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言不足恤

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不惧朝内外非议而执意变法事。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历任签书淮南判官、鄞(yín银)县知县、舒州通判。嘉祐二年(1057年)知常州。次年,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三司度支判官,迁知制诰。任朝官不久,就向仁宗上了万言书,提出改革政治、财政、军事和教育等的具体意见,主张变法革新,培养人才。但未被采纳。神宗即位,任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并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列举了北宋建国以来各项制度的弊端,阐述改革的必要,正与神宗意合。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拜参知政事(副宰相),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陆续颁行了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募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王安石变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们以“祖宗法制”不能变的立场,反对变法,还把熙宁年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同推行新法联系起来,说是由于变法违反了天命造成的;甚至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和诬蔑。但王安石坚持变法立场,自信所见,执意不回。引经书文义作变法的理论根据,每每以数百言陈述己见,力排保守派非议。他针对许多人指责变法是不顺天意、不听人言、不守祖宗之法,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畏”说:“天象的变化不足畏,祖宗的法典不足以效法,人们攻击变法的言论不值得忧虑。”为了使变法的措施顺利推行,王安石将朝官和地方官中一些老成守旧的人几乎全都罢免,任用一些聪慧敏捷的弟子。熙宁六年(1073年)全国发生了严重旱灾,保守派乘机将天灾的产生归罪于王安石,第二年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变法遭到严重挫折。后来,王安石再次拜相,但于熙宁九年(1076年)10月再次辞去宰相职位。从此,他离开政治舞台,一直到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病逝,他都未回到朝中;次年在江宁钟山(今南京紫金山)逝世。

【出典】:

宋史》卷327《王安石传》10550、10551页:“安石性强忮(zhì志,刚愎),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qū屈,屈服,折服)。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xuān喧,便捷)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主谓 人言,别人的议论。恤,忧虑。不必害怕别人议论。语本《左传·昭公四年》:“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宋史·王安石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多用于为政或处世。↔人言可畏众口铄金 青蝇点素 三人成虎 暗箭伤人


【词语人言不足恤】  成语:人言不足恤汉语词典:人言不足恤

猜你喜欢

  • 收桑榆

    同“收之桑榆”。宋王安石《赠张康》诗:“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滨。”【词语收桑榆】   汉语大词典:收桑榆

  • 鲛人诉泣

    源见“鲛人泣珠”。指流泪成珠。亦用以形容如泪珠之物。宋葛长庚《贺新郎.雪》词:“扑落梅梢穿度竹,恐是鲛人诉泣。”按,此例是用以状雪。

  • 天上酒星

    《后汉书.孔融传》注:“《(孔)融集.与操书云》:‘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燿,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洒之德。’”酒星,星宿名,即酒旗星。曹操上表提

  • 曝背

    源见“献曝”。谓背向太阳取暖。唐刘长卿《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诗:“渐老知身累,初寒曝背眠。”【词语曝背】   汉语大词典:曝背

  • 载笔之地

    源见“载笔”。指国史馆。宋苏轼《赐翰林学士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学世其家,宜居载笔之地。”

  • 红叶传情

    同“红叶题诗”。明沈鲸《双珠记.纩衣寄诗》:“我且写诗一首,缝在里边,以寓红叶传情之意。”【词语红叶传情】  成语:红叶传情

  • 长铗归乎

    同“长铗归来”。宋杨万里《武陵春.老夫茗饮小过》词:“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

  • 金钗十二

    比喻达官显贵人家妻妾之众。元无名氏《中吕·喜春来》曲: “伤心白发三千丈,过眼金钗十二行。 ” ●《玉台新咏·歌词》之二: “河中之水向东二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头上金钗十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金钗

  • 鲁连节

    源见“鲁连蹈海”。指宁死也不屈服于强敌的气节。唐李白《别鲁颂》诗:“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 纶巾羽扇

    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多用以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唐 吕岩《雨中花》词:“岳阳楼上,纶巾羽扇,谁识天人。”清 顾炎武《复周制府书》:“雅歌投壶,祭颍阳之取人皆用经术;纶巾羽扇,诸葛公之为将足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