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笔如椽

大笔如椽

亦作“如椽大笔”。象椽子一样大的笔。比喻文笔刚健有力,文章气势宏伟。王殉(350-401年),字元琳,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之孙。初为桓温掾,晋孝武帝司马曜时为尚书右仆射。时孝武帝颇好典籍,王殉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一次他夜里梦见一个人送他一枝如椽子般的大笔。醒来后,他对别人说:“这说明最近应有用大手笔的事。”果然,孝武帝不久病死,哀册谥议一类的文书,都由王殉起草。

【出典】:

晋书》卷65《王殉传》1756页:“殉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殉所草。”

【例句】:

唐·李商隐《韩碑》:“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宋·杨万里《谢邵德称示淳熙圣孝诗》:“古人浪语笔如椽,何人解把笔题天;昆仑为笔点海水,青天借作一张纸。” 清·钱谦益《致龚芝麓三首》其一:“每有撰述,为之心悸手战,敢借重如椽大笔,略为扫除。”


主谓 比喻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梁实秋《雅舍小品》:“王珣梦~,果然成大手笔。”※椽,不读作yuán。△褒义。 多用于写作方面。↔雕虫篆刻。也作“笔大如椽”、“如椽健笔”、“如椽大笔”。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六○五引《世说》 曰:“王东亭尝梦有人与大笔,其管如椽。既觉,说人云:‘当有大手笔事。’不日,烈宗晏驾,哀策谥议,并王所作也。”《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新唐书·苏颋传》:“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今译】 晋代王珣曾梦见有人给他一只大笔,笔管有屋椽那样粗,醒来以后,对别人说:“将会有大著作事。”不久孝武帝去世,哀策谥议,都是由王珣起草的。又唐代苏颋与张说都以文章著名,两人声望相当。苏颋封许国公,张说封燕国公,人称“燕许大手笔”。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人文才宏富优美; 也用以指大著作、大作家。

【典形】 笔如椽、椽笔、大笔、大手笔、如椽笔、如椽大笔、燕许、笔若明堂椽、笔如修椽、如椽健笔。

【示例】

〔笔如椽〕 宋·黄庭坚《再用前韵咏子舟》:“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椽笔〕 宋·张元干《次韵元功才友道中见贶》:“客里题诗相慰藉,羡君椽笔盖螭头。”

〔大笔〕 宋·苏轼《次韵钱穆父》:“大笔推君西汉手,一言置我二刘问。”

〔大手笔〕 唐·李商隐《韩碑》:“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如椽笔〕 宋·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如椽大笔〕 清·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之四:“如椽大笔盈怀袖,莫忘东山父老忧。”

〔燕许〕 金·元好问《杨之美尚书挽章》:“千古孙刘有余责,一时燕许更谁同。”


【词语大笔如椽】  成语:大笔如椽汉语词典:大笔如椽

猜你喜欢

  • 徐市载女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瀛洲、方丈,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按,徐市一作徐福,见《史记》卷一一

  • 汲冢青编

    参见:汲冢详蠹

  • 荆识

    源见“识荆”。表示与人相识的敬辞。明沈鲸《双珠记.风鉴通神》:“三位俱大贵人也,素未荆识,此来必有见谕。”【词语荆识】   汉语大词典:荆识

  • 击钵催诗

    《南史.王僧儒传》记载: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常夜集学士,刻烛作诗。刻一寸限成四韵。萧文琰说:“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丘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击钵音止,诗即成。后因以“击钵赋诗”或“击钵

  • 佣书之笔

    源见“投笔从戎”。为人抄写的小吏。借指出身微贱。金元好问《望秋赋》:“豫州之士,复于慷慨击楫之誓;西域之侯,起于穷悴佣书之笔。”

  • 珠乘

    源见“魏车委照”。指能照亮车乘之珠。泛指宝珠。唐张荐颜真卿《五言夜宴咏灯联句》:“讵惭珠乘朗,不让月轮明。”【词语珠乘】   汉语大词典:珠乘

  • 宵衣旰食

    宵:夜;旰(gān干):晚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入夜才吃饭。亦作“奸食宵衣”。比喻勤于政事。出自唐文宗之语。唐文宗的事迹参见“义愤填膺”条。他在位之初,曾颁了一道试贤良策,其中讲到自己任用贤良,警惕小

  • 温故而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汉书.成帝纪》:“

  • 剪发待宾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陶公(陶侃)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

  • 张华谶

    源见“星坼中台”。指宰辅大臣死亡的预兆。元郑洪《感兴》诗之一:“中台已应张华谶,明月空闻斛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