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

指正确而不可改变的道理。公元前519年,周王室发生王子朝之乱。周敬王避居洛阳城外,两年后,晋国执政大夫赵鞅召集诸侯会于黄父,并令各出粮食、军队,以为次年勤王之用。郑国大夫子太叔亦与此会,赵简子便向他问起接人待物之礼。子太叔回答道:“您所问的都是仪式而不是礼。我听我国原来的执政大夫子产说过,礼是天、地、人所必须遵循的共同规范。所以历代先王莫不尊崇礼。”一席话说得赵简子十分佩服,表示要“终身守此言”。

【出典】: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太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简子曰:‘鞅也请终身守此言也。’”

【例句】:

晋·潘岳《世祖武皇帝诔》:“咏言孝思,天经地义;问谁赞事,英彦髦士。”


并列 经,常规、原则。义,正理。指不容置疑的法则或道理。也比喻理所当然,无可非议。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人民之中,~也应该包括你——我心爱的妻子!”△常用于事理方面。→理所当然 ↔岂有此理


解释天地间本当如此,不可更改的道理。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赵鞅在晋国黄父(地名)会见各诸侯国大臣,商量如何安定动荡的周王室。赵鞅命令各诸侯国的大夫们向流离中的周天子输送粮食,并调动好保卫王室的将士,决定第二年送天子回到故都。这时,恰好郑国的大臣吉进见赵鞅,赵鞅就向吉询问拜谢谦让、进退周旋的礼节。吉说:“你问的这些都只是仪式,不是礼节。”赵鞅又问:“那什么叫礼呢?”吉回答说:“我从我们国家以前的大臣子产那里听说,礼是上天的法则,大地的根本,民众行动的依据。”然后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发,最后总结说:“在上位者要谨慎行动,使人们相信政令,要用祸福赏罚来制约生死。如果最终悲哀、欢乐不违背礼节,就能跟天地的本性相和谐。”赵鞅听后赞叹不已,说:“哎呀,礼的规模和含义,真是宏大到极点了。”

近义理所当然

例句

人要为生存而劳动、奋斗,这是天经地义的。


【词语天经地义】  成语:天经地义汉语词典:天经地义

猜你喜欢

  • 庭前玉树

    同“庭阶兰玉”。明袁宏道《答蹇督抚》:“庭前玉树,宁借蕊于凡条;池上凤毛,偶学飞于野鹜。”

  • 吉人自有天相

    吉人:善人。天相:上天佑助。 旧指好人自有上天保佑。 后常用作对别人遭遇不幸的慰藉之辞。语出元.方回《老而健贫而诗自志其喜》:“释怒恩须报,天终相吉人。”后多引作〔吉人自有天相〕。清.崇彝《道咸以

  • 投瓮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卷六:“国初,赵普中令为相。于厅事坐屏后置二大瓮,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中,满即焚于通衢。”宋代赵普任宰相时,在厅堂屏风后面放了两只大瓮,凡有利害关系的文书,阅后都投入瓮里,

  • 兴丞相叹

    秦丞相李斯见两种处境不同的鼠因而感叹的故事。《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

  • 东壁图书

    《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星明,王者兴,道术行,国多君子;星失色,大小不同,王者好武,经士不用,图书隐。”后因以“东壁图书”指皇宫藏书。清钱谦益《效欧阳詹玩月诗》:“东

  • 清樽照画蛇

    源见“杯弓蛇影”。谓武臣赋闲,饮酒自适。宋苏轼《书刘君射堂》诗:“而今白首闲骢马,只有清樽照画蛇。”

  • 风六鹢

    同“风中鹢”。宋陆游《春晚村居》诗:“身世已如风六鹢,文章仍似闰黄杨。”

  • 王祥守柰

    《晋书.王祥传》:“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后因以“王祥守柰”为孝亲之典。唐李瀚《蒙求》:“王祥守柰,蔡顺分椹。”

  • 尾大难掉

    犹尾大不掉。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见“尾大不掉①”。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

  • 填河

    同“鹊填桥”。南朝 梁庾肩吾《七夕》诗:“倩语雕陵雀,填河未可飞。”【词语填河】   汉语大词典: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