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众叛亲离

众叛亲离

意谓群众背叛,亲信远离,不得人心,处境非常孤立。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了他的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君。而后为了转移国内不满情绪,又对外发动伐郑之役。当时,鲁隐公问大夫众仲,州吁能不能成功?众仲回答说:州吁对外用兵以求转移人民视线,只能更加失去群众。对内想缓和人心,结果必然是“众叛亲离”,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出典】:

左传·隐公四年》:“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例句】: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注》:“既乃残杀老弱,幽士愤怨,众叛亲离,孑然无党。”唐·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圣情爱人,久为含忍。亲离众叛,自取奔亡。”


并列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处境孤立。语出《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柳建伟《都市里的生产队》:“挨到大队改称的时候,自家执政的人已走到~的末路。”△贬义。多用于描写由于自己的言行导致的孤立处境。也作“亲离众叛”、“众散亲离”。


解释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处境十分孤立。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庄公很喜爱小儿子州吁,因为州吁是自己非常宠爱的小妾生的。卫庄公对州吁的错误一味纵容而不加制止。庄公死后,州吁同父异母的哥哥继承了王位,即为卫桓公。后来州吁杀掉卫桓公,篡夺了王位。

后来州吁杀掉卫桓公,篡夺了王位。鲁国国君听说了这事,就问大臣众仲:“州吁能成功吗?”众仲回答说:“只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听说用祸乱安定百姓的。用祸乱,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会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依仗武力而安于残忍。依仗武力就没有大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信。大家背叛,亲信离开,就难以成功了。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就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驱使百姓,不致力于建立德政,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

后来卫国大臣石碏设计将州吁骗到陈国,说服陈国国君将其抓住,交由卫国处理。卫国派去大臣,将州吁杀死在了陈国。

例句

失道者必然众叛亲离。


【词语众叛亲离】  成语:众叛亲离汉语词典:众叛亲离

猜你喜欢

  • 焚坑

    同“焚书坑儒”。清李渔《奈何天.软诓》:“避秦翻恐被秦收,那焚坑法网难轻漏。”【词语焚坑】   汉语大词典:焚坑

  • 疾恶如仇

    疾亦作“嫉”。憎恨坏人坏事,如同誓不两立的仇敌。形容人的正义感极强。《晋书.傅咸传》:“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主谓 痛恨坏人坏事如对仇敌一样。形容人爱憎分明,

  • 讽左氏传

    《先贤行状》曰:“(延)笃欲写《左氏传》,无纸,唐溪典以废笺记与之。笃以笺记纸不可写《传》,乃借本讽之,粮尽辞归。典曰:‘卿欲写《传》,何故辞归?’笃曰:‘已讽之矣。’典闻之叹曰:‘嗟乎延生!虽复端木

  •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

    三:指君、父、师三方面。 人的生命来自君、父、师三方面,因此事奉君、父、师必须尽心尽力。 古代强调君、父、师的无比尊严的地位。语出《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

  • 啜菽饮水

    《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荀子.天论》:“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啜:喝;也指吃。菽:豆类。

  • 凤客

    源见“琴挑文君”。借称风流才子。唐卢仝《卓女怨》诗:“迷魂随凤客,娇思入琴心。”

  • 谢恩之雀

    同“报恩雀”。北周庾信《谢明皇帝等赐丝布等启》:“蓬莱谢恩之雀,白玉四环;汉水报德之蛇,明珠一寸。”

  • 郑公乡

    《后汉书.郑玄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昔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郑君好学,实怀明德……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为“

  • 梁松拜床下

    参见:拜梁松

  • 朝钟暮鼓

    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之声。也用以形容敬神礼佛者的生活,表示日子一天天过去。宋.陈允平《扫花游.雷峰落照》:“可惜流年,付与朝钟暮鼓。”见“晨钟暮鼓”。【词语朝钟暮鼓】  成语:朝钟暮鼓汉语大词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