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海孝妇

东海孝妇

东海:郡名,在今山东至江苏沿海地区。汉朝时,东海郡有位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子女,孝养婆母很恭谨。婆母让她改嫁,她不答应。婆母对邻居说:“媳妇侍奉我很勤苦,她年轻守寡,又没有孩子,太可怜了!我这么老了,却去连累这年轻媳妇,真不知怎么办了?”后来婆母自缢身死,婆母的女儿到官府告状,说是媳妇害死了婆母。官府严刑拷问,孝妇屈打成招。案卷送到郡府,负责刑狱的于公认为孝妇奉养婆母十多年,是有名的孝妇,婆母一定不是她杀死的,但太守却固执己见。于公与之争辩,但无济于事,就抱着案卷在郡府大堂上痛哭,然后称病辞职。太守竟判孝妇死刑,结果使东海郡干旱三年。后以此典指人受诬蒙冤,亦形容天旱无雨。

【出典】:

汉书》卷71《于定国传》3041、3042页:“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例句】:

唐·白居易《郊陶潜体十六首》之10:“东海杀孝妇,天旱逾年月。” 唐·王巨仁《愤怨诗》:“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愁五月霜。” 宋·苏轼《五禽言》之5:“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干,不如广汉庞姑去且还。” 宋·苏辙《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传闻四方同此苦,不关东海诛孝姑。” 宋·陆游《悯雨》之2:“微风敢喜北窗卧,大旱恐非东海冤。” 元·关汉卿《窦娥冤》3折:“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明·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古时东海辟孝妇,草木枯瘁连三冬。” 明·徐渭《送某人之台州》:“南冠琴两奏,东海旱三年。”


【典源】《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无子,养姑甚谨,姑欲嫁子,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絫(lei) 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东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今译】 汉时东海郡有位孝妇,年轻守寡又没有儿子,奉养婆婆很恭谨,婆婆想让她出嫁,她始终不肯。婆婆对邻人说:“孝妇奉养我很劳苦,我可怜她没有儿子守寡。我已经老了,这样长久拖累她,可怎么办好啊?”后来婆婆自缢而死。婆婆的女儿告状说:“媳妇杀了我母亲。”官府捉去孝妇,孝妇辩白自己没有杀,官吏用刑拷问,孝妇无法只得屈打成招。文书送到府里,主管刑事的于公认为孝妇养婆婆十几年; 孝行闻名,定不会是她杀的。而太守不听,于公争辩也无用,抱着文书,在府大堂上痛哭,然后辞职。太守竟将孝妇处死,结果郡中大旱三年。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遭受诬陷,蒙受冤屈; 也形容天旱。

【典形】 东海旱三年、东海孝妇、东海冤、辟孝妇、杀孝妇、孝妇冤、诛孝妇。

【示例】

〔东海旱三年〕 明·徐谓《送某人之台州》:“南冠琴两奏,东海旱三年。”

〔东海孝妇〕 宋·苏轼《五禽言》之五:“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干,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

〔东海冤〕 宋·陆游 《闵雨》 之二:“微风敢喜北窗卧,大旱恐非东海冤。”

〔辟孝妇〕 明·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古时东海辟孝妇,草木枯瘁连三冬。”

〔杀孝妇〕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十:“东海杀孝妇,天旱逾年月。”

〔孝妇冤〕 元·关汉卿《窦娥冤》:“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诛孝妇〕 宋·苏辙《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传闻四方同此苦,不关东海诛孝妇。”


【词语东海孝妇】   汉语词典:东海孝妇

猜你喜欢

  • 骊驹

    源见“歌骊驹”。逸《诗》篇名。古代告别时所唱。后因以指告别。明无名氏《鸣凤记.南北分别》:“愁蕴结,心似裂,孤飞两处风与雪,肠断《骊驹》声惨切。”【词语骊驹】   汉语大词典:骊驹

  • 叩槃扪籥

    同“扣槃扪烛”。清 徐芳《答萧明彝》:“若弟则户外盲也,盲不识日,至以终古经天之物,展转于叩槃扪籥,况其精微浩渺者乎!”

  • 荆妇

    同“荆妻”。宋陈亮《乙巳春与朱元晦秘书书》:“男子不敢犯分以求,而荆妇心欲其夫转以为请,此于理宜可许也,愿便得之为祷。”【词语荆妇】   汉语大词典:荆妇

  • 锦绣肠

    同“锦绣肝肠”。宋苏轼《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复次前韵》:“平生锦绣肠,蚤岁藜苋腹。”【词语锦绣肠】   汉语大词典:锦绣肠

  • 卧东山

    源见“东山再起”。谓隐居。唐储嗣宗《春怀寄秣陵知友》诗:“借问景阳台下客,谢家谁更卧东山?”

  • 秀才

    原义为称才之秀异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汉始为科目之称(后改称茂才);宋时凡应举者无不称“秀才”;明清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亦作书生的通称。【词语秀才

  • 盈车嘉穗

    一株稻穗可以装满一车。比喻收获丰盛。晋代王嘉《拾遗记.周》:“成王五年,有因祗之国,去王都九万里,又贡嘉禾,一茎盈车。”【词语盈车嘉穗】  成语:盈车嘉穗

  • 乙鸿

    源见“凫乙辨”。借指相似之物。清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字》:“乙鸿精鉴别,五雀定衡铨。”

  • 径一周三

    《周髀算经》卷上“句股圆方图”汉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后因以“径一周三”喻两者相比差距甚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但那时觉醒起来的智识青年的心情,是大抵热烈,然而

  • 画虎

    同“画虎类狗”。南朝 宋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画虎既败,学步无成。”金边元鼎《村舍》诗之二:“学得屠龙无用处,只如画虎反成羞。”【词语画虎】   汉语大词典:画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