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兽渡河
《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在水中之深浅来比喻佛法修鍊的高下。后遂用为修行之典。
清.陈先贞《戊申生日示两儿》诗:“漫怜三兽渡,闲作五禽嬉。”
主谓 原喻佛教徒领会教义各有深浅,后喻同学与同事在相同条件下学习和办事,效果却不一样。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同在佛所,闻说一味之法,然所证各有深浅。譬兔、马、象三兽渡河:兔渡则浮,马渡则及半,象彻底截流。”△用于事理类的不同状态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词语三兽渡河】 成语:三兽渡河汉语词典:三兽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