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千头木奴

千头木奴

三国志.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 龙阳 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尔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后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吾答曰:“且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后以“千头木奴”指千棵柑橘树或指维持生计的家产。多形容人家道殷足。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家徒四壁求杨意,树少千头愧木奴。”清吴雯《再送芝仙》诗:“千头木奴更可贵,丹苞朱实无空枝。”


【典源】《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 《襄阳记》曰:“ (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后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家失十户客来七八年,必汝父遣为宅。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吾答曰:“且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水经注·沅水注》亦载。

【今译】 三国时李衡每想置家产,均遭妻子反对。后李密遣十个家奴在武陵水洲上盖房,种下千株甘橘。临死前,李衡才告诉儿子,州中有千头木奴,可供衣食资用。李衡死后,其子将木奴事告诉母亲,母亲说那一定是种下的甘橘,家中的十户家仆已有七八年不见,准是去种橘安家了。后橘树长成,每年以橘得绢数千匹,家境殷实富足。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维持生计的家户; 也用以咏橘。

【典形】 黄柑千树、江橘千头、橘封千户、橘里、橘奴、橘千头、橘州、李衡奴、木奴、木奴橘、奴橘、千木奴、千奴、千树封侯、千树无资、千头、洲中奴、甘橘万头奴、橘黄千树、栽橘防贫、种橘园林、江陵种橘、木奴千树、千橘江陵、山中奴婢、橘为奴、栽黄橘、江头橘、千头橘。

【示例】

〔黄柑千树〕 清·盛锦 《蜀道写怀》:“心折江陵灌园叟,黄柑千树比封侯。”

〔江橘千头〕 宋·黄庭坚《和师厚效居》:“江橘千头供岁计,秋蛙一部洗朝酲。”

〔橘封千户〕 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赠汪秀才》:“好是橘封千户,正恐楼高百尺,湖海有元龙。”

〔橘里〕 宋·王沂孙 《南浦 ·春水》:“何时橘里莼乡? 泛一舸翩然,东风归兴。”

〔橘奴〕 唐·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橘千头〕 宋·苏轼《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之二:“春梦屡寻湖十顷,家书新报橘千头。”

〔橘州〕 宋·苏轼《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秋思生莼鲙,寒衣待橘州。”

〔李衡奴〕 唐·罗隐《秋日富春江行》:“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木奴〕 明·汤显祖《牡丹亭》:“家徒四壁求杨意,树少千头愧木奴。”

〔木奴橘〕 唐·李商隐《陆发荆南始至商洛》:“青辞木奴橘,紫见地仙芝。”〔奴橘〕 唐·陆龟蒙《丹阳道中寄友生》:“旧栽奴橘老,新刈女桑肥。”

〔千木奴〕 宋·黄庭坚《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千奴〕 宋·苏轼《食柑》:“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千树封侯〕 宋·杨亿《梨》:“繁花如雪早伤春,千树封侯未是贫。”

〔千树无资〕 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留家则千树无资,遗子则一经而已。”

〔洲中奴〕 宋·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之三:“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


【词语千头木奴】  成语:千头木奴汉语词典:千头木奴

猜你喜欢

  • 九曲回肠

    见“九回肠”。[例]焦心苦思~,令人憔悴令人瘦。【词语九曲回肠】  成语:九曲回肠汉语大词典:九曲回肠

  • 爱人如伤

    42` 《左传.哀公元年》:“(逢滑对陈怀公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晋.杜预注:“如伤,恐惊动。”《孟子.离娄下》:“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对于希冀和已求得的圣道,永不满足,好像

  • 苜蓿自甘

    源见“苜蓿盘”。谓甘于过清贫生活。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中:“海盐 翁学训 严之,寿昌人。为人严正,而接士宽厚,官贫斋冷,苜蓿自甘,未尝与寒生计束修已上。”

  • 韫椟而藏

    源见“韫椟待价”。把玉放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东周列国志》五八回:“晋 楚相持,吾王正在用人之际,两位将军,有此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韫椟而藏。”偏正 韫,藏;匵,木匣。把玉藏

  • 象齿焚身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春秋时郑国大夫子产闻知晋国大夫范宣子贪财

  • 季珪士首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明帝时,崔林尝与司空陈群共论冀州人士,

  • 中山得谤

    源见“箧中书”。谓功成被妒,遭人攻讦、诽谤。清王士禛《金陵挽陈士业先生》诗之二:“中山翻得谤,孟博竟同收。”

  • 潘杨之睦

    《文选.潘岳〈杨仲武诔〉》:“既藉三叶世亲之恩,而子之姑,余之伉俪焉……潘 杨之穆,有自来矣,矧乃今日慎终如始。”吕延济注:“谓岳父与仲武祖旧相知好,况今日我与仲武顺祖父之好如始也。”穆,通“睦”。后

  • 江淹彩笔

    同“江淹笔”。明张泌《惆怅吟》:“江淹彩笔空留恨,庄叟玄谈未及情。”

  • 伯夷隘,柳下惠不恭

    伯夷:春秋时孤竹君长子,父死不肯继位,狷介自守。及周武王推翻殷朝,伯夷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隘:狭隘。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食采柳下,谥曰惠。柳下惠玩世不恭,曾三次被罢官都不离去。 伯夷器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