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债台

债台

债台:欠债者无力还债,为躲债躲在高台上,称为债台。《汉书》载:东周末年,周王室逐渐衰微。周赧王(?-前256年,战国时周王名延,公元前314-前256年在位)名义上虽是天子,但被诸侯侵削土地,为征讨秦国而借款充征的军费,根本无力偿还。各债主国总来讨债,周赧王无法应付,只得藏避到皇宫内的一座高台上去躲债。人们称之为“逃债台”,又称“债台”。后以此为典,形容债务很多,难以偿还。

【出典】:

汉书》卷14《诸侯王表》391、392页:“自幽、平(周幽王、周平王)之后,日以陵夷(衰颓),……分为二周,有逃责(同“债”)之台。”服虔注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债)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刘德注曰:“洛阳南宫謻台是也。”

【例句】:

明·汤显祖《以歌代书答赵仲一》:“去官只有耕田手,处世都无避债台。” 明末清初·钱谦益《人日书事》:“筑台未许逃文债,作庙还应祀酒神。” 清·王夫之《广遣兴》之2:“周赧筑台深避债,鲁哀徙宅再忘妻。” 清·赵翼《蒋莹溪馆爱妾于扬州过江来》:“冶游喜有藏娇屋,侨寓兼为避债台。” 清·黄遵宪《和议成志感》:“失民更为丛驱雀,毕世难偿债筑台。” 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52:“海客欢呼土民怨,债台高筑与天平。” 清·丘逢甲《秋怀叠前韵》之7:“愁城欲藉酒杯开,中有周王避债台。”


“债”是欠款的意思,但为什么跟 “台”连在一起说呢?

战国时期,周赧 ( nǎn) 王因开支巨大,向贵族、诸侯借了很多钱,后来无力偿还,被债主逼债而逃到了一个台子上躲了起来。后来,这个躲债的楼台被人们称为 “逃债台”。由此,“债台”一语便被用来代称负债。如果欠债甚多,便被说成是 “债台高筑”。事见《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之台”颜师古注引服虔说。“逃责”即“逃债”,责、债古今字。


【词语债台】   汉语词典:债台

猜你喜欢

  • 营三窟

    源见“狡兔三窟”。谓营造多种图安避祸之处。宋陆游《秋思》诗之三:“迂疏早不营三窟,流落今宁直一钱。”

  • 桐棺三寸

    桐木做的三寸厚的棺材,表示薄葬。《左传.哀公二年》:“桐棺三寸,不设属辟。”《史记.太史公自序》:“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韩非子.显学》:“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

  • 郑公图

    同“郑侠图”。清李渔《意中缘.毒饵》:“呵冻自传蓬户影,也堪补入郑公图。”

  • 五羊

    同“五羊城”。唐 郑熊《番禺杂记》:“广州昔有五仙骑羊而至,遂名五羊。”白炎《游仙》诗之四:“猎猎天风下五羊,罗浮归路月昏黄。”【词语五羊】   汉语大词典:五羊

  • 相煎萁豆

    源见“七步成诗”。比喻骨肉相残。柳亚子《送巴黎和会代表》诗之二:“善哉佳兵总不祥,相煎萁豆痛肝肠。”

  • 烛乘

    源见“魏车委照”。照亮行车。形容极其宝贵。唐韦嗣立《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词语烛乘】   汉语大词典:烛乘

  • 桃潭春水

    同“桃花潭水”。柳亚子《赠澄之两截句》:“更忆嘉陵江上别,桃潭春水系人思。”

  • 辟阳之宠

    《汉书.王陵传》载:吕后掌政,“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食其亦沛人也。汉王之败彭城西,楚取太上皇、吕后为质,食其以舍人侍吕后。其后从破项籍为侯,幸于吕后。”后遂以“辟阳之宠”指大臣被后妃所宠幸。北魏崔

  • 插羽

    《汉书.高帝纪》:“吾以羽檄征下兵,未有至者。”颜师古注:“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古代报警文书常插上鸟羽,以示军情紧急。《魏武奏事》云:“今边有警,辄露檄插羽。”唐.刘禹锡《和董庶中古

  • 年算六身

    《左传.襄公三十年》:“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晋.杜预注:“史赵,晋太史。亥字二画在上,并三六为身,如算之六。”“下亥上二画,竖置身旁。”“亥”字字形如上“二”(二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