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陶朱公”。《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郁达夫《题友人郑泗水半闲居》诗:“难道半闲还治产,五湖大业比陶朱。”【
同“贝萋”。《旧唐书.朱敬则传》:“去萋菲之牙角,顿奸险之锋芒。”【词语萋菲】 汉语大词典:萋菲
《书.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绣。”孔传:“藻,水草有文者……黼,若斧形。”孔颖达疏:“黻谓两己相背,谓刺绣为己字。”后因以“黼藻”指花纹、雕刻、彩画之属。北齐刘昼《新论.因显》:“匠者采焉,制为殿
威严而不凶猛。 形容人态度温和而又严厉。语出《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同书《尧曰》:“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宋.徐铉《武成王庙碑》:
源见“朱亥袖椎”。指义士朱亥为信陵君解危济困。清王摅《信陵君墓》诗:“岂嫌椎晋鄙,终见却秦军。”
《孔子家语.致思》:“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后以“衔索”为伤痛不得孝养父母之典。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泣风雨于《梁山》,惟枯鱼之衔索。”《晋书.孝友传序》:“聚薪流恸,衔索兴嗟。
同“三鳣集”。鳝,同“鳣”。宋司马光《翰林彭学士挽歌》之一:“吉兆虚三鳝,凶期告两楹。”【词语三鳝】 汉语大词典:三鳝
《世说新语.言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到杨家拜访,与杨家小孩戏言“
源见“华阴市”。借指从学弟子会集之所。用以称颂学养深厚、受人尊崇之人。清高孝本《赠王山史先生》诗:“欲依张楷市,可许一廛分。”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