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乞食吹箫

乞食吹箫

指伍子胥逃难,吹奏如笛、箫之竹管乐器篪(chí池)来讨饭吃。后以此典比喻志士流浪飘泊,处境艰难困窘。伍子胥(?——前484年),名员,字子胥。他父亲伍奢是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太师,辅太子建。少师费无极谗害太子建于楚平王,伍奢因直言被杀害。还要诛杀其子伍子胥,伍子胥逃难去吴国(今江苏地区)。伍子胥装载在袋子里逃出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小岘山。春秋时当吴、楚两国交通要冲),夜里行走,白天躲藏,到达陵水(今江苏溧水,又名濑水。东流永阳江,江中有小洲,叫濑渚,是伍子胥乞讨之地),没有饭吃,只得伏在地上爬行,一路叩头,脱衣露体,鼓起肚皮吹篪,在吴国城市里乞讨,后来他终于辅助振兴吴国。此典又作“吹箫”、“市箫”、“伍相吹箫”、“昭关乞食”、“吹箫乞”、“伍员吹篪”、“乞食吴门”、“吴市乞”、“吹箫吴市”。

【出典】:

史记》卷79《范雎蔡泽列传》2407页:“伍子胥橐(luó驼,有底的口袋)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餬(hú胡,本吃粥之意。比喻胡乱弄到食物,勉强维持生活)其口,(其它版本多作“膝”)行蒲伏(即“匍匐”,爬行),稽(qǐ起)首(叩头至地)肉袒(tǎn坦,脱衣露体,形容十分困苦),鼓腹吹篪(chí池,古管乐器,用竹制成,如笛、箫吹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

【例句】:

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唐·罗隐《青山庙》:“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元·马致远《女冠子》:“桑间灵辄困,伍相吹箫,沈古歌讴。” 明·汤显祖《牡丹亭》:“文公乞食,僖妻礼他,昭关乞食,相逢浣纱。” 明·徐石麒《拂霓裳》:“欹皂帽,吹箫乞食总堪怜。” 明·何白《淮上归兴》:“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清·钱谦益《书夏五集后示河东君》:“帽沿欹侧漉囊新,乞食吹箫笑此身。” 清·陈恭尹《虎丘题壁》:“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清·丘逢甲《题崧甫弟遗像》:“吹箫不为吴市乞,卜邻石户同农忙。” 清·王摅《侯生行》:“君家忠孝传来久,莫忘吹箫吴市门。”


【典源】《战国策·秦策三》:“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凌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餬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chi),乞食于吴市。”“篪”一作“箫”。《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之吴,乃被 (pi) 发佯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市人观罔有识者。”《越绝书》亦载。

【今译】 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了伍子胥 (名员yun) 一家,伍子胥出奔吴国。他背着行囊,混出昭关,白天躲藏,夜间赶路,到了溧水 (又作“陵水”) 岸边,又幸遇渔翁相助才得以渡江,一路奔波,饥馁困窘。来到吴国都后,无法糊口,只好以乞讨为生,膝行裸身,吹奏排箫,甚至披头散发,佯装疯癫,把污泥涂在脸上。吴市的人们好奇围观,却没人认出他来。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志士流浪飘泊,处境艰难困窘。

【典形】 吹箫、吹箫乞食、吹箫吴市、乞食吹箫、乞食吴门、市箫、吴市乞、伍相吹箫、伍员吹篪、昭关乞食、吴客吹箫、吹箫未遇、吴市一声哀、吴关人去、吴市箫声、入市吹箫、歌吴市。

【示例】

〔吹箫〕 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箫人吴市,击筑游燕肆。”

〔吹箫乞食〕 明 · 徐石麒 《拂霓裳》:“欹皂帽,吹箫乞食总堪怜。”

〔吹箫吴市〕 清·王摅《侯生行》:“君家忠孝传来久,莫忘吹萧吴市门。”

〔乞食吹箫〕清·钱谦益《书夏五集后示河东君》:“帽沿欹侧漉囊新,乞食吹箫笑此身。”

〔乞食吴门〕 清·陈恭尹《虎丘题壁》:“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市箫〕 唐·罗隐《青山庙》:“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吴市乞〕 清·丘逢甲 《题崧甫弟遗像》:“吹箫不为吴市乞,卜邻石户同农忙。”

〔伍相吹箫〕 元 · 马致远 《女冠子》:“桑间灵辄困,伍相吹箫,沈古歌讴。”

〔伍员吹篪〕 明·何白《淮上归兴》:“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昭关乞食〕 明 · 汤显祖 《牡丹亭》:“文公乞食,僖妻礼他,昭关乞食,相逢浣纱。”


猜你喜欢

  • 雕鸟尽,良弓藏

    同“鸟尽弓藏”。《水浒传》九十回:“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

  • 荀秘监

    《晋书.荀勖传》有如下记载:荀勖,字公曾,颍川人,仕曹魏为侍中,入晋封济北郡公拜中书监,进光禄大夫,领秘书监,后守尚书令。秘监,秘书监的省称,为掌管图籍的官署。晋人荀勖曾领秘书监,故称荀秘监。唐.罗隐

  • 吹毛

    源见“吹毛求疵”。谓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亦称指摘细小的缺点。唐张说《狱箴》:“吏苟吹毛,人安措足!”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古人疵句》:“如此之类,虽属吹毛,然不能为古人讳也。”【词语吹毛】   汉语大词

  • 猎一围

    《北史.齐冯淑妃传》:“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周师之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亟告急,帝

  • 淡而无味

    本指菜肴没有味道。也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乏味,不感人。语本《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唐.释皎然《诗式》卷二:“情者,如康乐公‘池塘生春草’是也,抑由情在言外,故其辞似淡而无味。”其他

  • 黄鹄悲

    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江都公主,嫁给西域乌孙王昆莫为妻。公主远在异国,因昆莫王年老,而且语言不通,倍感悲愁,曾作歌以抒发怀乡思亲之情。其歌唱道:“我家把我嫁远方,委身异域乌孙王。思念故土心

  • 目光如炬

    炬:火炬。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原形容由于非常愤怒,眼睛要冒火的样子。后也借以形容洞察事物,眼光敏锐。檀道济(事迹见前“唱筹量沙”条)屡与魏军交战,战功赫赫,威名甚重,他手下的将领又都身经百战,他的儿子

  • 局蹐

    源见“局高天,蹐厚地”。谓谨慎戒惧。《后汉书.秦彭传》:“奸吏局蹐,无所容诈。”晋陆机《辩亡论》下:“屏气局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损甘以育凌统之孤。”亦谓困顿窘迫。清王晫《今世说.简傲》:“一日,王欲留

  • 狼狈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载:狼、狈是二种兽名。狈前脚绝短,每行走必驾于狼腿上,失狼就不能行。故以“狼狈”比喻处境十分尴尬,或以“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据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 ( zǔ)

  • 欹冠

    源见“独孤侧帽”。欹,歪斜。欹冠,侧戴帽子。形容风姿倜傥。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词:“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