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太阿倒持

太阿倒持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殴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泰阿,同“太阿”,宝剑。后以“太阿倒持”比喻授人权柄,自受其害。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主谓 太阿:宝剑名。倒拿着宝剑。比喻授人权柄,而自失其位,反遭祸害。李劼人《大波》:“伯英先生因而叹息说:‘老赵何尝知道现在是~。’”△常用于上级的权力被下级所把持。→喧宾夺主。也作“倒持太阿”。


【典源】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网,以为汉殴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故诚能勿失其柄,天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

【今译】 汉代梅福上书说,秦朝无道,残虐百姓,无形中为汉兴创造了条件,如同倒拿着太阿宝剑,将剑柄反交给了楚人 (指陈涉、项羽等)。太阿,也作泰阿,相传为春秋时名匠欧冶子所铸的宝剑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丧失权力,反为人所制。

【典形】 倒持、倒授国柄、倒太阿、太阿倒持、太阿权倒授。

【示例】

〔倒持〕 宋·张元干《过白彪访沈次律》:“赏罚二大柄,倒持示微弱。”

〔倒太阿〕 清·唐孙华《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国柄倒太阿,祖训裂堤防。”

〔太阿倒持〕 清·黄遵宪《庚辰四月重野成斋》:“呜呼源平霸者起,太阿倒持归将军。”

〔太阿权倒授〕 清·黄遵宪《群公》:“事事太阿权倒授,人人六等罪分明。”


【词语太阿倒持】  成语:太阿倒持汉语词典:太阿倒持

猜你喜欢

  • 豸角

    源见“獬豸冠”。喻指御史等执法官秉公执法的职权和威严。唐白居易《和李中丞与李给事山居》:“宪府触邪峨豸角,琐围驳正犯龙鳞。”【词语豸角】   汉语大词典:豸角

  • 吾过矣,吾过矣

    我错了,我错了。 古人再三谢过之辞。语出《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郑玄注:“谢之且服罪也。”同书《檀弓下》:“子思之母死于卫,

  • 负米安亲

    同“负米”。唐罗隐《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诗:“雠书发迹官虽屈,负米安亲路不赊。”

  • 五经无双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许慎传》:“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原是称赞东汉许慎精通五经,无人可比。后以“五经无双”比喻学识渊博。

  • 其嗟可去,谢也可食

    嗟:叹词。指“嗟来食”,即悯人饥饿,呼其来食,而语带侮辱性。谢:道谢,谢过。 当别人给予侮辱性的施舍时,可以拂袖而去;而当别人承认错误时,就可以接受别人食物了。 表示处世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态度灵活

  • 执咎

    《诗.小雅.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郑玄笺:“谋事者众,讻讻满庭,而无敢决当是非,事若不成,谁云己当其咎责者。言小人争知而让过。”后以“执咎”称敢于建言,不怕任过。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策

  • 挥扇渡江

    源见“顾荣挥扇”。形容从容镇定,稳操胜券的大将风度。清张景祁《曲江秋.马江秋感》词:“挥扇渡江,围棋赌墅,诧纶巾标格。”

  • 雨随车

    同“甘雨随车”。清宋琬《谒先大夫于名宦祠》诗:“汉庭循吏传,不数雨随车。”

  • 吴市隐

    《汉书.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 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穀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又:“至元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

  • 墨磨盾鼻

    同“磨盾鼻”。清张问陶《赠方荷严光禄》诗:“墨磨盾鼻朝驰檄,米淅矛头夜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