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为虎作伥

为虎作伥

太平广记》卷四三〇引唐裴铏《传奇.马拯》载: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后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孙中山《革命原起》:“适于其时,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比之清廷为尤甚。”邹韬奋《我们的灯塔》:“我们因谈起民族解放的重要,连带想到阻挡这个解放斗争的帝国主义。但同时不要忘却为虎作伥的封建残余的势力。”


偏正 替老虎作伥鬼。比喻给坏人当帮凶。语本唐·裴铏《传奇·马拯》:“此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为,不读作wéi。伥,不读作chàng。△贬义。多用于描写充当坏人爪牙,帮助坏人作恶。 →助纣为虐 ↔除暴安良


“为 ( wèi) 虎作伥 ( chānɡ) ”比喻助纣为虐、做恶人的帮凶之意。

“伥”是什么意思呢?

《正字通·人部》记载说,传说人被老虎吃掉后,其魂变为鬼,谓之 “虎伥”,简言之曰 “伥”。“伥”为虎所役,虎行食人,“伥”必与俱,以为先导,故 “为虎作伥”义即帮凶。

清·纪昀有个说法: “伥”被虎役,必得帮虎吃掉另一个人后,才可能转生投胎做人。所以 “伥”为虎之前导去捕人,大概是想诱人自代,而实际是想引人捕虎以 “报冤也”( 详 《阅微草堂笔记》) 。此说与 “伥”为 “帮凶”义迥别。由此可见,人之思维角度不同,所得结论别于天壤。


【词语为虎作伥】  成语:为虎作伥汉语词典:为虎作伥

猜你喜欢

  • 平康

    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平康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 晏子楹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儿子)壮而示之。’”后遂以“晏子楹”指先人遗言留处。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典源】《晏子春

  • 王翦在频阳

    《史记.王翦列传》:“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胆量要大,心思要细密;智谋要圆通,行为要端正。语出《淮南子.主术训》:“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后引用多作〔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

  • 江之永矣

    江:长江。永:长。 谓江水汪洋浩瀚,源远流长。语出《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南朝.宋.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江之永矣,皇心惟眷。”

  • 雪映窗纱

    同“雪窗”。明徐渭《歌代啸》四折:“何不萤入疏囊?(卫)夏间便可,冬夜呢?(州唱)雪映窗纱。”

  • 赭衣半道

    赭衣:赤色的衣服,罪人所穿。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穿赭衣的,即罪人很多的意思。《汉书.贾山传》:“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赋敛重数,百姓任罢,赭衣半道,群盗满山,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而听。”【

  • 婪尾

    唐.苏鹗《苏氏演义.下》:“今人以酒巡匝为婪尾……婪,贪也,谓处于座末,得酒为贪婪。”唐代亲朋欢聚宴饮时有个习惯,同杯(大杯)酒巡桌而饮,酒巡至末座称婪尾。末座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巡到末座的酒称为婪尾

  • 丘吾之恨

    同“皋鱼之恨”。《南史.韩怀明传》:“虬尝一月废讲,独居涕泣……怀明闻之,即日罢学,还家就养。虬叹曰:‘韩生无丘吾之恨矣。’”

  • 鱼雁

    源见“鱼传尺素”、“雁足书”。代称书信。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虽鱼雁不绝,而笑言久旷。”清孙枝蔚《怀杨吉公司理》诗:“频年鱼雁绝,使我泪长垂。”亦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