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

指人到三十岁正是立业之年,应当有所建树。孔子在谈到自己一生成长过程时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下学习的志愿,三十岁时学业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知道事物的道理而不感到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事情所以然的道理而穷道达变;六十岁时见闻广博,遇事可立辨曲直善恶;七十岁时能按自己心愿而又不超越法度。后人把人的三十岁叫做“而立”之年。

【出典】: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鲁迅《阿Q正传》:“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


偏正 而,才。三十岁才开始成熟,能自立于社会。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多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陆继宗《三十而立》:“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奖金,真可谓~。”△用于描述青年的成熟阶段。


解释本指人在三十岁左右知晓礼仪,做事有分寸。后用来表示人在三十岁前后应当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主要学生的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从《学而》到《尧曰》共二十篇。

在第二篇《为政》中,孔子有一段话,大致叙述了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教导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要有每个阶段的收获。他说:“我十五岁时立下了学习的志愿;三十岁时学懂了礼仪,从此说话做事都有了把握;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所以心里不犯糊涂;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言语,就可以分辨出真假,判定出是非;到了七十岁,便能做到既随心所欲,又不逾越规矩。”

例句

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奖,真可谓三十而立。


【词语三十而立】  成语:三十而立汉语词典:三十而立

猜你喜欢

  • 攀桂树

    同“攀丹桂”。唐骆宾王《冬日宴》诗:“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促膝鸾觞满,当炉兽炭然。何须攀桂树,逢此自留连。”

  • 什袭收藏

    同“什袭珍藏”。清赵翼《秦良玉锦袍歌》:“盥手开缄时一恸,什袭收藏付后人。”

  • 韦金

    源见“籯金一经”。为称扬韦姓族人之典。唐郑愔《同韦舍人早朝》诗:“闻有题新翰,依然想旧林。同声惭卞玉,谬此托韦金。”【词语韦金】   汉语大词典:韦金

  • 书种

    读书种子,指把读书作为世业让子弟代代传下去。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书种文种》条:“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其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

  • 蚊虻之劳

    蚊虫与虻虫的劳力,比喻细微的技能。《庄子.天下》:“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惠施:战国时著名的诡辩学者。庸:通“用”。

  • 青藜火

    同“青藜灯”。宋苏轼《和陶读山海经》之四:“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 识微

    《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后因以“识微”指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汉刘向《说苑.杂言》:“故箕子弃国而佯狂,范蠡去越而易名,智过去君弟而更姓,皆见远识微而

  • 辩如悬河

    同“口如悬河”。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岩电烂。”

  • 餐秋菊之落英

    餐:吃。落英:残落的花瓣。 以秋菊的落花为食,形容志行高洁。语出《楚辞.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宋.吴淑《草赋》:“结幽兰兮延伫,餐秋菊之落英。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头,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用蜂酿蜜来比喻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但究竟是赞扬“蜂”的舍己精神,还是不甘为人“作嫁衣裳”呢?使人反复咏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