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倒屣延宾

倒屣延宾

同“倒屣迎宾”。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倒屣延宾,辨王生之雅量。”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七引《后汉书》曰:“肃宗始修占礼,巡狩方岳。崔駰上《四巡颂》,帝叹之。谓侍中窦宪曰:‘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叶公之好龙也。可试见。’骃候宪,宪倒屣迎,笑谓骃曰:‘吾受诏交公,何得薄我哉!’遂揖入也。”《后汉书·崔骃列传》亦载,文大略同,“倒屣”作“屣履”。《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今译】 后汉时,肃宗读崔骃所奏的《四巡颂》,赞叹不已。他问侍中窦宪:“你知道崔骃吗?”窦宪答道:“班固几次对我说起,还未见过。”肃宗说:“你喜爱班固而忽略了崔骃,真可谓叶公好龙,应该与之见见。”崔骃前去拜访窦宪,窦宪得知倒拖鞋子急忙出迎。又三国时王粲少有异才,蔡邕非常赏识他。当时蔡邕任左中郎将,才学超卓,德高望重,家中常常宾客盈门。他闻知王粲求见,赶快出来迎接,连鞋都穿倒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主人热情待客,宾主情意相投。

【典形】倒屐、倒凫舄、倒屣、倒屣迎宾、倒屣迎、倒屟、倒迎门屣、登门倒屣、引王、迎君倒屣、倒屣相迎。

【示例】

〔倒屐〕宋·陆游《初夏山中》:“野客款门聊倒屐,溪潭照曩一轩眉。”

〔倒凫舄〕 宋·苏轼《送表弟程交知楚州》:“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倒屣〕 唐·萧颖士《仰答韦司业》之一:“中郎何为惜,倒屣惊坐宾。”

〔倒屣延宾〕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倒屣延宾,辨王生之雅量。”

〔倒屟〕 唐·皮日休《任诗》:“多君方闭户,顾我能倒屟。”

〔倒迎门屣〕 宋·黄庭坚《送杨驩雁门亲》:“归时定倒迎门屣,问雁安能学度辽。”

〔登门倒屣〕 唐·吴融《偶题》:“贱子曾尘国士知,登门倒屣忆当时。”

〔引王〕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延张必于鹜轮,引王终于倒屣。”


猜你喜欢

  • 独行踽踽

    踽( ㄐㄩˇ jǔ )踽:孤独貌。 孤零零地独自走着。 形容孤独无亲。语出《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毛传:“踽踽,无所亲也。”唐.杜甫《祭外祖祖母文》:“雌伏单栖,

  • 子夏索居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子夏名叫卜商,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儿子死了,他哭瞎了眼,因心情抑郁悲伤,他曾长期离群

  • 作者

    《论语.宪问》:“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后以称隐逸之士。《后汉书.逸民传序》:“汉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

  • 丝萝约

    源见“丝萝”。指婚约。清钱泳《履园丛话.以诗存人》:“空负丝萝约,兰闺泪满襟。”

  • 喘月吴牛

    源见“吴牛喘月”。喻指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唐谭用之《寄王侍御》诗:“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宋辛弃疾《雨中花慢.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词:“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见“吴牛喘月

  • 夏侯拾芥

    《汉书.夏侯胜传》:“始,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汉代夏侯胜精通经学。他每次授课,常对学生们说:“学好了经书,去取高官厚禄如同俯拾

  • 越人翠被

    同“鄂君被”。唐顾况《悲歌》之二:“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 为鱼

    源见“微禹叹”。喻遭受灾殃。唐杜甫《草堂》诗:“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思其功,乃召见曰:‘畴岁万年宫,微卿,我且为鱼。’”【词语为鱼】   汉语大词典:为鱼

  • 鹑结

    同“鹑衣百结”。宋刘克庄《书画》诗:“不如鹑结村夫子,惟宝《蒙求》与《孝经》。”【词语鹑结】   汉语大词典:鹑结

  • 运甓

    《晋书.陶侃传》:“侃在州无事(注:一说在荆州,一说在广州),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陶侃运甓,不仅是为了强健筋骨,更重要的是为了磨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