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厝火积薪

厝火积薪

厝(cuò错):通“措”,放置。厝火积薪,把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隐藏着极大的危险。西汉大臣贾谊曾上疏汉文帝指出社会弊病时说:“现在给您上书的人都说现实社会清明安定,这些人如果不是傻子,就是谄佞之徒。这种看法与事实相悖。把火种放在柴草垛的下面,自己睡在草垛上,在火还没有燃烧时,就认为平安无事。现今天下的形势,就是这种状况啊!”后以此典形容隐伏着巨大的危机和严重的灾祸。

【出典】:

汉书》卷48《贾谊传》2230页:“(贾)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且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例句】:

汉·赵壹《刺世疾邪赋》:“奚异涉海之失舵,坐积薪而待然?” 唐·韩偓《感事三十四韵》:“畏闻巢幕险,宁寝积薪然。” 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贞集:“惜朝廷群用事,李邦彦辈持讲和之说,以图偷安目前,正如寝于厝火积薪之上,火未及然,自谓之安;迨其势焰薰灼,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也。” 金·元好问《癸己除夜》:“鼎定周元重,薪安汉已然。” 清·唐孙华《纪异》:“草茅何预安危事,贾谊忧深在积薪。” 清·杨潮观《贺兰山谪仙赠带》:“厝火积薪堪恸哭,不知忧国是何人?” 清·洪楝园《警黄钟》五出:“前日和议虽成,戎心叵测,是厝火积薪之下,累卵层楼之上。”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诸王一》:“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


述补 将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比喻隐藏着极大的危险。清·洪楝园《警黄钟》5出:“前日和议虽成,戎心叵测。是~之下,累卵层楼之上。”△用于危险情状。 →危在旦夕 ↔安安稳稳。 也作“厝薪于火”。


【典源】《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cuo) 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今译】 汉代贾谊上书说,将火种放到堆积的木柴下而睡在上面,火尚未燃起来时,就认为很平安。今天天下的形势,跟这个有什么两样!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隐伏的祸患。

【典形】 厝火积薪、积薪待然、薪安汉已然、忧深在积薪。

【示例】

〔厝火积薪〕 清·杨潮观《贺兰山谪仙赠带》:“厝火积薪堪恸哭,不知忧国是何人?”

〔积薪待然〕 汉·赵壹《刺世疾邪赋》:“奚异涉海之失舵,坐积薪而待然?”

〔薪安汉已然〕 金·元好问《癸巳除夜》:“鼎定周元重,薪安汉已然。”

〔忧深在积薪〕 清·唐孙华 《纪异》:“草茅何预安危事,贾谊忧深在积薪。”


【词语厝火积薪】  成语:厝火积薪汉语词典:厝火积薪

猜你喜欢

  • 桃李满天下

    唐.白居易《长庆集》卷六六《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诗:“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桃李,指桃树和李树,用以比喻所栽培的学生或所举荐提拔的人才;满天下,极言施惠之广被,俗言到处都有。姚雪垠《李自成

  • 织屩易米茗

    源见“居士屩”。指隐逸之士自食其力。明高启《咏隐逸.朱桃椎》诗:“织屩易米茗,于人又何求?”

  • 乌鹊渡

    同“乌鹊填桥”。元白朴《摸鱼子.七夕用严柔济韵》词:“擘钗分钿蓬山远,一样绛河银浦。乌鹊渡,离别苦。”

  • 龙泉

    泛指宝剑。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张珙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 莺莺有福,隐请了五花官诰七香车。” 参见:○丰城剑【词语龙泉】   汉语大词典:龙泉

  • 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诗:《诗经》。达:通行,共通。诂:以今言解释古语。易:《周易》。占:卜问,预测。春秋:古代史书。 《诗经》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释;《周易》没有一成不变的预测;《春秋》没有一成不变的用辞。 意谓对古代经

  • 子路负米

    《孔子家语.致思》:“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者不可复得也。’”后以“子路负米”为躬身孝亲之典

  • 张氏楼

    源见“燕子楼”。即张尚书与盼盼所住的燕子楼。亦借指旧时繁华追欢之地。元 童 童学士《新水令.念远》曲:“燕惊飞张氏楼,犬吠断韩生宅。”

  • 扫地无遗

    见“扫地以尽”。《晋书·惠帝纪》:“魏晋以来之积,~。”【词语扫地无遗】  成语:扫地无遗汉语大词典:扫地无遗

  • 腹尺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等焉”注引《典略.祢衡传》:“或问曰:‘曹公、荀令君、赵荡寇皆足盖世乎?’衡称曹公不甚多;又见荀有仪容,赵有腹尺,因答曰:‘文若(荀彧字)可借面

  • 鹅笼书生

    梁.吴均《续齐谐记》载:阳羡许彦山行,遇一书生,求寄鹅笼中。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息树下,书生出,自口中吐出器皿肴馔并一女子,共饮。书生醉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