月修养法

季春之月万物发陈天地俱生阳炽阴伏宜卧早起

早以养脏□时肝脏□伏心当向旺宜益肝补肾以

顺其时卦值夬夬者阳决阴也决而能和之意生□

在寅坐卧宜向东北方

孙真人曰肾□以息心□渐临木□正旺宜减甘增

辛补精益□慎避西风宜懒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顺

天时

灵剑子曰补脾坐功一势左右作开弓势去□胁膈

结聚风□脾脏诸□去来用力为之凡一十四遍闭

口使心随□到以散之

清明三月节坐功

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

每日丑寅时正坐定换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八度

叩齿纳清吐浊咽液各三

治病

腰肾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嗌痛颈痛不

可回顾肩拔臑折腰软及肘臂诸痛

谷雨三月中坐功

运主少阴二□

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

每日丑寅时平坐换手左右举托移臂左右掩乳各

五七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

脾胃结瘕瘀血目黄鼻衄颊肿颔肿肘臂外廉肿痛

臀外痛掌中痛

肝脏春旺论

肝属木为青帝卦属震神形青龙象如悬匏肝者干

也状如枝干居在下少近心左三叶右四叶色如缟

映绀肝为心母为肾子肝中有二神名曰爽灵胎光

幽精也夜卧及平旦扣齿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

清气爽目为之宫左目为甲右目为乙男子至六十

肝气衰肝叶薄胆渐减目即昏昏然在形为斤肝脉

合于木魂之藏也于液为泪肾邪入肝故多泪六腑

胆为肝之府胆与肝合也故肝气通则分五色肝实

则目黄赤肝合于脉其荣爪也肝之合也筋缓脉而

不自持者肝先死也目为甲乙辰为寅卯音属角味

酸其臭臊膻心邪入肝则恶膻肝之外应东岳上通

岁星之精春三月尝存岁星青气入于肝故肝虚者

筋急也皮枯者肝热也肌肉斑点者肝风也人之色

青者肝盛也人好食酸味者肝不足也人之发枯者

肝伤也人之手足多汗者肝方无病肺邪入肝则多

笑治肝病当用嘘为泻吸为补其气仁好行仁惠伤

悯之情故闻悲则泪出也故春三月木旺天地气生

欲安其神者当泽及群刍恩沾庶类毋竭川泽毋漉

陂塘毋伤萌芽好生勿杀以合太清以合天地生育

之气夜卧早起以合乎道若逆之则毛骨不荣金木

相□而诸病生矣

相肝脏病法

肝热者左颊赤肝病者目夺而□下痛引小腹令人

喜怒肝虚则恐如人将捕之实则怒虚则寒寒则阴

气壮梦见山林肝气逆则头痛□痛耳聋颊肿肝病

欲散急食辛以散用酸以补之当避风肝恶风也肝

病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支满淋溲大小便难好

转筋肝有病则昏昏好睡眼生膜视物不明飞蝇上

下肝内振睛或生晕映冷泪两角赤痒当服升麻散

修养肝脏法

以春三月朔旦东面平坐叩齿三通闭气九息吸震

宫青气入口九吞之以补肝虚受损以享青龙之荣

六气治肝法

治肝脏用嘘法以鼻渐渐引长气以口嘘之肝病用

大嘘三十遍以目睁起以出肝邪气去肝家邪热亦

去四肢壮热眼昏努肉赤红风痒等证数嘘之绵绵

相次不绝为妙疾平即止不可过多为之则损肝气

病止又恐肝虚当以嘘字作吸气之声以补之使肝

不虚而他脏之邪不得以入也大凡六字之诀不可

太重恐损真气人能常令心志内守不为怒动而生

喜悦则肝病不生故春三月木旺天地气生万物荣

茂欲安其神者当止杀伤则合乎太清以顺天地发

生之气夜卧早起以合养生之道

肝脏导引法

治肝以两手相重按肩上徐徐缓綟身左右各三遍

又可正坐两手相叉□覆向□三五遍此能去肝家

积聚风邪毒气不令病作一春早暮须念念为之不

可懈惰使一曝十寒方有成效

春季摄生消息论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

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

而勿罚此养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肝木

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

益甘以养脾气春阳初升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

乍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

病发动又兼去冬以来拥炉熏衣炙炊□成积至

春因而发泄致体热头昏壅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脚

无力皆冬所蓄之疾常当体候若稍觉发动不可便

行□利之药恐伤脏腑别生余疾惟用消风和气凉

膈化痰之剂或选食治方中性稍凉利饮食调停以

治自然通畅若无疾状不可吃药春日融和当眺园

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

生他郁饮酒不可过多人家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

胃最难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

口致生不测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绵衣老人气

弱骨□体怯风冷易伤腠里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

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

刘处士云春来之病多自冬至后夜半一阳生阳气

吐阴气纳心膈宿热与阳气相冲两虎相逢狭道必

斗矣至于春夏之交遂使伤寒虚热时行之患良由

冬月焙火食炙心膈宿痰流入四肢之故也当服祛

痰之药以导之使不为疾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

鼻塞咳嗽身觉热甚少去上衣稍冷莫强忍即便加

服肺俞五脏之表胃俞经络之长二处不可失寒热

之节谚云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

餐申后饭是也

春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发生之令毋覆巢杀毋破

卵毋伐林木

千金方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金匮要略云春不可食肝为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

魂也

养生论曰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

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

令壅塞

云笈七签曰春正二月宜夜卧早起三月宜早卧早

又曰春三月卧宜头向东方乘生气也

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吃热物并

焙衣服

参赞曰春伤于风夏必□泄

千金翼方曰春甲乙日忌夫妇容止

又曰春夏之交阴雨卑湿或饮汤水过多令患风湿

自汗体重转侧不能小便不利作他治必不救惟服

五苓散效甚

春三二月勿食小蒜百草心芽肝病宜食麻子豆李

子禁辛□

三春合用药方

细辛散

老人春时多昏倦当服明目和脾除风气去痰涎

男女通用

细辛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甘草炙五分

作一服水煎六分热呷可常服

菊花散

老人春时热毒风气上攻颈项头痛面肿及风热

眼涩宜服

甘菊花前胡旋复花芍药元参防风各一两

共为末临睡酒调二三钱送下不能酒以米汤饮

惺惺散

春时头目不利昏昏如醉壮热头疼腰痛有似伤

寒宜服惺惺散

桔梗一两 细辛五钱 人参五钱 茯苓一两

瓜蒌仁五钱 白朮土炒一两

共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汤化下

神效散

老人春时多偏正头风

旋复花一两焙 白僵蚕微炒去丝六钱 石膏五

用葱捣同药末杵为丸桐子大每用葱茶汤下二

丸即效

坠痰饮子

治老人春时□膈不利或时烦闷

半夏山东出者用白汤洗淋十余次为末 生姜一

大块如指二节 枣子七枚

用半夏末二钱入姜枣用水二锺煎至七分临卧

去姜枣服

延年散

老人春时宜服进食顺气

广陈皮四两浸洗去里白衣 甘草二两为末 盐

二两半炒燥

右三味先用热汤洗去苦水五六遍微焙次将甘

草末并盐蘸上两面焙干细嚼三二片以通滞气

黄散

治老人春时诸般眼疾发动兼治口鼻生疮

黄一两 川芎一两 防风一两 甘草五钱

白蒺藜炒去刺尖一两 甘菊花五分

共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早服米汤饮下日午临睡

三时服之暴赤风毒昏涩痛痒并皆治之外障久

服方退忌房室火毒之物患眼切忌针烙出血大

损眼目

黍粘汤

治老人春时□膈不快痰涌气噎咽喉诸疾

黍粘子三两炒香为末 甘草半两炙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临卧服

升麻子散

肝有病即目赤眼中生努肉晕膜视物不明宜服

升麻黄芩各八分 山栀七分 黄连七分 决明

子车前子各一钱 干姜七分 龙胆草五分 充

蔚子五分

共为末空心服二三钱白汤下

胆腑附肝总论

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附肝短叶下胆者敢也

言人果敢重三两三铢为肝之腑若胆当不在五

脏之数归于六腑因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又不可

同六腑故别立胆脏人之勇敢发于胆也合于膀胱

亦主毛发黄庭经曰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瞳鼻

柱间脑发相扶与俱鲜故胆部与五脏相类也且胆

寄于坎宫使人慕善知邪绝奸止佞敢行直道胆主

于金金主杀故多动杀之气然而见杀则悲故人悲

者金生于水是以目有泪也心主火胆主水火得水

而灭故胆大者心不惊水盛火煎故胆小者心尝惧

阴阳交争水胜于火目有泪也泪出于胆发于肝胆

水主目瞳受肝木之精二合男子五十目暗肾气衰

胆水少耳可补肾长于肝欲安其神当息忿争行仁

义道德以全其生也胆合于膀胱主于毛发发枯者

胆竭也爪干者胆亏也发燥毛焦者有风也好食苦

味者胆不足也颜色光白者兼青色者胆无病也

修养胆脏法

当以冬三月端居静思北吸元宫之黑□入口三吞

之以补嘻之损用益胆之津

相胆病法

胆之有病大率口苦呕酸涎心中惊恐若人捕之者

胆实精神不守卧起无定虚则伤寒寒则畏恐头眩

虚弱爪发皆枯目中出泪膀胱连腰小腹作痛胆与

肝合道胆有药治与肝脏同方

胆腑导引法

可正坐合两脚掌昂头以两手挽脚腕起摇动为之

三五度亦可大坐以两手拓地举身努力腰脊三五

度能去胆家风毒邪□

治胆腑吐纳用嘻法

胆病以嘻出以吸补之法当侧卧以鼻渐引长气嘻

之即以嘻字作微声同气出之也去胆病除阴脏一

切阴干盗汗面无颜色小肠膨胀脐下冷痛口干舌

涩数嘻之乃愈

四月修养法

孟夏之月天地始交万物□秀宜夜卧早起以受清

明之气勿大怒大泄夏者火也位南方其声呼其液

汗故怒与泄为伤元气也卦值干干者健也阳之性

天之象也君子以自强不息生气在卯坐卧行功宜

向正东方

孙真人曰是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以

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勿受西北二方暴风勿接阴以

壮肾水当静养以息心火勿与淫接以宁其神以自

强不息天地化生之机

灵剑子曰补心脏坐功之法有二一势正坐斜身用

力偏敌如排山势极力为之能去腰脊风冷宣通五

脏六腑散脚气补心益气左右以此一势行之二势

以一手按一手向上极力如托石闭气行之左右

同行去两胁间风毒治心脏通和血脉

月令曰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进御薄

滋味毋违和节嗜欲定心气

内丹秘要曰姤月为一阴始生之月也阴气方生喻

身中阴符起缩之地灵丹养成入口中当驯致其道

遂归丹田不可慌忙急速

保生心鉴曰五月属火午火大旺则金气受伤古人

于是时独宿淡味兢兢业业保养生脏正嫌火之旺

立夏四月节坐功

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厥阴心胞络风木

每日以寅卯时闭息瞑目反换两手抑掣两膝各五

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

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腋肿手心热喜笑不

休杂证

小满四月中坐功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厥阴心胞络风木

每日寅卯时正坐一手举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

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

肺腑蕴滞邪毒□□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鼻赤

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诸痛

五月修养法

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勿

曝露星宿皆成恶疾忌冒西北风邪气犯人勿杀生

命是月肝脏已病神气不行火气渐壮水力衰弱宜

补肾助肺调理胃气以顺其时卦值姤姤者遇也以

阴遇阳以柔遇刚之象也生气在辰宜坐卧向东南

孙真人曰是月肝脏气休心正旺宜减酸增苦益肝

补肾固密精气卧早起早慎发泄五日尢宜斋戒静

养以顺天时

保生心鉴曰午火旺则金衰于时当独宿淡滋味保

养生脏

灵剑子坐功法常以两手合掌向前筑去臂腕如此

七次淘心脏风劳散关节滞气

养生纂曰此时静养毋躁止声色毋违天和毋幸遇

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以避

炎暑可坐台榭空敞之处

芒种五月节坐功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少阴心君火

每日寅卯时正立仰身两手上托左右力举各五七

度定息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

腰肾蕴积虚劳嗌干心痛欲饮目黄胁痛消渴善笑

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气泄身热而股痛心悲头项痛

面赤

夏至五月中坐功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少阴心君火

每日寅卯时跪坐伸手叉指屈指脚换踏左右各五

七次叩齿内清吐浊咽液

治病

风湿积滞腕膝痛臑臂痛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两肾

内痛腰背痛身体重

六月修养法

季夏之月发生重浊主养四时万物生荣增咸减甘

以资肾脏是月肾脏□微脾脏独旺宜减肥浓之物

益固筋骨卦值遁遁者避也二阴浸长阳当避也君

子庄矜自守生气在已坐卧宜向南方

孙真人曰是月肝□微弱脾旺宜节约饮食远声色

此时阴□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

多暴泄之患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时饮粟米温

汤豆蔻熟水最好

内丹秘诀曰建未之月二阴之卦是阴□渐长喻身

中阴符离去午位收敛而下降也

灵剑子坐功法端身正坐舒手指直上反拘三举前

屈前后同行至六月半后用之去腰脊脚膝痹风散

膀胱邪气

小暑六月节坐功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太阴脾湿土

每日丑寅时两手踞地屈压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

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

腿膝腰髀风湿肺胀满溢干喘咳缺盆中痛善喋脐

右小腹胀引腹痛手挛急身体重半身不遂偏风健

忘哮喘脱肛腕无力喜怒不常

大暑六月中坐功

运主太阴四气

时配手太阴肺湿土

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视左右各

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

头项□背风毒咳嗽止气喘渴烦心□膈满臑臂痛

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欠淹

泄皮肤痛及健忘愁欲哭洒淅寒热

心脏夏旺论

心属南方火为赤帝神形如朱雀象如倒悬莲蕊心

者纤也所纳纤微无不贯注变水为血也重十二两

居肺下肝上对尾鸠下一寸色如缟映绛中有七孔

三毛上智之人心孔通明中智之人五孔心穴通气

下智无孔□明不通无智狡诈心为肝子为脾母舌

为之宫阙窍通耳左耳为丙右耳为丁液为汗肾邪

入心则汗溢其味苦小肠为心之腑与心合黄庭经

曰心部之宅莲含花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

卫和丹锦绯囊披玉罗其声征其嗅焦故人有不畅

事心即焦燥心□通则知五味心病则舌焦卷而短

不知五味也其性礼其情乐人年六十心□衰弱言

多错忘心脉出于中冲生之本神之处也主明运用

心合于脉其色荣也血脉虚少不能荣于脏腑者心

先死也心合辰之巳午外应南岳上通荧惑之精故

心风者舌缩不能言也血壅者心惊也舌无味者心

虚也善忘者心神离也重语者心乱也多悲者心伤

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面青黑者心□冷也容色鲜

好红活有光心无病也肺邪入心则多言心通微心

有疾当用呵呵者出心之邪□也故夏三月欲安其

神者则含忠履孝辅义安仁定息火炽澄和心神外

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

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逆之则肾心相争火水

相□火病繇此而作矣

相心脏病法

心热者色赤而脉溢口中生疮腐烂作臭□膈肩背

两□两臂皆痛心虚则心腹相引而痛或梦刀杖火

焰赤衣红色之物炉冶之事以恍怖人心病欲濡急

食咸以濡之用苦以补之甘以泻之禁湿衣热食心

恶热及水心病当脐上有动脉按之牢若痛更苦烦

煎手足心热口干舌强咽喉痛咽不下忘前失后宜

服五参丸

秦艽人参丹参酸枣仁各七钱元参一两干姜三钱

沙参四钱

右为末蜜丸空心人参汤服三四十丸日再服

修养心脏法

当以四月五月弦朔清旦面南端坐叩齿九通漱玉

泉三次静思注想吸离宫赤□入口三吞之闭□三

十息以补呵□之损

六气治心法

治心脏用呵以鼻渐长引□以口呵之皆调□如上

勿令自耳闻之若心有病大呵三遍呵时以手交叉

乘起顶上为之去心家劳热一切烦闷疾愈即止过

度即损亦须以呼吸旺□以补之

心脏导引法

可正坐两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筑各五六度又以一

手向上拓空如擎石米之重左右更手行之又以两

手交叉以脚踏手中各五六度闭□为之去心□风

邪诸疾行之良久闭目三咽津叩齿三通而止

夏季摄生消息论

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火旺味属苦火能□金

金属肺肺主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

心□当呵以□之嘘以顺之三伏内腹中常冷特忌

下利恐泄阴气故不宜针灸惟宜发汗夏至后夜半

一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夏季心旺肾衰虽

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

起霍乱莫食瓜茄生菜原腹中方受阴□食此凝滞

之物多为症块若患冷□痰火之人切宜忌之老人

尤当慎护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

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

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

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

矣每日宜进温补平顺丸散饮食温暖不令大饱常

常进之宜桂汤豆蔻熟水其于肥腻当戒不得于星

月下露卧兼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入

腠里其患最深贪凉兼汗身当风而卧多风痹手足

不仁语言蹇涩四肢瘫痪虽不人人如此亦有当时

中者亦有不便中者其说何也逢年岁方壮遇月之

满得时之和即幸而免至后还发若或年力衰迈值

月之空失时之和无不中者头为诸阳之总尤不可

风卧处宜密防小隙微孔以伤其脑户夏三月每日

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自然

去风明目矣

养生论曰夏谓蕃秀天地□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实使□得泄此夏□之

应长养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发痎疟奉收者少冬

至病重

又曰夏□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饮温

汤禁食过饱禁湿地卧并穿湿衣

夏三月丁巳戊申己巳丑未辰日宜炼丹药

夏三月头卧宜向南大吉

夏三月六□一十八候皆正长养之令勿起土伐大

千金方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

内经曰夏季不可枕冷石并铁物取凉大损人目

陶隐居曰冰水止可浸物使驱日晒暑□不可作水

服入腹内冷热相搏成疾若多着饴糖拌食以解酷

暑亦可

书曰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腻饼霍油酥之属此等

物与酒浆瓜果极为相妨夏月多疾以此

又曰夏勿露卧令人皮肤成癣或作面疯

又曰夏伤暑热秋必痎疟忽遇大寒当急时避人多

率受时病由此而生

参赞书曰日色晒热石上凳上不可便坐搐热生豚

疮冷生疝□人自大日色热处晒回不可用冷水洗

面损目伏热在身勿得饮冷水及以冷物激身能杀

书云五六月深山涧中停水多有鱼□精涎在内饮

之成瘕

养生论曰夏日不宜大醉清晨吃炒葱头酒一二杯

令人血□通畅

又曰风毒脚□因肾虚而得人生命门属肾夏月精

化为水肾方衰绝故不宜房色过度以伤元□

金匮要略曰夏三月不可食猪心恐死□犯我灵台

耳宜食苦□以益心

千金翼方曰夏三月丙丁日忌夫妇容止

养生论曰夏月宜用五枝汤洗浴浴讫以香粉傅身

能驱瘴毒□风□滋血脉且免汗湿阴处使皮肤燥

五枝汤方

桑枝槐枝柳枝桃枝各一握麻叶半斤煎汤一桶去

渣温洗一日一次

傅身香粉方

用粟米作粉一斤无粟米以葛粉代之加青木香麻

黄根香附子炒甘松藿香零陵香

已上各二两捣罗为末和粉拌匀作稀绢袋盛之

浴后扑身

夏三月合用药方

荳蔻散

治夏月多冷□发动□膈□滞噎塞脾胃不和不

养生部纪事

庄子在宥篇黄帝立为天子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

上故往见之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

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然而起曰善哉

问乎来吾语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

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

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

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

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

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

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

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

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达生篇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

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

门庭亦何闻于夫子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

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

而鞭之威公曰何谓也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

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

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

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

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

后者也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

者若得其名必极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

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

畏者□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史记留侯世家汉封功臣封良为留侯留侯曰今以

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

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

轻身

汉书艺文志魏文侯最为好音孝文时得其乐人窦

桓谭新论云窦公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

奇之问曰因何至此对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怜其

不及众技教鼓琴臣导引无所服饵

后汉书王充传充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

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

苏顺传顺和安间以才学见称好养生术隐处求道

晚乃仕拜郎中卒于官

矫慎传慎少学黄老隐遁山谷因穴为室仰慕松乔

导引之术

方术传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者皆方士也率

能行容成御妇人术或饮小便或自倒悬爱啬精气

不极视大言甘始元放延年皆为操所录问其术而

行之

王真传王真郝孟节者皆上党人也王真年且百岁

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

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法嗽舌下泉咽之不绝房室孟

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又能结气不息身

不动摇状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年亦有室家按注汉

武内传曰王真字叔经上党人习闭气而吞之名曰

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真行之断谷二

百余日肉色光美力并数人抱朴子曰胎息者能不

以鼻口嘘如在胎之中

华佗传佗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

以为仙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佗语普曰人

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

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

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

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

曰□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足以当导引体有不

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

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阿从

佗求方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散漆叶

屑一斗青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

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冷寿光者

年可百五六十岁行容成公御妇人法常屈颈鷮息

须发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时鲁女生数说显宗时

事甚明了议者疑其时人也董卓乱后莫知所在按

注列仙传曰容成公者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元牝

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发白复黑齿落复生

御妇人之术谓握固不泻还精补脑也汉武内传曰

鲁女生长乐人初饵胡麻及木绝谷八十余年日少

壮色如桃花日能行三百里走及□鹿

神仙传封衡常驾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号青牛道

士魏武帝问养性大略师曰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

勿过极少勿过虚去肥浓节酸咸减思虑损喜怒除

驰逐慎房室则几于道矣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

阴以顺其根以契造化之妙

晋书嵇康传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

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

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

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

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着养生论

博物志人有山行堕深涧者无出路饥饿欲死左右

见龟蛇甚多朝暮引颈向东方人因伏地学之遂不

饥体殊轻便能登岩岸经数年后竦身举臂遂超山

涧上即得还家颜色悦怿颇更黠慧胜故还食谷啖

滋味百余日中复本质

晋书张忠传忠字巨和中山人也永嘉之乱隐于泰

山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冬则

缊袍夏则带素端拱若尸

陶淡传淡幼孤好导养之术谓仙道可祈年十五六

便服食绝谷不婚娶

郭瑀传瑀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

南齐书顾欢传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

梁书陶弘景传弘景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

传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

矣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善辟谷导引之法年逾

八十而有壮容深慕张良之为人云古贤莫比

魏书徐謇传謇善医常有药饵及吞服道符年垂八

十鬓发不白力未多衰

崔浩传浩以公归第因欲修服食养性之术而寇谦

之有神中录图新经浩因师之

北齐书由吾道荣传道荣隐于琅邪山辟谷饵松朮

茯苓求长生之秘

隋书徐则传则幼沉静寡嗜欲陈太建时入天台山

绝谷养□所资惟松朮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绵絮

册府元龟孙思邈隐居太白山自言九十三岁乡里

咸云数百岁高宗显庆中被征至时卢照邻有恶疾

因问思邈养性之道其要何也邈曰天道有盈缺人

事多迍厄苟不息慎而能济于迍厄者未之有也故

养性之士先知自慎慎者尝以忧畏为本经曰人不

畏威则大威至矣忧畏者生死之门存亡之繇祸福

之本吉凶之元也故士无忧畏则仁义不立农无忧

畏则稼穑不滋工无忧畏则规模不设商无忧畏则

货殖不成子无忧畏则孝敬不笃父无忧畏则慈爱

不着臣无忧畏则勋庸不立君无忧畏则社稷不安

故养性者失其忧畏则心乱而不理形躁而不宁神

散则气越志荡而意昏应生者死应存者亡应吉者

凶故忧畏者犹水火不可暂忘也人无忧畏子弟为

勍敌妻妾为仇雠是故太上畏道其次畏物其次畏

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

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迩者不悔于远能如此

者水行蛟龙不能害陆行虎兕不能伤五兵不能染

谗贼诽谤毒螫不能加害知此则人事毕矣

旧唐书孟诜传诜长安中为同州刺史神龙初致仕

归伊阳之山第以药饵为事诜年虽晚暮志力如壮

尝谓所亲曰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

药莫离手

剧谈录刘平天宝中居齐鲁间善吐纳之术能夜中

视物不假灯烛

续博物志李泌绝粒五六载身轻能行于屏风上引

指使气可以吹烛至灭导引骨珊然有声号□子骨

唐书赵昌传昌为国子祭酒时年逾七十占对精明

帝奇之宪宗初立出为华州刺史对麟德殿趋拜强

駃帝访其所以颐养迁太子少保

柳子华传子华子公度善摄生年八十余有强力常

云吾初无术但未尝以气海暖冷物熟生物不以元

气佐喜怒耳

旧唐书王希夷传希夷隐于嵩山师道士黄颐向四

十年尽能传其闭气导养之术好易及老子尝饵松

柏叶及杂花散景龙中年七十余气力益壮

潘师正传师正清净寡欲居于嵩山之逍遥谷积二

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

司马承祯传承祯事潘师正传其辟谷导引之术

册府元龟后唐许寂不知何许人少有道术茹芝绝

粒寓居江陵节度使赵凝昆季礼遇之延之中堂师

授保养之道

晋卢损为秘书监拜章辞位乃授户部尚书致仕退

居颍川时李鏻年将八十善服气导引损以鏻之遐

寿有道术酷慕之仍以颍川逼城市乃卜居阳翟立

隐舍诛茅种药山衣野服逍遥于隐几之间出则柴

车鹤氅自称具茨山人晚年与同游五六人于大隗

山中古宫观址疏泉凿垣为隐所誓不复出山气严

寒被病而卒时年八十余齿发不衰而有壮容损于

修摄似有所得

清异录郭尚贤尝云服饵导引之余有二事乃养生

大要梳头洗脚是也尚贤每夜先发后脚方寝自曰

梳头洗脚长生事临卧之时小太平

渑水燕谈录端拱初太宗诏访天下高年前青州录

事参军麻希梦年九十余居临淄召至阙下延见便

殿赐坐语及从容询及人间利害对之尤详多蒙听

纳他日访以养生之理对曰臣无他术惟寡情欲节

声色薄滋味故得至此诏以为工部郎中致仕赐金

宋史张质传质好养生之术老而不衰以是多接隐

人方士然语不及公家事每大祀巡幸质多为行宫

使或领巡检提点供顿之务天禧元年九月方候对

承明殿暴中风眩舆归卒年七十四

刘夔传夔字道元建州崇安人历工部侍郎知福州

请解官入武彝山为道士弗许知建州寻告老遂以

户部侍郎致仕英宗即位迁吏部卒年八十三夔尝

遇隐者得养生术遂蔬食及独居退处一合家人罕

见其面至老手足耳目强明如少壮时不治财产所

收私田有余谷则以振乡里贫人前死数日自作遗

表以禄赐所余分亲族告其家人曰某日吾死矣如

期而死无子

续明道杂志刘几字伯寿洛阳人自言唐文静之后

登进士高科后换武官数守边号知兵某尉河南寿

安时遇几时年已七十余精神不衰体干轻健犹剧

饮无日不饮酒听其论事有过人者余素闻其善养

生又见其年老不衰因问谘之几挈余手曰我有术

欲授子以房中补导之法余应之曰方困小官家惟

一妇何地施此遂不复授然见几饮酒每一饮酒辄

一吸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晡后食少许

物便已一夕与余饮各大醉就寝五更余觉觉饥甚

呼人作粥几亦起曰幸留粥待我粥成几曰待我略

遣宿酒余起观之见几以被自覆渐起两足久之乃

兴进粥谈笑至旦略无少苦几有子□陈令者颇知

其妇翁之术曰暖外肾而已其法以两手下而暖之

默坐调息至千息两肾融液如泥沦入腰间此术至

石林燕语元丰末文潞公致仕归洛入对时年几八

十矣神宗见其康强问卿摄生亦有道乎潞公对无

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

事酌中恰好即止上以为名言

东轩笔录章枢密惇少喜养生性尤真率尝云若遇

饥则虽不相识处亦须索饭若食饱时见父亦不拜

在门下省及枢密益喜丹饵茯苓以却粒骨气清

粹真神仙中人苏子瞻赠之诗云鼎中龙虎黄金贱

松下龟蛇绿骨轻盖谓是也

东坡志林昨日太守杨君采通判张公规邀余出游

安国寺坐中论风气养生之事余云皆不足道难在

去欲张云苏子卿啮雪啖毡蹈背出血无一语少屈

可谓了死生之际矣然不免为胡妇生子穷居海上

而况洞房绮縠之下乎乃知此事不易消除众客皆

大笑余爱其语有理故记之

墨庄漫录东坡在黄州陈慥季常在坡亭时相往来

季常喜谈养生自谓吐纳有所得后季常因病公以

书戏之云公养生之效有成绩今又亦病弥月虽使

皋陶听之未易平反公之养生正如小子之圆觉可

谓害脚法师鹦鹉禅五通气球黄门妾也前辈相与

可谓善谑也

张稚圭元老荆公客也为江东漕摄金陵府事严酷

鲜恕喜与方士游门下常数客一日行郡圃老卒项

系念珠公曰汝诵经乎卒曰数息尔公异之呼至室

内问其所得论养生吐纳内丹皆造精微又曰运使

平生殊错用心酷虐用刑非所以为子孙福延方士

皆非有道之士此曹特觊公贿耳公曰能传我乎卒

曰正欲授公然须今夜半潜至某室当以传公初亦

难之不得已许焉既归与鱼轩刘议之刘曰不可公

以严毅人素苦之夜中独出事有不测柰何太夫人

微闻之潜锁其寝室竟不得出黎明视事衙校报守

圃卒是夜四更趺坐而化公大怅惋数月感疾卒

李博宣和间仕大府卿因职事陛对徽宗问曰知卿

年弥高而色不衰中外称卿有内丹之术可具术以

进博曰陛下盛德广渊睿智日新学有缉熙于光明

臣虽不学敢以诚对谨领圣训容臣具术以闻明日

乃进曰臣闻内观所以存其心也外观所以养其气

也存其心养其气则真火炉鼎日炎神水华池日盛

矣长生久视上下与天地同流天道运而不积圣人

知而行之大道甚易知其易行以简以简易而天下

之理得也人之所恃以生者气也气住则神住神住

则形住形住则长生久视自此始矣盖日月运转寒

暑往来天地所以长久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真人所

以住世故丹元子曰形以神住神以气集气体之充

也形神之舍也气实则成气虚则敓气住则生气耗

则灭此广成子所以保气而烟萝子所以炼气也然

则一言而尽保炼之妙者其惟咽纳乎故曰一咽二

咽云蒸雨至三咽四咽内景充实七咽九咽心火下

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则内丹成可以已疾可以保

生可以延年可以超升臣谨删其繁紊撮其枢要直

书其妙以着于篇上篇曰进火候每日子后午前若

于五更初阳盛时尤佳就坐榻上面东或南握固盘

足合目拄腰而坐澄心静虑内藏五脏仰面合口鼻

中引出清气气极则生要而咽之每一咽缩谷道一

缩再引则再如之至再至三若气极不能任则低头

微开口以吹宁出之勿令耳闻出气之声如此凡三

次是为进火一周天俟气调匀然后行水下篇曰进

水候进火鼻中取鼻涕口中取液聚为一处多多益

办俟甘而热即闭口仰面亚腰左顾一咽正中一咽

分三咽而下内想一直下丹田每一咽亦缩谷道一

缩如此一遍是为行水一周天每进火行水毕然后

下榻行履自如后叙曰五行水火为初人生水火为

急此是极易之要法上夺天地造化学道修真之士

初行须觉脐下如火饮食添进四肢轻快是其验也

行而久之则发白再黑齿落重生精神全具复归婴

儿寒暑不能侵鬼神不能寇千二百岁寿比彭老渐

为真人矣徽宗见而嘉纳之梁师成录其说以示人

乃简易之道第行之者不能悠久耳或云虞谟君明

修养有得亦祗行此法也

墨客挥犀蒲传正知杭州有术士请谒盖年逾九十

而犹有婴儿之色传正接之甚欢因访以长年之术

答曰其术甚简而易行他无所忌惟当绝色欲耳传

正俯思良久曰若然则寿虽千岁何益

谈圃林英年七十致仕起为大理卿气貌不衰如四

五十岁或问何术致此英曰但平生不会烦恼明日

无饭吃亦不忧事至即遣之释然不留□中

茅亭客话杜鼎升字大举形气清秀雅有古人之风

鬻书自给夫妇皆八十余每遇芳时好景出郊选胜

偕行人皆羡其高年逸乐如是进士张及赠之诗曰

家本樊川老蜀都世家冠剑岂寒儒笔耕尚可储三

载酒战尤能敌百夫僻爱舜琴湘水弄每县孙画醉

仙图孟光笑语长相逐唤作梁鸿得也无尝手写孙

思邈千金方鬻之凡借本校勘有缝折蠹损之处必

粘背而归之或彼此有错□之处则书札改正而归

之且曰使人臣知方则忠使人子知方则孝自于千

金方中得服玉泉之道行之二十年获筋体强壮耳

目聪鉴每写文字无点窜之误至卒方始阁笔服玉

泉法去三尸坚齿发除百病玉泉者舌下两脉津液

是也但能每旦起坐瞑目绝虑叩齿二七通漱令满

口乃吞之以意送至脐下□海一七遍经久自然如

流水沥沥下坎涧之声如此则百脉和畅所以黄庭

经云玉池精水灌灵根又曰漱咽灵液灾不干其是

之谓乎

懒真子官中隐士骆耕道文常言修养之士当书月

令置座左右夏至宜节嗜欲冬至宜禁嗜欲盖一阳

初生其气微矣如草木萌生易于伤伐故当禁之不

特节也且嗜欲四时皆损人但冬夏二至阴阳争之

时大损人耳仆曰不独月令如此唐柳公度年八十

有强力人问其术对曰吾平生未尝以脾胃熟生物

暖冷物以元气佐喜怒此亦可为座右铭也耕道曰

老学庵笔记张廷老名珙唐安江原人年七十余步

趋拜起健甚自言夙与必拜数十老人血气多滞拜

则支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从舅唐仲俊年八十五六极康宁自言少时因读千

字文有所悟谓心动神疲四字也平生遇事未尝动

心故老而不衰

明外史杨引传引尝读论语乡党篇谓人曰吾教自

有养生术安事偃仰吐纳为乃节饮食时动息忿欲

务戒故神完而守固迄老视听不衰

暖姝由笔竹鹤老人何太守享年九十有九徐中书

南尝问曰老大人有何修养之道而致寿若此答曰

无只是好吃的不要多吃不好吃的全不吃

养生部杂录

庄子养生主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

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

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

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

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

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

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

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

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

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

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论衡道虚篇道家相夸曰真人食气以气而为食故

传曰食气者寿而不死虽不谷饱亦以气盈此虚也

夫气谓何气也如谓阴阳之气阴阳之气不能饱人

人或咽气气满腹胀不能餍饱如谓百药之气人或

服药食合屑吞数十丸药力烈盛□中愦毒不能饱

人食气者必谓吹呴呼吸吐故纳新也昔有彭祖尝

行之矣不能久寿病而死矣

道家或以导气养性度世而不死以为血脉在形体

之中不动摇屈伸则闭塞不通不通积聚则为病而

死此又虚也夫人之形犹草木之体也草木在高山

之巅当疾风之冲昼夜动摇者能复胜彼隐在山谷

间障于疾风者乎按草木之生动摇者伤而不畅人

之导引动摇形体者何故寿而不死夫血脉之藏于

身也犹江河之流地江河之流浊而不清血脉之动

亦扰不安不安则犹人勤苦无聊也安能得久生乎

道家或以服食药物轻身益气延年度世此又虚也

夫服食药物轻身益气颇有其验若夫延年度世世

无其效百药愈病病愈而气复气复而身轻矣凡人

禀性身本自轻气本自长中于风湿百病伤之故身

重气劣也服食良药身气复故非本气少身重得药

而乃气长身更轻也禀受之时本自有之矣故夫服

食药物除百病令人身轻气长复其本性安能延年

至于度世有血脉之类无有不生生无不死以其生

故知其死也天地不生故不死阴阳不生故不死死

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验也夫有始者必有终有终者

必有始唯无终始者乃长生不死人之生其犹水也

水凝而为冰气积而为人冰极一冬而释人竟百岁

而死人可令不死冰可令不释乎诸学仙术为不死

之方其必不成犹不能使冰终不释也

魏志王朗传朗上疏曰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则

不能便柔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若常

令少小之缊袍不至于甚厚则必咸保金石之性而

比寿于南山矣

续博物志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视多则镜昏听

众则牖闭面者神之庭发者脑之华心悲则面燋脑

减则发素精者体之神明者身之宝劳多则精散营

竟则明消

云仙杂记孙思邈以交加木造百齿梳用之养生要

法也

东坡志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故人有得风疾

者急往视之已不能言矣方死生之争其苦有甚于

刀锯木索者矣予知其不可救嘿为祈死而已呜呼

哀哉此复何罪乎酒色之娱而已古人云廿嗜毒药

戏猛兽之爪牙岂虚言哉明日见一少年以此戒之

少年笑曰甚矣子言之陋也色吾之所甚好而死生

疾苦非吾之所怖也予曰有行乞于道偃而号曰遗

我一盂饭吾今以千斛之粟报子则市人皆掩口笑

之有千斛之粟无一盂之饭不可以欺于小儿怖生

于爱子能不怖死生而犹好色其可以欺我哉今世

之为高者皆少年之徒也戒生定定生慧此不刊之

语也如其不从戒定生者皆妄也如慧而实痴也如

觉而实梦也悲夫

刘聪闻当为遮须国王则不复惧死人之爱富贵有

甚于生者月犯少微吴中高士求死不得人之好名

有甚于生者

男子之生也覆女子之生也仰其死于水也亦然男

子内阳而外阴女子反是故易曰坤至柔而动也刚

书曰沉潜刚克古之达者盖如此也秦医和曰天有

六气淫为六疾阳淫热疾阴淫寒疾风淫末疾雨淫

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夫女--而晦时故淫则

为内热蛊惑之疾女为蛊惑世之知者众其为--

而内热虽良医未之言也五劳七伤皆热中而蒸晦

淫者不为蛊则中风皆热之所生也医和之语吾当

表而出之读左氏书此

导引家云心不离田手不离宅此语极有理又云真

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此善譬喻者

贵耳集天道尚左星辰左转地道尚右瓜瓠右累蚁

穴知雨鸟鹊知风燕逊戊己鹊背太岁鱼聚北道针

浮南指葵知向日菊知陨霜此物之灵也人有不节

醉饱不谨寒暑孰谓人为万物之灵因书为座右铭

避暑录话近世学者多言中庸中庸之不可废久矣

何待今日非特子思言之尧之告舜曰人心惟危道

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

之已发者也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人能治

其心常于未发之前不为其发之所乱则不流于人

心而道心常存非所谓中乎通此说者不惟了然于

性命之正亦自可以养生尽年素问以喜怒悲忧恐

配肝心脾肺肾而更言其所胜所伤每使节其过而

养其正以全生保形夫性已得矣生与形固优为之

特论养生者分于五脏而吾儒一于心五脏非心孰

为之制是亦一道也往岁有方士刘淳珏年百岁余

乃以给使事夏英公余尝见其为蔡鲁公言惩忿窒

欲为损之义甚有理盖深于素问者嘉佑末有黥卒

亦百余岁不知其姓名时人以郝老呼之善医自言

受法于至人往来许洛间程文简公尤厚礼之为文

简诊脉预告其死期于期岁之前不差旬日常语人

年六十始知医七十而见素问每抚髀太息曰使吾

早得此书与医俱吾不死矣惜其见之晚而已伤者

不可复也孔子曰仁者寿此固尽性之言何疑于医

世言不服药胜中医此语虽不可通行然疾无甚苦

与其为庸医妄投反败之不得为无益也吾阅是多

矣其次有好服食不量己所宜但见他人得效从而

试之亦或无益而反有害魏晋间尚服寒食散通谓

之服散此有数方孙真人并载之千金方中而皇甫

谧服之遂为废人自言性与之忤违错节度隆冬裸

袒食冰当暑甚至悲恚欲自杀此岂可不慎哉王子

敬有帖云服散发者亦是数见言服者而不闻有甚

利其为害之甚乃有如谧此好服食之弊也吾少不

多服药中岁以后或有劝之少留意者往既不耐烦

过江后亦复难得药材每记素问劳佚有常饮食有

节八言似胜服药也

天下真理日见于前未尝不昭然与人相接但人役

于外与之俱驰自不见耳惟静者乃能得之余少尝

与方士论养生因及子午气升降累数百言犹有秘

而不肯与众共者有道人守荣在旁笑曰此何难吾

常坐禅至静定之极与子午觉气之升降往来于腹

中如饥饱有常节吾岂知许事乎惟心内外无一物

耳非止气也凡寒暑燥湿有犯于外而欲为疾者亦

未尝悠然不逆知其萌余长而验之知其不诬也在

山居久见老农候雨旸十中七八问之无他曰所更

多耳问市人则不知也余无事常早起每旦必步户

门往往童仆皆未兴其中既洞然无事仰观云物景

象与山川草木之秀而志其一日为阴为晴为风为

霜为寒为温亦未尝不十中七八老农以所更吾以

所见其理一也乃知惟一静大可以察天地近可以

候一身而况理之至者乎

清波杂志神虑淡则血气和嗜欲胜则疾疹作唐处

士张皋云是为养身之要

剡溪野语古老人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销食

也故后人以散步为消摇

暇日记发上生心之余眉旁生肺之余须下生肾之

余先白者一藏衰董耕言王绛州道人说章丘刘道

人说行气云天门常开鼻地户常闭口取之倒根

出之到

绵绵若存用之不既审能行之自然蝉

癸辛杂识精力精神精气精血精明精爽精到精详

精妙皆以精为主卫生者当谨之苦海爱河狂澜弗

返其涸也可立而待素问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又

曰凡阴阳之道阳密可固注曰交会之要者正在于

阳气不妄泄耳此语余闻之谢奕修待制云此先公

密庵平日之所受持也密庵名采伯亦谢后之诸父

也天台人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

乱圣贤拳拳然以欲为害道可不慎乎刘元城南迁

日尝求教于涑水翁曰闻南地多瘴设有疾以贻亲

忧奈何翁以绝欲少疾之语告之元城时盛年乃毅

然持戒惟谨赵清献张乖崖至抚剑自誓甚至以父

母影象设之帐中者盖其初未始不出于勉强久乃

相忘于自然甚矣欲之难遣也如此坡翁云服气养

生难在去欲苏子卿啮雪啖毡蹈背出血无一语少

屈可谓了生死之际然不免与胡妇生子于穷海之

上况洞房绮疏之下乎乃知此事未易消除香山翁

佛地位人晚年病风放妓犹赋不能忘情吟王处仲

凶悖小人知体敝于色乃能一旦感悟开合放妓盖

天下事勇决为之乃可进道余少年多病间有一二

执巾栉供纫浣者或归咎于此兵火破家一切散去

近止一小获亦复不留然犹未免时有霜露之疾好

事不察者复以前说戏之殊不知散花之室已空久

矣虽然戏之者所以爱之也余行年五十已觉四十

九年之非其视秀惠温柔不啻伐命之斧鸩毒之杯

一念勇猛顿绝斯事以僥晚年清净之福闭阁焚香

澄怀观道自此精进不已亦庶乎其几于道矣然则

疾疚者安知非吾之药石乎

鸡肋编谚云不麦过不入靖康元年麦多高于人者

既大雨所损十八顺昌谷道人种云大风先倒无根

树伤寒偏死下虚人王恬智尝云犯色伤寒犹易治

伤寒犯色最难医王舟元素云治风先治脾治疾先

治气皆卫生之要也

鼠璞俗以素女术出于彭籛予考列仙传籛云上士

别□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后人集其采纳

之术号彭祖经是籛之采纳以存真葆卫为先务与

世之论大相反所谓丧四十九妻五十四子特欲形

容八百岁之寿且久耳汉艺文志有房中八家百八

十六卷且谓圣王制外乐不禁内情为之节文乐而

有节则和平寿考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陷命即此类

见闻录太保费文宪公记尚书张庄简公录示养生

要语节饮食以养其体节嗜欲以定心气午后饮食

宜少不以脾胃熟生物暖冷物不以元气佐喜怒欲

心一萌当思礼义以制之夏至节嗜欲冬至禁嗜欲

嗜欲四时皆损人但二至阴阳分之时尤损人耳第

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

不足怒而于道思过半矣人能于病中移其心如对

君父谨之畏之静久自愈宏自丁未忝窃科名即病

痰火重以庚戌春闱叨与试事校阅颇劳下部因病

疮久不愈且先母余夫人在家病疟亦念宏甚宏欲

展省则拘于六年之例而不敢请也明年辛亥乃乞

养病以归时张公为吏部右侍郎特蒙枉顾备述其

平生多病之状慰谕拳拳移时乃别将别以一封见

赠宏视其题封则曰字扇一握手帨一条而已私心

颇讶其物之太简既而启封则扇面备书前语乃知

公之所以爱念不减于骨肉之厚也病中佩服常若

闻公之教于饮食嗜欲喜怒颇致敬焉自辛亥迄今

盖几三十年公所赠扇中遭多故已不存矣乃记录

如右见前辈爱士之心如此其至为后生者所当取

法而不敢忘且使儿辈奉以周旋则此数言者实却

疾养生之要旨也公讳悦字时敏松江华亭人历官

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纳政归数年年八十余

乃卒自言为刑部主事时常奉使暑行渴甚见井泉

欲饮不敢但含漱数过旋即吐之公移属稿亦瞑目

端坐但以意授之笔史其慎疾如此宜其享有永年

而不罹于阴阳之患也

清暑笔谈昔人以理发搔背剔耳刺喷为四畅此小

安乐法余所服二丹曰咽津纳息为小还丹澄心寂

照为夜气丹既无火候又免抽添久之着效

晨起取井水新汲者传净器中熟数沸徐啜徐漱以

意下之谓之真一饮子盖天一生水人夜气生于子

平旦谷气未受胃藏冲虚服之能蠲宿滞淡渗以滋

化源

岩栖幽事辟谷咽津为上咽气为次咽津者肾中之

水上通舌底二窍大有真味如小儿咯乳滚滚不止

故虽酬应交际而终日忘饥若咽气则闭口住息身

心俱寂然后可此正不可以岁月效也

养生家忌北首卧及忌北向食坐以及冠带唾溺盖

北方壬癸至阴所居犯者魁罡神责之

琅嬛记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食

向日静坐调息可以延年

养生部艺文一

养生论 魏嵇康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

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夭亡者此皆两

失其情试粗论之夫神仙虽目不见然记籍所载前

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

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

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

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

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

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

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

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

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夫为

稼于汤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燋烂必一溉

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

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

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

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

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

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

之良田此天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余斛田种一

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谓商无十倍之价农

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

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知也熏辛害目豚

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

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

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

无使明熏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

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

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

元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脏醴醪煮其肠胃香芳

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哀乐殃其

平粹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

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

以生百病好色不□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

中道夭于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

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

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

兆是犹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

之日而为受病之始也害成于微而救之于着故有

无功之理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

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

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

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

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

以尾闾而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显而

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

内怀犹豫心战于内物诱于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

者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

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

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既未效不

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

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

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

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

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絫心不存神气以醇

泊独着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

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

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元忘欢而后

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

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答难养生论 前人

答曰所以贵智而尚动者以其能益生而厚身也然

欲动则悔吝生智行则前识立前识立则志开而物

遂悔吝生则患积而身危二者不藏之于内而接于

外祇足以灾身非所以厚生也夫嗜欲虽出于人而

非道之正犹木之有蝎虽木之所生而非木之宜也

故蝎盛则木朽欲胜则身枯然则欲与生不并立名

与身不俱存略可知矣而世未之悟以顺欲为得生

虽有后生之情而不识生生之理故动之死地也是

以古之人知酒肉为甘鸩弃之如遗识名位为香饵

逝而不顾使动足资生不滥于物知正其身不营于

外背其所害向其所利此所以用智遂生之道也故

智之为美美其益生而不羡生之为贵贵其乐和而

不交岂可疾智而轻身勤欲而贱生哉且圣人宝位

以富贵为崇高者盖谓人君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民

不可无主而存主不能无尊而立故为天下而尊君

位不为一人而重富贵也又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

者盖为季世恶贫贱而好富贵也未能外荣华而安

贫贱且抑使由其道而不争不可令其力争故许其

心竞中庸不可得故与其狂狷此俗谈耳不言至人

常贪富贵也圣人不得已而临天下以万物为心在

宥群生由身以道与天下同于自得穆然以无事为

业坦尔以天下为公虽居君位享万国恬若素士接

宾客也虽建龙旗服华衮忽若布衣之在身故君臣

相忘于上蒸民家足于下岂劝百姓之尊己割天下

以自私以富贵为崇高心欲之而不已哉且子文三

显色不加悦柳惠三黜容不加戚何者令尹之尊不

若德义之贵三黜之贱不伤冲粹之美二子尝得富

贵于其身终不以人爵婴心故视荣辱如一由此言

之岂云欲富贵之情哉请问锦衣绣裳不陈于暗室

者何必顾众而动以毁誉为欢戚也夫然则欲之患

其得得之惧其失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在上何得

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

耶且君子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岂在于多欲

以贵得哉奉法循理不絓世网以无罪自尊以不仕

为逸游心乎道义偃息乎卑室恬愉无□而神气条

达岂须荣华然后乃贵哉耕而为食蚕而为衣衣食

周身则余天下之财犹渴者饮河快然以足不羡洪

流岂待积敛然后乃富哉君子之用心若此盖将以

名位为赘瘤资财为尘垢也安用富贵乎故世之难

得者非财也非荣也患意之不足耳意足者虽耦耕

畎亩被褐啜菽岂不自得不足者虽养以天下委以

万物犹未惬然则足者不须外不足者无外之不须

也无不须故无往而不乏无所须故无适而不足不

以荣华肆志不以隐约趋俗混乎与万物并行不可

宠辱此真有富贵也故遗贵欲贵者贱及之故忘富

欲富者贫得之理之然也今居荣华而忧虽与荣华

偕老亦所以终身长愁耳故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

富莫大于知足此之谓也难曰感而思室饥而求食

自然之理也诚哉是言今不使不室不食但欲令室

食得理耳夫不虑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后感智之用

也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智用者从感而求□

而不已故世之所患祸之所由常在于智用不在于

性动今使瞽者遇室则西施与嫫母同情瞶者忘味

则糟糠与精稗等甘岂识贤愚好丑以爱憎乱心哉

君子识智以无恒伤生欲以逐物害性故智用则收

之以恬性动则纠之以和使智上于恬性足于和然

后神以默醇体以和成去累除害与彼更生所谓不

见可欲使心不乱者也纵令滋味常染于口声色已

开于心则可以至理遣之多筭胜之何以言之也夫

欲官不识君位思室不拟亲戚何者知其所不得则

不当生心也故嗜酒者自抑于鸩醴贪食者忍饥于

漏脯知吉凶之理故背之不惑弃之不疑也岂恨向

不得酣饮与大嚼哉且逆旅之妾恶者以自恶为贵

美者以自美得贱美恶之形在目而贵贱不同是非

之情先着故美恶不能移也苟云理足于内乘一以

御外何物之能默哉由此言之性气自和则无所困

于防闲情志自平则无郁而不通世之多累由见之

不明耳又常人之情远虽大莫不忽之近虽小莫不

存之夫何故哉诚以交赊相夺识见异情也三年丧

不内御礼之禁也莫有犯者酒色乃身之仇也莫能

弃之由此言之礼禁虽小不犯身仇虽大不弃然使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旋害其身虽愚夫不为明天

下之轻于其身酒色之轻于天下又可知矣而世人

以身殉之毙而不悔此以所重而要所轻岂非背赊

而趣交耶智者则不然矣审轻重然后动量得失以

居身交赊之理同故备远如近慎微如着独行众妙

之门终始无虞此与夫耽欲而快意者何殊间哉难

曰圣人穷理尽性宜享遐期而尧孔上获百年下者

七十岂复疏于导养乎案论尧孔虽禀命有限故导

养以尽其寿此则穷理之致不为不养生得百年也

且仲尼穷理尽性以至七十田父以六弊蠢愚有百

二十者若以仲尼之至妙资田父之至拙则千岁之

论奚所怪哉且凡圣人有损己为世表行显功使天

下慕之三徙成都者或非食勤躬经营四方心劳形

困趣步失节或奇谋潜称爰及干戈威武杀伐功利

争奋或修身以明污显智以惊愚藉名高于一世取

准的于天下又勤诲善诱聚徒三千口□谈议身疲

磬折形若救孺子视若营四海神驰于利害之端心

骛于荣辱之途俯仰之间已再抚宇宙之外者若比

之于内视反听爱气啬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遗

世坐忘以宝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今不言松柏不

殊于榆柳也然则中年枯陨树之重崖则荣茂日新

此亦毓形之一观也窦公无所服御而致百八十岂

非鼓琴和其心哉此亦养神之一征也火蚕十八日

寒蚕三十日余以不得逾时之命而将养有过倍之

隆温肥者早终凉瘦者迟竭断可识矣圉马养而不

乘用皆六十岁体疲者速雕形全者难毙又可知矣

富贵多残伐之者众也野人多寿伤之者寡也亦可

见矣今能使目与瞽者同功口与瞶者等味远害生

之具御益生之物则始可与言养性命矣难曰神农

倡粒食之始鸟兽以之飞走生民以之视息今不言

五谷非神农所倡也既言上药又倡五谷者以上药

希寡艰而难致五谷易殖农而可久所以济百姓而

继夭阏也并而存之惟贤志其大不肖者志其小耳

此同出一人至当归止痛用之不已耒耜垦辟从之

不辍何养命蔑而不议此殆玩所先习怪于所未知

且平原则有枣栗之属池沼则有菱芡之类虽非上

药尤甚于黍稷之笃恭也岂云视息之具唯立五谷

哉又曰黍稷惟馨实降神祇苹蘩薀藻非丰肴之匹

潢污行潦非重酎之对荐之宗庙感灵降祉是知神

享德之与信不以所养为生犹九土述职各贡方物

以效诚耳又曰肴粮入体益不逾旬以明宜生之验

此所以困其体也今不言肴粮无充体之益但谓延

生非上药之偶耳请借以为难夫所知麦之善于菽

稻之胜于稷由有效而识之假无稻稷之域必以菽

麦为珍养谓不可尚矣然则世人不知上药良于稻

稷犹守菽麦之贤于蓬蒿而必天下之无稻稷也若

能仗药以自永则稻稷之贱居然可知君子知其若

此故准性理之所宜资妙物以养身植元根于初九

吸朝霞以济神今若以肴酒为寿则未闻高阳有黄

发之叟也若以充性为贤则未闻鼎食有百年之宾

也且冉生婴疾颜子短折穰岁多病饥年少疾故狄

食米而生癞疮得谷而血浮马秣粟而足重雁食粒

而身留从此言之鸟兽不足报功于五谷生民不足

受德于田畴也而人竭力以营之杀身以争之养亲

献尊则萸菊□粱聘享嘉会则肴馔旨酒而不知皆

淖溺筋腋易糜速腐初虽甘香入身臭腐竭辱精神

染污六府郁秽气蒸自生灾蠹饕淫所阶百疾所附

味之者口爽服之者短祚岂若流泉甘醴琼□玉英

金丹石菌紫芝黄精皆众灵含英独发奇生贞香难

歇和气充盈澡雪五脏疏彻开明吮之者体轻又练

骸易气染骨柔筋涤垢泽秽志凌青云若此以往何

五谷之养哉且螟蛉有子果裸负之性之变也橘渡

江为枳易土而变形之异也纳所食之气还质易性

岂不能哉故赤斧以炼丹赪发涓子以朮精久延偓

佺以松实方目赤松以水玉乘烟务光以蒲韭长耳

邛疏以石髓驻年方回以云母变化昌容以蓬蔂易

颜若此之类不可详载也孰云五谷为最而上药无

益哉又责千岁以来目未之见谓无其人即问谈者

见千岁人何以别之欲校之以形则与人不异欲验

之以年则朝菌无以知晦朔蜉蝣无以识灵龟然则

千岁虽在市朝固非小年之所辨矣彭祖七百安期

千年则狭见者谓书籍妄记刘根霞寝不食或谓偶

能忍饥仲都冬□而体温夏裘而身凉桓谭谓偶耐

寒暑李少君识桓公玉□则阮生谓之逢占而知尧

以天下禅许由而扬雄谓好大为之凡若此类上以

周孔为关键毕志一诚下以嗜欲为鞭策欲罢不能

驰骤于世教之内争巧于荣辱之间以多同自减思

不出位使奇事绝于所见妙理断于常论以言变通

达微未之闻也久愠闲居谓之无欢深恨无肴谓之

自愁以酒色为供养谓长生为无聊然则子之所以

为欢者必将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也夫俟此而后

为足谓之天理自然者皆役身以物丧志于欲原性

命之情有累于所论矣夫渴者惟水之是见酌者惟

酒之是求人皆知乎生于有疾也今若以从欲为得

性则渴酌者非病淫湎者非过桀跖之徒皆得自然

非本论所以明至理之意也夫至理诚微善溺于世

然或可求诸身而后悟校外物以知之者人从少至

长隆杀好恶有盛衰或稚年所乐壮而弃之始之所

薄终而重之当其所悦谓不可夺值其所丑谓不可

欢然还成易地则情变于初苟嗜欲有变安知今之

所□不为臭腐曩之所贱不为奇美耶假令厮养暴

登卿尹则监门之类蔑而遗之由此言之凡所区区

一域之情耳岂必不易哉又饥餐者于将获所欲则

悦情注心饱满之后释然疏之或有厌恶然则荣华

酒色有可疏之时蚺蛇珍于越土中国遇而恶之黼

黻贵于华夏裸国得而弃之当其无用皆中国之蚺

蛇裸国之黼黻也以大和为至乐则荣华不足顾也

以恬淡为至味则酒色不足钦也苟得意有地俗之

所乐皆粪土耳何足恋哉今谈者不睹至乐之情甘

减年残生以从所愿此则李斯背儒以殉一朝之欲

主父发愤思调五鼎之味耳且鲍肆自玩而贱兰□

犹海鸟对太牢而长愁文侯闻雅乐而塞耳故以荣

华为生具谓济万世不足以喜耳此皆无主于内借

外物以乐之外物虽丰哀亦备矣有主于中以内乐

外虽无钟鼓乐亦具矣故得志者非轩冕也有至乐

者非充诎也得失无以累之耳且父母有疾在困而

瘳则忧喜并用矣由此言之不若无喜可知也然则

乐岂非至乐耶故顺天和以自然以道德为师友玩

阴阳之变化得长生之永久任自然以托身并天地

而不朽者孰享之哉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

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

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五者必存虽心期

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

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中则信顺日济元德日全

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大理之所效

也然或有行逾曾闵服膺仁义动由中和无甚大之

累便谓人理已毕以此自臧而不荡喜怒平神气而

欲却老延年者未之闻也或抗志希古不荣名位因

自高于驰骛或运智御世不婴祸故以此自贵此于

用身甫与乡党儿齿耆年同耳以言存生盖阙如也

或弃世不群志气和粹不绝谷茹芝无益于短期矣

或琼□既储六气并御而能含光内观凝神复朴栖

心于元冥之崖含气于莫大之涘者则有老可却有

年可延也凡此数者合而为用不可相无犹辕轴轮

辖不可一乏于舆也然人皆偏见各备所患单豹以

营内致毙张毅以趋外失中齐以诫济西取败秦以

备戎狄自穷此皆不兼之祸也积善履信世屡闻之

慎言语节饮食学者识之过此以往莫之或知请以

先觉语将来之觉者

养生论 唐牛僧孺

僧孺尝读嵇康养生论曰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下可

数百年至于调节嗜欲全息正气诚尽养生之能者

僧孺以养身之于养生难与易相远也所以康能着

其论而陷大辟盖能其易不能其难者也且天地禀

生之道众而贵之者寡然而贵乎生以有用于道也

生而无用焉贵其生矣而又况康不能养乎哉且康

居于是世能忘名利之名而不能使人忘其名能忘

其情欲之情而不能自忘其情能防己喜怒于内而

不能防人之喜怒于外虽其名利情欲喜怒之心不

改乎内而能致其康宁焉硕大焉犹善豢者之犬彘

肥腯适足使屠脍之刃促乎己矣出而处语而默是

养其生者也处而语出而默生其丧矣沮焉溺焉道

无邪行无诡言中规行中矩而得其时是养生于出

处者也孔焉孟焉可而仕否而退是养生于出处语

默之间者也若中散者栖乎下不可谓出扬其名不

可谓默非出处则在用中于礼义人伦之道也礼者

道之器也而肆情傲物蔑弃冠服是礼之大丧也礼

丧而道丧则锺会欲无怒晋王欲不刑之不可得也

然康之为人区区不列于中人岂欲引而谓之哉以

拆文垂论则人之中者引而惑必众故不得不明也

先人有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又有患难以相

死此得则死此则得道得死而为寿不以悲道得生

而为寿也仁如比干而剖死直如屈原而溺死廉如

介推而焚死忠如萧望之而药死而道存洋洋乎不

已予谓所存之生

二字

大是能养生者若碌碌愚生

不以五常之道为人予焉知其寿欤焉知其昆虫欤

木石欤灵蛇千年予不知其寿也石有时而泐予不

知其久也葵能卫其足予不知其全也若康之养生

有类是也适为下矣又况不能类之者哉呜呼能养

生于道者生死长短可也

续养生论 宋苏轼

郑子产曰火烈人望而畏之水弱人狎而玩之翼奉

论六情十二律其论水火也曰北方之情好也好行

贪狼南方之情恶也恶行廉贞廉贞故为君子贪狼

故为小人予参二人之学而为之说曰火烈而水弱

烈生正弱生邪火为心水为肾故五脏之性心正而

肾邪肾无不邪者虽上智之肾亦邪然上智常不淫

者心之官正而肾听命也心无不正者虽下愚之心

亦正然下愚常淫者心不官而肾为政也知此则知

鉛汞龙虎之说矣何谓鉛凡气之谓鉛或趋或蹶或

呼或吸或执或击凡动者皆鉛也肺实出纳之肺为

金为白虎故曰鉛又曰虎何谓汞凡水之为汞唾涕

脓血精汗便利凡湿者皆汞也肝实宿藏之肝为木

为青龙故曰汞又曰龙古之真人论内丹者曰五行

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世未

有知其说者也方五行之顺行也则龙出于水虎出

于火皆死之道也心不官而肾为政声色外诱邪淫

内发壬癸之英下流为人或为腐坏是汞龙之出于

水者也喜怒哀乐皆出于心者也喜则攫拿随之怒

则殴击随之哀则擗踊随之乐则抃舞随之心动于

内而气应于外是鉛虎之出于火者也汞龙之出于

水鉛虎之出于火有能出而复返者乎故曰皆死之

道也真人教之以逆行曰龙当使从火出虎当使从

水生其说若何孔子曰思无邪凡有思皆邪也而无

思则土木也孰能使有思而非邪无思而非土木乎

盖必有无思之思焉夫无思之思端正庄栗如临君

师未尝一念放逸然卒无所思如龟毛兔角非作故

无本性无故是之谓戒戒生定定则出入息自住出

入息住则心火不复炎上火在易为离离丽也必有

所丽未尝独立而水其妃也既不炎上则从其妃矣

水火合则壬癸之英上流于脑而溢于元膺若鼻液

而不咸非肾出故也此汞龙之自火出者也长生之

药内丹之萌无过此者矣阴阳之始交天一为水凡

人之始造形皆水也故五行一曰水得暖气而后生

故二曰火生而后有骨故三曰木既生而日坚凡物

之坚壮者皆金气也故四曰金骨坚而后肉生焉土

为肉故五曰土人之在母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口

鼻皆闭而以脐达故脐者生之根也汞龙之出于火

流于脑溢于元膺必归于根心火不炎上必从其妃

是火常在根也故壬癸之英得火而日坚达于四肢

洽于肌肤而日壮究其极则金刚之体也此鉛虎之

自水生者也龙虎生而内丹成矣故曰顺行则为人

逆行则为道道则未也亦可谓长生不死之术矣

问养生 前人

余问养生于吴子得二言焉曰和曰安何谓和曰子

不见天地之为寒暑乎寒暑之极至于折胶流金而

物不以为病其变者微也寒暑之变昼与日俱逝夜

与月并驰俯仰之间屡变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

极也使此二极者相寻而狎至则人之死久矣何谓

安曰吾尝自牢山浮海达于淮遇大风焉舟中之人

如附于桔槔而与之上下如蹈车轮而行反逆眩乱

不可止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异术也惟莫

与之争而听其所为故凡病我者举非物也食中有

蛆人之见者必呕也其不见而食者未尝呕也请察

其所从生论八珍者必咽言粪秽者必吐二者未尝

与我接也唾与咽何从生哉果生于物乎果生于我

乎知其生于我也则虽与之接而不变安之至也安

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

生理备矣吴子古之静者也其观于物也审矣是以

私识其言而时省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