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成连海上琴

成连海上琴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水仙操》,右旧说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至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延望,无人。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但闻海上水汩汲漰澌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后遂以“成连海上琴”为咏学琴的典实。清 丘逢甲《寄怀维卿师桂林》诗:“刺船人去波涛急,凄绝成连海上琴。”


【典源】《文选·嵇康〈琴赋〉》注引汉·蔡邕《琴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先生曰:‘吾能传曲,而不能移情,吾师有方子春者,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东海上,子能与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从。’乃相与至海上,见于春,受业焉。”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水仙操》,右旧说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至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延望,无人。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但闻海上水汩(gu)汲漰(peng)凘之声。山林窅(yao)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

【今译】春秋时,伯牙向成连先生学习弹琴,三年学成。成连对伯牙说:“我能传授你琴曲,却不能陶治你的性情,而我的老师方子春能够做到,他在东海上,你愿同我一道前去请教吗?”伯牙从命,于是二人至海上,来到蓬莱山,成连说要迎师便划船离去,多日不返,伯牙只闻海水奔涌咆哮,只见山林杳杳冥冥,又听成群的海鸟悲鸣,怆然感叹:“先生是在陶冶我的性情啊。”他抚琴高歌,歌毕,成连先生就划船来接伯牙返回。从此,伯牙弹琴遂出神入化,成为天下高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及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也以“成连”指擅长弹琴的人。

【典形】 成连、成连海上琴、成连海水、成连琴、刺船人、海上琴、化琴工、移我情、海山深绝、成连佳趣、成连心。

【示例】

〔成连〕 清·张梁《弹琴》:“钟期既已亡,成连谁能寻。”

〔成连海上琴〕 清·丘逢甲 《寄怀维卿师桂林》:“刺船人去波涛急,凄绝成连海上琴。”

〔成连海水〕 清·金人瑞《周顺庐先生生日》:“成连海水最移情,弘景山居亦有荣。”

〔成连琴〕 清·王士禛《赠劳山隐者》:“清冷鱼山梵,寂寞成连琴。”

〔刺船人〕 清·丘逢甲 《答王贡南同年》:“浩浩天风入素琴,刺船人去有遗音。”

〔海上琴〕 清·王夫之 《重过莲花峰》:“河山憾折延陵剑,风雨长迷海上琴。”

〔化琴工〕 宋·苏轼《授经台》:“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移我情〕 清·程先贞《偶兴》:“逝欲访成连,弹琴移我情。”


猜你喜欢

  • 风木含悲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皋鱼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后以风木含悲形容父母亡故,子女不得奉养的悲伤。亦有“风木之思”、“风木之悲”。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先父公弼,

  • 阮籍哭

    源见“哭穷途”。指为途穷而悲伤。雷琯《古意》诗:“朝为杨朱泣,暮作阮籍哭。”【词语阮籍哭】   汉语大词典:阮籍哭

  • 竹头木屑

    剩下来的边角废料。比喻可以利用的废物。陶侃(259-334年),字士行,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市)人。初为县吏,东晋初,任荆州刺史,镇武昌,为王敦所忌,转为广州刺史。王敦败,还任荆州刺史。以平定苏峻、祖

  • 钟鼓不为乐

    源见“鲁禽情”。比喻不愿受到仕宦的束缚。唐李白《赠任城卢主簿》诗:“钟鼓不为乐,烟霜谁与同?”

  • 阮咸宅

    源见“未能免俗”。侄子居处的代称。唐杨巨源《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诗:“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词语阮咸宅】   汉语大词典:阮咸宅

  • 勒燕然石

    同“勒铭燕然”。唐李益《统汉峰下》诗:“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明月。”

  • 王恭氅

    同“王恭鹤氅”。宋苏轼《梅圣俞之客欧阳晦夫使工画茅庵曹子方作诗四韵仆和之》:“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词语王恭氅】   汉语大词典:王恭氅

  • 逊志时敏

    谦抑其心,时时勉励自己努力好学。《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蔡沈集传:“逊,谦抑也。务,专力也。时敏者,无时而不敏也。逊其志如有所不能;敏于学如有所不及,虚以受人,勤以励己,则其所

  • 桴可浮

    同“桴入海”。明杨慎《七犯玲珑.顾箬溪》词:“风堪御,桴可浮,函关紫气度青牛。”

  • 民膏民脂

    后蜀后主孟昶(934-965在位)《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膏:脂。后指旧时代朝廷及官吏所剥削的人民血汗劳动的成果为“民膏民脂”。见“民脂民膏”。宋·张唐英《蜀梼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