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察秋毫之末者,不见太山之形;听五音之和者,不闻雷霆之声

察秋毫之末者,不见太山之形;听五音之和者,不闻雷霆之声

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末:尖端。太山:即泰山。五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后泛指音乐。 有明察秋毫的目力却看不见泰山;有调和五音的听力却听不见雷声。 表示人为某种物欲所蔽,全神贯注于某事,而对周围其他事物,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语出《文子.九守.守静》:“夫目察秋毫之末者,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金玉之音者,目不见太山之形。”后亦引作〔察秋毫之末者,不见太山之形;听五音之和者,不闻雷霆之声〕。《列子.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唐卢重玄解:“张湛云:‘嗜欲之乱人心如此之甚也,故曰察秋毫之末者不见泰山之形,听五音之和者不闻雷霆之声。’心有所存,形有所忘,皆若此者也。”


猜你喜欢

  • 征大宛

    《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王治贵山城,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宛别邑七十余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张骞始为武帝言之,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善马。宛王以汉绝远,大兵不能至,爱其

  • 黄枢

    《梁书.萧景传》附《萧昱传》:“迁给事黄门侍郎。上表曰:‘……圣监既谓臣愚短,不可试用,岂容久居显禁,徒秽黄枢。’”门下省,官署名。东汉曰黄侍中寺。晋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南北朝因之。梁朝习

  • 杞妇哀

    源见“杞妇崩城”。指戍卒之妇为丈夫不归而悲痛。唐皮日休《卒妻怨》诗:“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

  • 瓜剖豆分

    同“豆剖瓜分”。《南史.陈武帝纪》:“自纮九野,瓜剖豆分;窃帝偷王,连州比县。”并列 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比喻国土被分割。语出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蔡东藩、

  • 绠短汲深

    《庄子.至乐》:“昔者管子有言……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绠,系汲水器的绳索。汲,从井中打水。后因用“绠短汲深”为比喻力小任重,不胜负荷之典。常用为谦词。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绠

  • 唐朝第一

    同“李揆第一”。宋刘一止《望明河.赠路侍郎使高丽》词:“问人地,真是唐朝第一,未论勋业。”

  • 渊鱼听曲

    源见“瓠巴鼓瑟”。谓听闻高妙的音乐。北周庾信《贺新乐表》:“昔渊鱼听曲,尚得耸鳞;枥马闻弦,犹能仰秣。”

  • 雀环

    同“黄雀环”。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方正学蛇报之妄》:“呜呼!小人之说不止蛇珠雀环之可笑也。”【词语雀环】   汉语大词典:雀环

  • 百二

    同“百二山河”。《周书.贺兰祥传》:“固则神皋西岳,险则百二犹在。”【词语百二】   汉语大词典:百二

  • 掇青拾紫

    源见“取青拾紫”。谓获取高官显位。《歧路灯》五二回:“况你颇有聪明,实指望掇青拾紫,我问你,至今功名如何?”并列 青、紫,汉时公卿所佩或青或紫的绶带。指获取官位。《歧路灯》52回:“况你颇有聪明,实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