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缄其口

三缄其口

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后因指言语谨慎,少说或不说话。苏曼殊《与某公书》:“区子固非离经叛道之人,然此时男子多变为妇人,衲只好三缄其口。”


述宾 缄,封住。在嘴上贴了三道封条。少说话或说话很谨慎。语出《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水浒后传》13回:“危行言逊,祸免生时;金人示戒,~。”※缄,不读作jiǎn。△用于形容说话谨慎。→缄口结舌 钳口结舌 ↔贫嘴薄舌 畅所欲言


【典源】《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说苑·敬慎》亦载。

【今译】 孔子至周,进入太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属铸人,其嘴上有三重封条,金人背后的铭文说:“这是古时说话谨慎的人。值得我们鉴戒啊! 不要多言,言多必失。”

【释义】 后以此典指言谈谨慎,少说话。

【典形】 缄口、口须缄、三缄、三缄口。

【示例】

〔缄口〕 唐·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姚文贞公神道碑》:“外或形放,中恒礼拘。箴虽缄口,谏亦忘躯。”

〔口须缄〕 明·袁宏道《喜苏潜夫至柳浪》之三:“暂来犹有禁,佛语口须缄。”

〔三缄〕 唐·杜牧《鹦鹉》:“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三缄口〕 金·元好问《胜概》:“吾道三缄口,时情一解颜。”


【词语三缄其口】  成语:三缄其口汉语词典:三缄其口

猜你喜欢

  • 党议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序》:“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若范滂、张俭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张)成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颇淬其占。成帝子牢脩因上书诬告膺等

  • 知白守黑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后以“知白守黑”谓韬晦自处。宋苏轼《谷庵铭》:“堂

  • 连城

    同“连城璧”。唐欧阳詹《瑾瑜匿瑕赋》:“终酬九年之积,不损连城之美。”宋赵蕃《次韵徐季纯见贻》:“郑人之璞周死鼠,昧者自谓怀连城。”【词语连城】   汉语大词典:连城

  • 响遏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歌唱)于秦青,未穷(学完,学尽)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弗,不之;弗止,不之止,即不止之,之代薛谭),饯于郊衢(城邑外四通八达的道路旁)。抚节(抚,拍,击;抚节

  • 飞鹊镜

    《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其镜化鹊,飞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后用为咏妆镜的典故。唐 刘元淑《妾薄命》诗:“彩鸾琴

  • 吴宫燕

    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载:春秋 吴都有东西宫。“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后以“吴宫燕”喻无辜受害者。南朝 宋鲍照《代空城雀》诗:“犹胜吴宫燕,无罪

  • 肤受之言

    同“肤受之诉”。《后汉书.张法滕冯等传论》:“若夫数将者,并宣力勤虑,以劳定功,而景风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偏正 肤浅的说法。比喻不知内情的见解。《后汉书·杨璇传》:“景风之赏未甄,~亘及。”△贬

  • 吴市吹箎

    同“吴市吹箫”。箎,一种类似箫的管乐器。清毛奇龄《青门辞奉呈益都相公书事》诗:“少为吴市吹箎客,老作安丘卖饼人。”

  • 狐穴

    源见“狐书”。指僻书僻典。清孙枝蔚《题仙舟图次黄仙裳韵》:“工吟每耻搜狐穴,设酒偏思傍钓矶。”【词语狐穴】   汉语大词典:狐穴

  • 复辟

    《书.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孔颖达疏:“自太甲居桐,而伊尹秉政;太甲既归于亳,伊尹还政其君。”后以“复辟”谓失位之君复位。唐元稹《迁庙议状》:“中宗复辟中兴,当为百代不迁之庙。”亦谓参与和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