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必也正名

必也正名

正名分是必须的。 表示凡事要正名分。语出《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唐.陈贞节《请除则天帝号表》:“臣闻敬宗尊祖,享德崇恩,必也正名,用光时宪,礼也。”明.赵釴《鷃林子》卷一:“(裴)澥正色言曰:‘中丞细思之,未知谁失。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其敢忘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四论“文人相轻”》:“‘必也正名乎,’好名目当然也好得很。只可惜美名未必一定包着美德。”


其他 要按照封建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语出《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唐·萧定《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旧以泰伯之庙在于苏台,而制季子之祠像设东面,非由典礼,谅无取焉,~。”△多用于名分方面。


【词语必也正名】  成语:必也正名汉语词典:必也正名

猜你喜欢

  • 莲府

    同“莲幕”。唐卢纶《送从叔程归西川幕》诗:“群鹤栖莲府,诸戎拜柳营。”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莲府侯门贵,霜台帝命俞。”【词语莲府】   汉语大词典:莲府

  • 视民如子

    《左传.昭公三年》:“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视民如子”,意谓把老百姓看得如同自己的儿子一般。形容对庶民百姓的关心爱护。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鄯州都督安乡神道碑》:“

  • 百举百全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谓办事万无一失。《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夫智者审于量主,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宋 陈亮《酌古论.邓禹》:“不然,则安能百举百全而未尝小衄欤!”亦作“百举百捷”。《三国志

  • 三径荒

    源见“陶潜三径”。指家园荒芜。表示弃官思归。宋袁去华《点绛唇.登郢州城楼》词:“家在江南,三径都荒了。何时到,暗尘扑帽,应被渊明笑。”

  • 凄风寒雨

    同“凄风苦雨”。清 葆光子《物妖志.柳》:“方其凄风寒雨,杏褪桃残,山路萧条,愁云千里,苔荒藓败,情扬魂销,不可谓无忧也。”见“凄风苦雨”。清·葆光子《物怪志·木类·柳》:“方其~,杏褪桃残,山路萧条

  • 众口铄金

    比喻舆论所共同赞成和反对的,即使金子也能使之熔化。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下令改铸大钱。两年以后,他又下令搜集铜铁,铸造编钟。为此,单穆公、伶州鸠等先后进谏,周景王一概不听。公元前521年,编钟铸成。周

  • 萋菲

    同“贝萋”。《旧唐书.朱敬则传》:“去萋菲之牙角,顿奸险之锋芒。”【词语萋菲】   汉语大词典:萋菲

  • 龙见

    源见“风从虎,云从龙”。“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晋陆机《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郭绍虞等注:“‘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易.乾》:“见龙在田,利见

  • 梁父吟

    亦作“梁甫吟”,汉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名。梁父:小山名,在泰山下。传说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好为梁父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词语梁父吟】   汉语大词典:梁父吟

  • 画虎鹄

    同“画虎刻鹄”。宋梅尧臣《观居宁画草虫》诗:“古人画虎鹄,尚类狗与鹜。今看画羽虫,形意两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