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寻章摘句

寻章摘句

指从现成的书本中截取词句来堆砌辞藻,而忽略文章的内容。公元219年,吴主孙权以计袭杀关羽,据荆州。不久,刘备亲率倾国之兵攻吴。孙权派赵咨求救于曹魏。魏文帝曹丕问赵咨:“吴主喜欢读书吗?”赵咨回答说:“吴王公务繁忙,但每有闲暇,总是博览书传史籍,吸取其中的精华,不象迂腐的书生那样只会截取词句,而忽略文章的主旨。”

【出典】: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引《吴书》卷47第1123页:“(文帝)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虽有余间,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例句】:

唐·杨炯《常州刺史伯父乐平杨公墓志铭》:“博观史籍,不学书生寻章摘句而已。” 唐·刘宪《上东宫劝学启》:“常人读书,拟于爵禄,事须精熟,乃堪试练;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绝世之才,岂假寻章摘句哉!盖应略知大意而已。”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并列 寻,寻找;摘,摘录。指读书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专务词句,不切实用。《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而已。”唐·李贺《南园》:“~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杨沫《青春之歌》:“他抱出书本,挨在道静身边~地读起来。”△常用于读书、写作方面。也作“摘句寻章”。


解释搜求、摘取片断的词句。指读书或写作只注意词句,不把握全文的主旨。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的章法、词句。

出处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引《吴书》:“(孙权)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随后率领蜀军攻打东吴,其势凶猛,不可阻挡。吴主孙权派陆逊为都督,率领大将朱然、潘璋等来抵御,同时派遣都尉赵咨到曹魏探听情况,寻求支持。赵咨博闻多识,应对辩捷,到了曹魏,曹丕也喜欢他,就跟他开玩笑:“吴王大概也懂一点学问吧?”赵咨回答说:“吴王巡游在江上的战船有上万艘,穿着盔甲的武士有一百万,他一心向学,志在学习匡救天下的方法,所以一旦有空闲的时间,就博览群书,学习其中独特的方法,不像那些读死书的书生,只搜求摘取片断词句、只注意文字的推求,而忽略大的内容和思想。”赵咨这次出使,不亢不卑,有理有节,得到了曹魏各层人士的尊敬。

在赵咨的斡旋下,曹魏暂时对孙吴表示出友好的姿态。孙吴解除了北方边境的担忧,全力以赴对付西来的刘备大军。由于刘备求战心切、不谙兵法,被陆逊找到机会,火烧连营,蜀军最终大败而还。

例句

写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只寻章摘句是没有用的。


【词语寻章摘句】  成语:寻章摘句汉语词典:寻章摘句

猜你喜欢

  • 对日

    《后汉书.黄琼传》附“黄琬”:“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蚀,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蚀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蚀之余,如月

  • 喻蜀

    《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焚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汉武帝时,先使中郎将唐

  • 山形米聚

    源见“伏波聚米”。谓山岭丛聚。金 邓千江《望海潮.献张六太尉》词:“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

  • 啜汁

    本指喝饮残余的羹汤。后多用以比喻乘机邀功取利。《史记.魏世家》:“客曰:‘太子虽欲还,不得矣。彼劝太子战攻,欲啜汁者众。太子虽欲还,恐不得矣。’”【词语啜汁】   汉语大词典:啜汁

  • 苦口逆耳

    源见“苦口恶石”。指真诚的规劝。《后汉书.陈忠传》:“虽苦口逆耳,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以示圣朝无讳之美。”见“苦口良药”。《后汉书·陈宠传》:“如其管穴,妄有讥刺,虽~,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以示圣

  • 齐州九点

    见“齐烟九点”。清·张素《渤海中口占》诗:“海日三更晓,~苍。”【词语齐州九点】  成语:齐州九点汉语大词典:齐州九点

  • 鸿留爪

    同“鸿爪雪泥”。清 丘逢甲《次韵再答晓沧》诗:“半生踪迹鸿留爪,终古英雄豹死皮。”

  • 客嘲

    源见“扬子解嘲”。指世俗之人的嘲笑。元张翥《蜕庵岁晏百忧熏心排遣以诗》之三:“无地营家食,何心解客嘲?”【词语客嘲】   汉语大词典:客嘲

  • 询刍

    《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郑玄笺:“古之贤者有言,有疑事当于薪采者谋之。”后遂以“询刍”称扬官吏有疑难之事要征求百姓的意见。唐张说《奉和暇日游兴庆宫作》:“侍酌衢樽满,询刍谏鼓悬。”【

  • 壁经

    源见“孔壁遗文”。指从孔壁发现的经书。清方东树《汉学商兑》卷中之下:“今谓《说文》未作,《五经》不得本解,殊为傎误,至壁经自是古文。”【词语壁经】   汉语大词典: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