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注(河上公章句)· 河上公
《老子注》二卷,旧本题河上公撰。晁公武《读书志》曰:太史公谓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公。盖公即齐相曹参师也。而葛洪谓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汉孝文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两说不同,当从太史公云云。案晁氏所引乃《史记·乐毅列传赞》之文,叙述源流甚悉。然《隋志·道家》载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文帝时河上公注,又载梁有战国时河上丈人注《老子》经二卷亡。则两河上公各一人,两《老子注》各一书。战国时河上公书在隋已亡,今所传者实汉河上公书耳。明朱东光刻是书,题曰秦人,盖未详考。惟是文帝驾临河上,亲受其书,无不入秘府之理,何以刘向《七略》载注《老子》者三家,独不列其名?且孔颖达《礼记正义》称马融为《周礼注》,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後汉以来,始就经为注。何以是书作於西汉,注已散入各句下?《唐书·刘子玄传》,称《老子》无河上公注,欲废之而立王弼。前此陆德明作《经典释文》,虽叙录之中亦采葛洪《神仙传》之说,颇失辨正,而所释之本则不用此注而用王弼注。二人皆一代通儒,必非无据。详其词旨,不类汉人,殆道流之所依托欤?相传已久,所言亦颇有发明,姑存以备一家可耳。
- 第一章 提要
- 第二章 體道第一
- 第三章 養身第二
- 第四章 安民第三
- 第五章 無源第四
- 第六章 虛用第五
- 第七章 成象第六
- 第八章 韜光第七
- 第九章 易性第八
- 第十章 運夷第九
- 第十一章 能為第十
- 第十二章 無用第十一
- 第十三章 檢欲第十二
- 第十四章 厭恥第十三
- 第十五章 贊玄第十四
- 第十六章 顯德第十五
- 第十七章 歸根第十六
- 第十八章 淳風第十七
- 第十九章 俗薄第十八
- 第二十章 還淳第十九
- 第二十一章 異俗第二十
- 第二十二章 虛心第二十一
- 第二十三章 益謙第二十二
- 第二十四章 虛無第二十三
- 第二十五章 苦恩第二十四
- 第二十六章 象元第二十五
- 第二十七章 重德第二十六
- 第二十八章 巧用第二十七
- 第二十九章 反朴第二十八
- 第三十章 無為第二十九
- 第三十一章 儉武第三十
- 第三十二章 偃武第三十一
- 第三十三章 聖德第三十二
- 第三十四章 辯德第三十三
- 第三十五章 任成第三十四
- 第三十六章 仁德第三十五
- 第三十七章 微明第三十六
- 第三十八章 為政第三十七
- 第三十九章 論德第三十八
- 第四十章 法本第三十九
- 第四十一章 去用第四十
- 第四十二章 同異第四十一
- 第四十三章 道化第四十二
- 第四十四章 偏用第四十三
- 第四十五章 立戒第四十四
- 第四十六章 洪德第四十五
- 第四十七章 儉慾第四十六
- 第四十八章 鑒遠第四十七
- 第四十九章 忘知第四十八
- 第五十章 任德四十九
- 第五十一章 貴生第五十
- 第五十二章 養德第五十一
- 第五十三章 歸元第五十二
- 第五十四章 益證第五十三
- 第五十五章 修觀第五十四
- 第五十六章 玄符第五十五
- 第五十七章 玄德第五十六
- 第五十八章 淳風第五十七
- 第五十九章 順化第五十八
- 第六十章 守道第五十九
- 第六十一章 居位第六十
- 第六十二章 謙德第六十一
- 第六十三章 為道第六十二
- 第六十四章 恩始第六十三
- 第六十五章 守微第六十四
- 第六十六章 淳德第六十五
- 第六十七章 後己第六十六
- 第六十八章 三寶第六十七
- 第六十九章 配天第六十八
- 第七十章 玄用第六十九
- 第七十一章 知難第七十章
- 第七十二章 知病第七十一
- 第七十三章 愛己第七十二
- 第七十四章 任為第七十三
- 第七十五章 制惑第七十四
- 第七十六章 貪損第七十五
- 第七十七章 戒強第七十六
- 第七十八章 天道第七十七
- 第七十九章 任信第七十八
- 第八十章 任契第七十九
- 第八十一章 獨立第八十
- 第八十二章 顯質第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