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冤家宜解不宜结

冤家宜解不宜结

冤家:一作“冤仇”。宜:一作“可”。 谓有仇恨的双方应设法调解消除旧恨,不应继续结仇。 常用作劝解之辞。语出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八:“冤可解不可结。汝昔杀我,我今杀汝,汝后世又当杀我,何时可了?可释汝以解之!”明.李贽《焚书.书答.与周友山》:“谚曰:‘冤仇可解不可结’,渠纵不解,我当自有以解之。”《说岳全传》四六回:“岳飞道:‘贤弟不知,他是秦桧差来的,秦桧现掌相位,冤家宜解不宜结。’”鲁迅《彷徨.离婚》:“我想,你们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茅盾《子夜.一五》:“冤家宜解不宜结,我劝你马马虎虎些。”


主谓指有仇恨的双方最好是解除旧仇,不要纠缠不放继续结仇。《说岳全传》:“岳爷道:‘贤弟不知,他是秦桧差来的。秦桧现掌相位,~!’”△常用作劝解之辞。→解剑拜仇 ↔睚眦必报。也作“冤仇宜解不宜结”、“冤仇可解不可结”、“冤家可解不可结”。


【词语冤家宜解不宜结】  成语:冤家宜解不宜结

猜你喜欢

  • 蛟绡纱

    源见“鲛人泣珠”。传说鲛人所织的丝织品。蛟,通“鲛”。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出蛟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词语蛟绡纱】   汉语大词典:蛟绡纱

  • 刘弘一纸书

    《晋书.刘弘传》载:晋惠帝宰相刘弘,勤于政事,凡兴废之事,皆亲自过问,并详细地写出意见,指示下级妥善处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后以“刘弘一纸书”尊称他人来函

  • 道旁之筑

    源见“筑室道谋”。喻意见不统一而无法办成的事。明李贽《西征奏议后语》:“于时梅侍御 客生独荐李成梁,又不合当事者意,复成道旁之筑。”

  • 三四调狙

    同“赋芧戏狙”。宋陆游《春晚南堂晨起》诗之一:“青黄灾断木,三四调群狙。”

  • 皱恒河

    源见“观河皱面”。喻人生易老。明袁宏道《述怀》诗:“寐来趋夜壑,老去皱恒河。”

  • 追风逐影

    同“追风蹑景”。明陈子龙《献马行》:“追风逐影古来有,大宛 渥洼君知否?”见“追风蹑景”。【词语追风逐影】  成语:追风逐影汉语大词典:追风逐影

  • 羊车住

    同“羊车到”。清朱彝尊《高阳台》词:“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

  • 沙含水弩

    源见“含沙射影”。形容暗中伤人。唐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诗:“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畲刀少用牛。”

  • 牛刀试政

    源见“武城弦”。谓初治县政。明沈鲸《双珠记.刑逼成招》:“下官荆湖道 郧县县令周文是也……牛刀试政,花邑观风。”

  • 子产有辞,郑国赖之

    子产:名公孙侨。春秋时郑国政治家。有辞:有口才,会说话的意思。 春秋时,郑国夹在晋、楚两大国之间,处境艰难。由于子产能言善辩,利用外交手段应付大国,因而郑国赖以保全。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