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刻烛赋诗

刻烛赋诗

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刻烛赋诗,打钵立韵,是比赛迅速成诗的办法。后常以“刻烛成诗”或“刻烛求篇”,比喻诗才敏捷,下笔成章。

清.吴伟业《西泠闺咏》诗之二:“卖珠补屋花应满,刻烛成篇锦不如。”(见《梅村家藏藁》五)


见“刻烛为诗”。《南史》卷22:“转黄门侍郎,每预朝宴,~,文不加点,帝深赏叹。”


【典源】《南史·王僧孺传》:“萧文琰,兰陵人。丘令楷,吴兴人。江洪,济阳人。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今译】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礼贤好士,有很多文学之士聚集在他的门下,他曾与学士们夜间饮宴,作诗时在蜡烛上刻上记号,作四韵诗刻一寸,以此为时间标准。文士萧文琰说:“烧一寸烛作四韵诗,有什么难的!”于是与别人以敲击铜钵为标准作诗,等铜钵的响声停了诗就作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文思敏捷; 也形容文人集会赋诗。

【典形】 击钵、击钵催、刻烛、刻烛分笺、刻烛赋、刻烛赋诗、叩钵、诗成刻烛、吟烛、雕章刻烛、刻官烛、吟刻烛、分题击钵、分笺刻烛。

【示例】

〔击钵〕 清·唐孙华《钱瞿亭舍人挽诗》:“新诗击钵就,邀我与细论。”

〔击钵催〕 宋·陈师道《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台》:“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

〔刻烛〕 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掷卢夸使气,刻烛斗成篇。”

〔刻烛分笺〕清·顾彩《桃花扇序》:“一时刻烛分笺,叠鼓竞吹,觉浩浩落落,如午夜之联诗。”

〔刻烛赋诗〕 宋·陆游《冬暖颇有春意追忆成都昔游》:“刻烛赋诗空入梦,倾家酿酒不供愁。”

〔叩钵〕 明 ·高启 《答衍师见赠》:“篇成出叩钵,锋疾惊楚僄。”

〔诗成刻烛〕 清·钱谦益《仲春十日自和合欢诗》之四:“诗成刻烛论佳句,歌罢穿花度好音。”

〔吟烛〕 宋·刘筠《夜宴》:“吟烛唯忧尽,杯筹岂易防。”


【词语刻烛赋诗】   汉语词典:刻烛赋诗

猜你喜欢

  • 前倨后卑

    《战国策.秦策一》载,苏秦游说赵王,封他为武安君,挂相印,并且赐给他革车(兵车)、绵繍、白璧、黄金等物,显赫一时。他“将说楚王(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

  • 齿牙余论

    齿牙:指嘴巴。余论:多说的话。多说几句微薄的赞许的话。多指前辈对后辈的关怀,鼓励。谢朓(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好学,以文辞清丽著称。长于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细致逼真,

  • 攀凤

    源见“攀龙附凤”。比喻结交比自己高一等的人。明汤显祖《牡丹亭.闹宴》:“此生委系乘龙,属官礼当攀凤。”【词语攀凤】   汉语大词典:攀凤

  • 袜线短才

    同“袜线之才”。明唐顺之《谢赐银币表》:“伏念臣铅刀微器,袜线短才。谬承韦弁之司,忝属金戈之役。”【词语袜线短才】  成语:袜线短才

  • 马牛襟裾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韩愈诗中骂人不懂礼义,说人不通古今,正如马和牛穿上人的衣服一样。意思说虽有人之外衣但无人的本实。后以“马牛襟裾”为骂人不通人情不懂礼义

  • 梧丘之魂

    《文选》卷三十九江文通《诣建平王上书》唐.李善注引《晏子春秋》曰:“景公畋于梧丘,夜坐睡,梦见五丈夫,倚徙称无罪。公问晏子,曰:‘昔先公灵公出畋,有五丈夫来,惊兽,悉断其头而葬之,命曰:“丈夫丘”。’

  • 长缨系越

    源见“终军请缨”。谓克敌制胜。元白朴《西江月.李元让赴广东帅幕》词:“长缨系越在须臾,看扫蛮烟瘴雨。”

  • 乘牛老子

    源见“紫气东来”。借指隐遁避世的高士。清李渔《玉搔头.微行》:“一任那驰骏周王,乘牛老子,怎似这飞舄王乔?”

  • 甑尘

    同“甑尘釜鱼”。唐卢纶《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诗:“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闽徐夤《邑宰相访翼日有寄》诗:“渊明深念郄诜贫,踏破莓苔看甑尘。”【词语甑尘】   汉语大词典:甑尘

  • 五千言

    《史记.老子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共五千字,故后以“五千言”指《道德经》,或用为说道家事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