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投膏止火

投膏止火

膏:油脂。用油浇火。比喻举措不当,适得其反。出自五代时后唐大臣安重诲的事迹。安重诲(?-931年)应州(今山西应县)人。少年时便跟随后唐明宗做事。明宗即帝位后,为兵部尚书,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后又升任侍中兼中书令。他自以是佐命功臣,恃功骄傲,独断专行。虽然做过一些尽忠补益之事,却也做出不少无法弥补的错误决断:如听信韩玫的谮言而反对接受钱镠(liú流)称臣;怀疑李从珂(kē苛)谋反,便指使其手下将领杨彦温将其拒之于城外,后又派人杀掉彦温以灭口;不信任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和东川节度使董璋,屡派亲信将精兵入川监视他们,最终导致二人的反叛,等等。结果导致四方骚动,师旅并兴,正如投膏止火,适得其反。后被唐明宗所杀。

【出典】:

新五代史》卷24《唐臣传第十二·安重诲传》253页:“重诲既以天下为己任,遂欲内为社稷之计,而外制诸侯之强。然其轻信韩玫之谮,而绝钱镠之臣;徒陷彦温于死,而不能去潞王之患;李严一出而知祥贰,仁矩未至而董璋叛;四方骚动,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此所谓独见之虑,祸衅所生也。”


连动 膏,油。止,灭。浇油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措施不当,结果适得其反。《新五代史·安重海传》:“四方骚动,师旅并兴,如~,适足速之。”△多用于行为方面。→负薪救火 以水救水↔抽薪止沸


【词语投膏止火】  成语:投膏止火汉语词典:投膏止火

猜你喜欢

  • 剡曲兴尽

    源见“访戴”。谓乘兴访友兴尽而归。清陈维崧《龙山会.暮秋蘧庵先生自吴中归词以讯之》词:“剡曲兴尽王猷,懒心情,最聊萧唯画。”

  • 王猛虱

    源见“扪虱而谈”。指放达不羁之士的特殊癖好。傅熊湘《满江红.海上同痴萍阿琴作》词:“刘伶锸,阮咸屐,祢衡鼓,王猛虱。叹年来湖海,壮怀都寂。”

  • 金门吏隐

    同“金门大隐”。元袁桷《次韵砥平石》:“金门吏隐愧相如,岁月逡巡翰墨疏。”

  • 畏威怀德

    《左传.僖公十五年》:“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怀:思念。“畏威怀德”,意谓威,德兼备,使人畏其威势,又感念其恩德。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虽奉天子明诏来讨不廷,只是畏威怀德

  • 佩刀三公

    源见“吕虔刀”。谓官居卿相或可至卿相高位。宋陆游《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右臂踊出一小剑长八九寸有光既觉犹微痛也》诗:“此梦怪奇君记取,佩刀犹得世三公。”

  • 敲门砖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一日,沖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沖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沖元登秋时赋句也。沖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后以“敲门砖”比喻士人借以猎

  • 蝶魄

    源见“庄周梦蝶”。比喻梦中超脱飘逸的心境。宋葛长庚《睡起》诗:“蝶魄游仙去,猿声惊梦回。”【词语蝶魄】   汉语大词典:蝶魄

  • 用武

    指张良对高帝刘邦说:洛阳四面受敌,不是用武的地方。于是高帝刘邦往西定都关中(今陕西关中平原)。后以此典比喻施展才能。当初,刘敬劝告高帝刘邦说:“建立国都要到关中地方去。”高祖刘邦犹豫不决。高帝刘邦左右

  • 望白云

    同“望断白云”。明高启《送张倅之云间》诗:“绝怜退食兼荣养,不向山头望白云。”

  • 邦瘁

    源见“人亡邦瘁”。指国家遭受困苦。宋梅尧臣《依韵答景彜谢予访其居》:“邦瘁稽前咏,人亡起彼嗟;夜分归不寐,犹照角巾斜。”【词语邦瘁】   汉语大词典:邦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