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黍谷回春”。唐李德裕《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诗:“邑有桐乡爱,山余黍谷暄。”
源见“樊素”。借指善歌者的歌喉。明阮大铖《燕子笺.写像》:“樊口停,蛮腰罢,准备同心,怎离鞍马,收拾了按板红牙,弹筝银甲。”【词语樊口】 汉语大词典:樊口
《后汉书.李膺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因以“李膺门”誉称名高望重之家。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今之置第乃获旧居辄献此诗》:“
源见“马鬣一滴”。形容下雨。元冯子振《鹦鹉曲.黄阁清风》:“汉萧何昴宿分英,李靖唐时行雨。”【典源】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卷四:“卫国公李靖,微时尝射猎霍山中,寓食山村。……俄而阴暗迷路,茫然不知所归
同“巧言如簧”。唐 刘兼《诫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见“巧言如簧”。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他~,话说得天衣无缝。红卫兵听了洋洋自得飘飘然,他免遭许多皮肉之苦。”【词语巧舌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势迅速强大。百余年间,连败楚及三晋,统一中国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在此时,秦国统治者骄矜自大。这样,有的说
《易.乾传》九五“疏”:“蚕吐丝而商弦绝,铜山崩而洛钟应。”(见《佩文韵府》卷八四“洛钟应”下引)《世说新语.文学》“殷(殷仲堪)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上文殷问远公《易》何以为体?答
破镜:比喻残月。 古时用作阴历每月望日前后的隐语。语出《玉台新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鲁迅《热风.儿歌的“反动”》:“天上半个月亮,我道是‘破镜飞上天’,原
《后汉书.樊晔传》:“樊晔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与光武少游旧。建武初,征为侍御史,迁河东都尉,引见云台。初,光武微时,尝以事拘于新野,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仍赐晔御食,及乘舆服物。因戏之曰:
《易.说卦》:“坤为地……为大舆。”后遂以“舆地”指大地、土地。宋陆游《闻蝉思南郑》诗:“逆胡亡形具,舆地沦陷久。”《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二年》:“蔡京率百官表贺,谓混中原风气之殊,当天下舆地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