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思过半矣

思过半矣

对问题的理解超过了一半。 意谓已经弄懂了大部分道理。语出《易.系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孔颖达疏:“言聪明知达之士,观此卦下彖辞,则能思虑有益以过半矣。”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唐.李蔚《谏禁中饭僧疏》:“陛下细详时代之安危,眇鉴昔贤之敷奏,则思过半矣。”宋.苏轼《与李公择》:“大约安心调气,节食少欲,思过半矣。”《聊斋志异.宦娘》:“宦娘曰:‘君之业,妾思过半矣;但未尽其神理,请为妾再鼓之。’”


述补 ①已思考过一半了,形容所考虑的问题大部分已明白了。语出《易经·系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宋·范仲淹《推委臣下论》:孔子之辨门人,标以四科:一曰德行、二曰政事、三曰言语、四曰文学。以四科辨之,~。”②比喻事情已解决大半。清·钱谦益《兵科给事中李遇知授徵仕郎制》:“兵垣得人,而疆事~矣。”△多用于描述思考的状况。→深思远虑 ↔浅尝辄止


【词语思过半矣】  成语:思过半矣汉语词典:思过半矣

猜你喜欢

  • 管宁床

    同“管宁榻”。清叶燮《叠韵答学山侄》:“漂泊未归元亮宅,支离合老管宁床。”

  • 甑尘

    同“甑尘釜鱼”。唐卢纶《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诗:“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闽徐夤《邑宰相访翼日有寄》诗:“渊明深念郄诜贫,踏破莓苔看甑尘。”【词语甑尘】   汉语大词典:甑尘

  • 响掷金

    源见“掷地金声”。借指绝妙诗文。唐钱起《和范郎中宿直中书》:“六义惊摛藻,三台响掷金。”

  • 麈尾清谈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后以“麈尾清谈”指高雅谈论,多为空谈哲理。宋陆游《南堂杂兴》诗之四:“未忘麈尾清谈兴,常读蝇头细字书

  • 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筌

    筌( ㄑㄩㄢˊ quán ):也作“荃”,用竹或草编制的捕鱼工具。 原指领会了微妙的义理,表达它的语言可以忘掉;鱼捕到了手,渔具也可以忘掉。 意谓言语和渔具虽不可少,但毕竟只是手段,而领会精神实

  • 回雪

    《文选》卷十九三国魏.曹子建(植):《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三国魏.曹植在《洛神赋》中,用被风吹卷而回旋的雪花来形容洛神飘飘的舞姿。后用为咏女子优美舞姿之典。唐.李群玉

  •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绣:锦绣。这里代指官服。 旧时以身着官服,夸耀乡里,为人生最大乐事,故云。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资治通鉴.唐纪.高祖武德二年》:“(安)兴贵谢曰:‘臣闻富贵不归故乡

  • 燃萁

    《世说新语.文学》载:魏文帝曹丕令弟曹植七步中成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应声即成一首,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曹植七步成诗,以豆自喻,以萁喻曹丕,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终于感动曹丕,

  • 南斗龙光

    源见“丰城剑气”。谓直射星斗的剑光。因丰城剑之一为龙泉,故称剑光为龙光。亦比喻志士豪情。清钱谦益《读新修滕王阁诗文集》诗之一:“夜深南斗龙光起,不为干将在狱中。”

  • 煮海

    煮海制盐。据汉代刘向《世本》,黄帝之臣宿沙氏,始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杰,白头举事。”【词语煮海】   汉语大词典: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