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约而同

不约而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后以“不约而同”谓没有经过商量或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宋朱熹《答汪长孺书》:“其徒有今日悟道而明日醉酒骂人者,尝举贾生论胡亥语戏之,今乃复见此,盖不约而同也。”


并列 没经商约,而行动、看法完全一样。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西门丁《血雨红灯》:“颜氏兄弟齐吃了一惊,~地道:‘真有这等事?’”△描写人们看法行动很一致。→不谋而合 异口同声 ↔言人人殊。也作“不约而合”。


【词语不约而同】  成语:不约而同汉语词典:不约而同

猜你喜欢

  • 席不暇温

    形容忙于奔走,无时间久留。晋葛洪《抱朴子·正郭》: “及至衰世,栖栖惶惶,席不暇温,志在乎匡乱行道,与仲尼相似。” 参见:○席不暇暖见“席不暇暖”。晋·葛洪《抱朴子·正郭》:“及至衰世,栖栖惶惶,~。

  • 王质薪

    源见“柯烂忘归”。薪柴的美称。谓其从仙山采得。清毛奇龄《金匮仙人歌赠陈子太士》:“煮药惟烧王质薪,浣肌不用苏耽井。”

  • 濠濮之想

    《庄子.秋水》载,庄周曾游于濠梁之上,与朋友惠施辩论“知鱼之乐”;又曾垂钓于濮水,以龟为比喻,表示自己不愿做高贵的被藏于庙堂之上已经死去三千年的神龟标本,而宁可求得自由做“曳尾于涂中”的活龟,断然拒绝

  • 清明火

    《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郑玄注:“郑司农说以㔌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古时寒食禁火,到唐 宋时,根据

  • 隐然敌国

    同“隐若敌国”。宋阳枋《谢交割启》:“兹盖伏遇某官,贯日之忠,浑身是胆;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见“隐若敌国”。宋·阳枋《谢交割启》:“兹盖伏遇某官,贯日之忠,浑身是胆;~,

  •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候也因为贫穷。 古人认为出仕是为了行“道”,但有时也为了救贫。为救贫而仕,就应拒绝高官厚禄。语出《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

  • 北海饮

    同“北海尊”。宋黄庭坚《对酒歌答谢公静》诗:“我为北海饮,君作东武吟。”

  • 驱鳄之文

    唐.韩愈《祭鳄鱼文》:“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曰;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韩愈初到潮州,得悉恶溪有鳄鱼为害甚烈,便写了这篇祭文劝其

  • 屑曲

    《晋书》卷五《李愍帝纪》:“(建兴四年)八月,刘曜逼京师,内外断绝……曲允与公卿守长安小城以自固。……冬十月,京师饥甚,米斗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大半。太仓有曲数十耕,曲允屑为粥以供帝,至是复尽。”晋时

  • 一蹴而成

    同“一蹴而就”。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〇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见“一蹴而就”。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的。”【词语一蹴而成】  成语:一蹴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