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忾,愤恨,愤怒。同仇敌忾,指共同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愤怒。公元前506年,吴王阖庐率师攻楚,长驱直入,七战破郢,楚昭王逃亡在外,楚臣申包胥步行至秦国首都咸阳,于宫门外痛器七天七夜,使得秦康公十分感动,为赋《无衣》,答应出兵相助。诗中称,谁说当兵无衣穿,我和你共穿一件袍。国家发兵去作战,咱们来修戈和矛,共同把敌人来打倒。又公元前623年,卫国宁武子出使鲁国。鲁文公设宴招待并在宴会上不适当地演奏周天子招待诸侯的乐曲,因此宁武子没有赋诗回答。鲁文公派人私下加以探问,宁武子告诉他,《湛露》是天子宴享诸侯之乐,表示诸侯应对天子效命,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敌人,而且献上自己的功劳。……现在我来通使贵国,以保持两国友好,承君王赐宴,岂敢以诸侯自居,触犯大礼以自取罪过。

【出典】: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例句】:

左传·文公四年》:“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弓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于大礼以自取戾?’”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讷亲》:“金川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清·魏源《寰海十首》之十:“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


并列 同仇,共同对敌。忾,愤恨。怀着同样的仇恨共同对敌。语本《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又《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人所忾而献其功。”蔡敦祺《林则徐》(上):“虽说船坚炮利,但若我大清官民~,拼死一战,不令登岸,他船上水尽粮绝,不用我军杀他他渴也渴死,饿也饿死了。”※忾,不读作qì。△褒义。多用于对敌斗争方面。→同心戮力 ↔同室操戈。也作“敌忾同仇”。


同仇敌忾”表示对敌人共同一致地仇恨与愤怒。

“同仇”,共同仇恨,这很明白。为什么说同仇 “敌忾”呢? “敌忾”何义?

“忾”,从心、从气,谓气满胸臆,引申有 “愤怒”义。《说文·心部》: “忾,大息貌。”段注: “大息者,呼吸之大者也。”人在激愤时,呼吸急促,故有 “大息”的样态,这便是 “忾”所表示的意义。

左传·文公四年》: “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杜预注:“敌,犹当也; 忾,恨怒也。”知 “敌忾”为 “当恨怒”之义。

同仇敌忾”简言之为 “同仇当愤怒”。此语中 “敌”非 “仇敌”义,乃 “应当”义。


【词语同仇敌忾】  成语:同仇敌忾汉语词典:同仇敌忾

猜你喜欢

  • 雪溪兴尽

    源见“访戴”。谓访友兴尽而归。宋范成大《寄题鹿伯可见一堂》诗:“雪溪兴尽船当回,却似登陆游天台。”

  • 楚王魂梦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情事。唐李咸用《巫山高》诗:“斗艳传情世不知,楚王魂梦春风里。”

  • 万顷玻璃

    唐.杜甫《渼陂行》:“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后人遂以此语喻水波澄清。元.关汉卿〔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吴山色千叠翡翠,

  • 山阳怨笛

    同“山阳笛”。宋张炎《桂枝香.送宾月叶公东归》词:“旧怀难写,山阳怨笛,夜凉吹月。”

  • 放于利而行多怨

    放( ㄈㄤˇ fǎng ):同“仿”,仿效。 一切按照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语出《论语.里仁》:“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序》:“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

  • 八十鹰扬

    《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传:“鹰扬,如鹰之飞扬。”《孔丛子.说问》:“太公勤学苦志,八十而遇文王。”指姜太公八十岁时被周文王重用,发挥才干,威武勇猛,灭殷而建立周王朝。后以“八十

  • 海夫

    同“海畔逐臭夫”。王闿运《彭寿颐哀词》:“粪壤充帏,海夫之慕。”【词语海夫】   汉语大词典:海夫

  •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意谓即使说它能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极力赞美人的高风亮节,或丰功伟业。语出《史记.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按:班固《离骚序》和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皆言此

  • 相门有相,将门有将

    旧指宰相和将帅家的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仍是将相人材。语出《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魏书.李彪传》:“谚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斯不唯其性,盖言习之所得也。”也单引 ① 〔

  • 月蓂

    源见“蓂荚”。借指时日。宋秦观《德清道中还寄子瞻》诗:“旅思摇风斾,归期数月蓂。”【词语月蓂】   汉语大词典:月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