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

原作“道合志同”。志:志向;道:道路,指信仰。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一致。魏文帝曹丕时,选官不看真才实学,而以门第出身来决定高下。曹植(事迹见前,“下笔成章”条)当时被曹丕幽居在东阿,便上疏曹丕陈述审察选拔人才之道,疏中说:“当初伊尹是为人陪嫁的奴隶,可以说是最卑贱的了;姜尚(即姜子牙)直钩垂钓渭水,可以说是最粗鄙的了。等到二人分别被商汤和周文王起用,确实是因为他们志向相同、信仰一致,二人的计谋又高深通神,哪里是靠如今所凭借的门第,和别人的荐举呢?”

【出典】: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卷19第572页:“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例句】:

宋·陆九渊《祭吕伯恭文》:“道同志合,惟公不二,拜书乞铭,公即挥赐。” 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四首》其二:“天下事常出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 明·梁辰鱼《浣纱计·游春》:“蒙越王拔于众人之中,侧之大夫之上,志同道合,言听计从。”


并列 志趣、理想一致或事业相同。周梅森《沦陷》:“敝人今天能与~的各界朋友在此聚会,十分荣幸,也十分高兴。”△褒义。多用于描写彼此投契。→情投意合。也作“道合志同”、“道同契合”、“道同义合”、“道同志合”、“志同气合”、“志同心合”。


【词语志同道合】  成语:志同道合汉语词典:志同道合

猜你喜欢

  • 浇裹

    浇指饮食,裹指衣服。比喻日常的开销。《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全靠这班门生故吏接济他些,以资浇裹。”【词语浇裹】   汉语大词典:浇裹

  • 吴下阿蒙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

  • 桑弧蒿矢

    同“悬弧射矢”。蒿,蓬蒿。《后汉书.刘昆传》:“王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每春秋飨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见“桑弧蓬矢”。《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以射菟首。

  • 秦人洞

    同“桃源洞”。宋梅尧臣《依韵和吴正仲屯田重台梅花诗》:“桃花已满秦人洞,杏树犹存董奉祠。”【词语秦人洞】   汉语大词典:秦人洞

  • 鸾鹤

    《乐府诗集》卷五十八南朝宋.汤惠休《楚明妃曲》:“骖驾鸾鹤,往来仙灵。”神话传说:神仙往来,常乘鸾、鹤。后遂用为咏仙人之典。唐.姚系《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诗:“颇觉鸾鹤迩,忽为烟雾飞。”【词语鸾鹤】 

  • 磨兜鞬

    同“磨兜坚”。明陶宗仪《辍耕录.磨兜鞬》:“襄州 谷城县门外道傍石人,缺剥腹上有字云:‘磨兜鞬,慎勿言。’是亦金人之流也。”【词语磨兜鞬】   汉语大词典:磨兜鞬

  • 哄堂

    本作“烘堂”。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以年资最高者主杂事,称杂端。平时公堂会食,不苟言笑。惟杂端笑,在坐其他人也跟着笑,谓之“烘堂”。事见唐代赵璘《因话录.御史三院》,曾慥《类说》引作“哄堂”。后

  • 挚仲辞翰

    《晋书.挚虞传》:“挚虞字仲洽,京兆长安人也。……才学通博,著述不倦。……虞撰《文章志》四卷,注解《三辅决录》,又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晋挚虞字仲

  • 凝闭

    《文选.张协〈七命〉》:“天凝地闭,风励霜飞。”李周翰注:“天凝,谓霜也;地闭,谓冰也。”后因以“凝闭”谓天寒地冻。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启》:“去冬凝闭,今春严劲;雪似琼田,凌如盐浦。”【词语凝闭】

  • 生聚教训

    《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生聚:指生殖人口,聚积财力。教训:教育训练。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经过长期生番人口,聚积物力资财,教育人民,训练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