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

颦亦作矉。东施,丑女名;颦(pín),皱眉。东施效颦,比喻从表面上盲目地生硬模仿人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庄子在批评儒家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坚持推行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时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越国著名美女西施心疼病发作时,紧皱双眉往村里走,同村一个丑女人见西施捧心皱眉的病态表情觉得很美丽,也照样模仿。这样他那村里的富人见了,紧关大门,不敢出去;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地避开了。

【出典】:

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例句】:

唐·王维《西施咏》:“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清·曹雪芹《红楼梦》30回:“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象颦儿来葬花不成?……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


主谓 比喻不切实际,一味模仿,结果适得其反。语本《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美,而不知��之所以美。”(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病心:心疼病。丑人:指东施。)秋笛《绿帆·江叶》:“现在很多人写字,总是‘未学走先学飞’,基本功夫尚未扎稳,就想~,结果笔画凌乱,柔弱无力。”※颦,也作“��”(pín),皱眉。△贬义。用于仿效方面。→画虎不成反类犬 适得其反 邯郸学步 寿陵失步 ↔西子捧心 舍短取长 择善而从。也作“西颦东效”、“东家效颦”。


【典源】《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pin) 其里, 其里之丑人, 见之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彼知��美, 而不知��之所以美。”清·翟灏《通俗编》卷十八:“此寓言其丑人,未尝著谁某也。《太平寰宇记》载诸暨县有西施家、东施家。黄庭坚等始凿言东施效颦。”

【今译】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有心疼病,在村里皱着眉头行路,村里有个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回去也学西施捧心皱眉的样子。村里的富人见了,把大门紧闭不出来; 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离村而去。这个丑女只知道皱眉很美,却不明白皱眉而美的缘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胡乱勉强模仿,效果反而更坏; 也用作谦词; 或以“东施”等借称丑女。

【典形】 丑女效颦、东里之颦、东施、 里丑捧心、 捧心学、��里、 效颦、效��、 效痛、 学捧心、 长颦难效、 效颦客、效颦眉。

【示例】

〔丑女效颦〕 唐·李白 《古风》之三十五:“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东里之颦〕 清·吕履恒《长歌行送友人游大梁》:“后来者谁可与言,东里之颦邯郸步。”

〔东施〕 宋·范成大《道中古意》之二:“东施无丽质,安稳嫁乡县。”

〔里丑捧心〕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里丑捧心,不关西施之颦矣。”

〔捧心学〕 宋·黄庭坚《次前韵谢与迪》:“今代捧心学,取笑如东施。”

〔��里〕 明·袁宏道《喜逢梅季豹》:“��里少冶容, 邯郸无高步。”

〔效颦〕 唐·王维《西施咏》:“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效��〕 宋·苏轼《次韵答章传道》:“效��岂不欲, 顽质谢镌镂。”

〔效痛〕 唐·元稹《君莫非》:“惧聋摘耳,效痛颦眉。我不非尔,尔无我非。”

〔学捧心〕 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譬如学捧心,初不悟己丑。”


【词语东施效颦】  成语:东施效颦汉语词典:东施效颦

猜你喜欢

  • 藜杖夜悬

    源见“青藜照阁”。谓勤奋夜读。明高启《鹤瓢》诗之二:“藜杖夜悬翻露影,竹尊春泻饮泉声。”

  • 送故迎新

    原指某地送走旧官,又迎来新官。王嘉字公仲,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哀帝时任御史大夫,后为丞相。王嘉为人刚直严毅,威望很高,哀帝很敬重他。汉哀帝初即位,想要匡正成帝时政治上的弊病,在政治措施上变动很

  • 陶令秫

    《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为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后因以“陶令秫”指酿酒的高粱。清厉鹗《东城杂记.陈高士贞倩》:“有《采菽堂诗集》……《放言》云:‘无家可种故侯瓜,

  • 大有功于名教

    名教:封建社会的礼仪教化。 对维护礼仪教化有很大功劳。语出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明.莫是龙《笔麈》:“昙阳事,大有功于名教。”注:“昙阳为王锡爵女,许

  • 丁宽易东

    西汉人丁宽字子襄,是梁(今河南商丘南)人。最初丁宽是项生的仆从,随着主人一起跟着田何学《周易》。丁宽学习深入机敏,比主人项生学得还好,所以田何收他为学生。丁宽学成之后,要返回东面的故乡。田何对学生们说

  • 支遁青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支遁(即支道林)是晋代高僧,与谢安、王羲之相善交游。喜欢养马,故有“爱其神骏”之说。后因用以比喻高人雅

  • 山吏部

    源见“山公启事”。借称善于甄拔人才之官。唐高適《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词语山吏部】   汉语大词典:山吏部

  • 褒姒笑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古时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同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

  • 蟾宫展志

    同“蟾宫折桂”。南唐李中《送黄秀才》诗:“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

  • 就猪肝

    源见“食无肝”。谓客居他邑。唐李商隐《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脱身离虎口,移疾就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