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列前茅

名列前茅

形容成绩优异,名次排在最前列。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出兵伐郑。郑国战败求和。几个月后,晋国才以荀林父为统帅,带兵救郑。途中听说郑国已向楚国屈服并缔结盟约,便想回师返国,等楚军退后再来伐郑。对于这一主张,晋大夫士会十分赞成。他说:“楚自孙叔敖担任令尹以后,有选择的使用楚国法典中好的部分。行军时,右军作为侧翼以防不时之虞;左军专管宿营;前锋负责侦察敌情,以茅为旌,发出信号,以防万一。中军负责权衡轻重;后军作为殿后。各级军官都按不同旗号所指方向前进。不待下令,士兵即按预先布置分头行动。这说明他这个人擅长以法治军。

【出典】:

左传·宣公十二年》:蒍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

【例句】:

清·昭《啸亭杂录续录·莫葆斋》:“少入成均,法时帆先生最为赏识,每考必列前茅。”


主谓 前茅,春秋时代,楚国军队用茅草做为报警的信号,行军时拿它走在队伍的前面,遇有敌情,则举茅为号,以告后面部队。现指考试或竞赛成绩排在最前面。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在1978年、1979年,我完成的拍摄任务又是在厂里~,因此又被评为厂以及上海市电影局的先进工作者。”△褒义。多用于形容人的业绩。→首屈一指金榜题名 蟾宫折桂 ↔名落孙山 屡试不第 榜上无名


解释春秋时,楚国军队在行军时,前哨如果遇到敌情,则举茅草以示警。比喻名次排列在前面。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春秋时期,郑国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一会儿依附于晋,一会儿依附于楚,晋楚两国常常因为郑国发生战争。公元前597年春,楚国出兵郑国,占领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国君郑襄公脱掉国君的衣服,牵着羊去迎接楚庄王,给楚庄王赔礼道歉。又派子良前去充当人质后,楚军退兵讲和。

夏季六月,晋国军队去救郑国。才到黄河,晋军主帅荀林父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讲和,就打算回去,说:“现在出兵已晚,不如等楚军回去后我们再出兵攻郑。”上军将军士会赞同荀林父的意见,并进一步分析说:“楚国以孙叔敖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实行楚国好的法典。军队出动时,右军跟随主帅的车辕,左军打柴割草做歇息的准备,前军以茅草为旌旗开路防备万一,中军斟酌谋划,后军以精兵压阵。各级军官根据旌旗的指示而采取行动,军政事务不必等待主帅下令就能做好准备。所以他们很好地吸取了古代的战争经验,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士会看来,楚国内部稳定,军队训练有素,不可与之争锋。

遗憾的是,晋军中军副帅先縠不听号令,刚愎自用,率领自己所部独自渡河邀战。荀林父担心先縠失败后自己还得承担罪责,不得已下令全军渡河,驻扎在邲地。于是晋楚在这里进行了名列春秋时代四大战役之一的邲之战。这场战争由于晋军主帅迟疑寡断,临战不备,以致大败。战后晋国丧失长达数十年的霸主地位,而楚国成为中原的新兴霸主。

近义独占鳌头

反义名落孙山

例句

每次考试,张一航都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喜爱。


【词语名列前茅】  成语:名列前茅汉语词典:名列前茅

猜你喜欢

  • 盛彦感螬

    《晋书.孝友传.盛彦传》:“盛彦字翁子,广陵人也。……母王氏因疾失明,彦每言及,未尝不流涕。於是不应辟召,躬自侍养,母食必自哺之。母既疾久,至于婢使数见捶挞。婢忿恨,伺彦暂行,取蛴螬炙饴之。母食以为美

  • 支左诎右

    支左:支撑左手。诎(qū屈,同“屈”)右:弯曲右手。此典指左手支撑弓,右手弯曲拉弦射箭。后以此典形容财力或能力不足,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公元前281年,秦将白起准备向东进攻,周王朝颇感威胁,派使者游说

  • 顾虎头

    源见“长康三绝”。泛指书画神妙之人。唐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洲。”【词语顾虎头】   汉语大词典:顾虎头

  • 鲁连让齐爵

    同“鲁连辞赏”。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六:“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 徙痈

    《太平御览》卷七四二“疾病部”“痈疽”引《南史》:“薛伯宗善徙痈疽。公孙泰患发背,伯宗为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日而痈消。树边使起一瘤如拳大,稍稍长二十余日,瘤大脓烂,出黄赤汁升余,树为之痿损。”(

  • 杞人天

    源见“杞人忧天”。借指危急的国政局势。清李渔《风筝误.凯宴》:“靖烽烟,今朝撑住杞人天,荆棘铜驼免!”

  • 曲江丽人

    唐杜甫《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水,指曲江。后以“曲江丽人”泛称美人。宋程先《锁窗寒》词:“想曲江水边丽人,影沈香歇谁为主?”

  • 人面桃花

    唐.孟荣《本事诗.情感》记述了这样一个美妙的故事:唐朝时候,博陵人崔护曾于清明日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郊外去游玩,在村边一处人家,见有一女子独自倚着一株小桃树伫立观望。那女子瞩目流盼之间,似乎对面前的陌生

  • 鼓盆之忧

    同“鼓盆之戚”。明文徵明《致外舅》书:“又闻马湖公有鼓盆之忧,何其多故如此?”

  • 邦国殄瘁

    见〔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见“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宁使人材蛰伏,~,而必不可使一党不居于势要者,非独仆所不为,亦愿诸君与同盟会人深戒之也。”【词语邦国殄瘁】  成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