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众叛亲离

众叛亲离

意谓群众背叛,亲信远离,不得人心,处境非常孤立。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了他的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君。而后为了转移国内不满情绪,又对外发动伐郑之役。当时,鲁隐公问大夫众仲,州吁能不能成功?众仲回答说:州吁对外用兵以求转移人民视线,只能更加失去群众。对内想缓和人心,结果必然是“众叛亲离”,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出典】:

左传·隐公四年》:“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例句】: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注》:“既乃残杀老弱,幽士愤怨,众叛亲离,孑然无党。”唐·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圣情爱人,久为含忍。亲离众叛,自取奔亡。”


并列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处境孤立。语出《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柳建伟《都市里的生产队》:“挨到大队改称的时候,自家执政的人已走到~的末路。”△贬义。多用于描写由于自己的言行导致的孤立处境。也作“亲离众叛”、“众散亲离”。


解释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处境十分孤立。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庄公很喜爱小儿子州吁,因为州吁是自己非常宠爱的小妾生的。卫庄公对州吁的错误一味纵容而不加制止。庄公死后,州吁同父异母的哥哥继承了王位,即为卫桓公。后来州吁杀掉卫桓公,篡夺了王位。

后来州吁杀掉卫桓公,篡夺了王位。鲁国国君听说了这事,就问大臣众仲:“州吁能成功吗?”众仲回答说:“只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听说用祸乱安定百姓的。用祸乱,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会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依仗武力而安于残忍。依仗武力就没有大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信。大家背叛,亲信离开,就难以成功了。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就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驱使百姓,不致力于建立德政,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

后来卫国大臣石碏设计将州吁骗到陈国,说服陈国国君将其抓住,交由卫国处理。卫国派去大臣,将州吁杀死在了陈国。

例句

失道者必然众叛亲离。


【词语众叛亲离】  成语:众叛亲离汉语词典:众叛亲离

猜你喜欢

  • 盐车绝足

    同“盐车骐骥”。绝足,喻千里马。宋黄庭坚《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诗:“盐车之下有绝足,败群勿纵为民残。”

  • 秦台吹玉

    源见“乘鸾”。喻指美满婚姻。宋史达祖《眼儿媚.代答》词:“期花等月,秦台吹玉,贾袖传香。”

  • 周郎曲

    源见“周郎顾”。指精妙的乐曲。宋杨无咎《于中好》词:“新声爱度周郎曲。捧霞杯,再三相嘱。”

  • 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

    娶妻并不是为了孝养父母,但有时也是为了孝养父母。语出《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儿女英雄传》三〇回:“你是个读书明理的人,岂不知仕非为贫也

  • 化竹

    源见“杖化龙”。指得道成仙。唐骆宾王《对策文三道》:“遂使结草亢军,爰乖宗岱之论;化竹浮水,有异虞翻之言。”

  • 鸿书

    源见“雁足书”。敬称别人的书信。清袁枚《奉和李雨村观察见寄原韵》:“访君恨乏葛陂龙,接得鸿书笑启封。”【词语鸿书】   汉语大词典:鸿书

  • 任重致远

    《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指负载沉重而能行达远方。后用以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前景,作出宏伟的业绩。明李贽《八物

  • 得兔忘蹄

    同“得鱼忘荃”。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后之贤者,有如以水投水者乎?有如得兔忘蹄者乎?”连动 蹄,一种狩猎工具。比喻事情成功后就忘记了赖以成功的条件。语本《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舞荒鸡

    源见“闻鸡起舞”。谓有志之士及时奋发。金元好问《送王亚夫举家归武昌》诗:“春风两淮多鼓鞞,军中少年舞荒鸡。”

  • 汉室赖图书

    《史记.萧相国世家》:“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