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捋虎须

捋虎须

三国志.吴书.朱恒传》:“桓曰:‘天授陛下圣姿,当君临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当自愈。’”裴松之注引《吴录》曰:“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

虎为猛兽,俗云有百步之威,谁敢试捋虎须?朱桓把捋孙权须比之为“捋虎须”,是对孙权的敬畏恭维之语。后因以“捋虎须”比喻撩拨强者的冒险行为。

唐.韩偓《安贫》诗:“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典源】 《三国志·吴书·朱桓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曰:“ (朱) 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 (孙) 权凭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

【今译】 三国吴时朱桓在送行宴上对孙权说:“臣马上要远行,希望能捋捋陛下的胡须,便没有遗憾了。”孙权向前挪动,朱桓近前捋须说:“臣今天可真称得上捋虎须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触犯有势力者会有危险。

【典形】捋虎、捋虎须、捋孙郎须。

【示例】

〔捋虎〕 宋·苏轼《次韵张安道》:“骑鲸遁沧海,捋虎得绨袍。”

〔捋虎须〕 唐·李绅《忆过润州》:“帛书投笔封鱼腹,玄发冲冠捋虎须。”

〔捋孙郎须〕 宋·陆游《六言杂兴》之五:“举足加刘公腹,引手捋孙郎须。”


【词语捋虎须】  成语:捋虎须汉语词典:捋虎须

猜你喜欢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形容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蛮不讲理地加人罪名。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受晋献公之托,大臣荀息拥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这时,以里克、丕郑为首的忠于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一班大臣派人刺杀奚齐于停丧处所。

  • 龙綍

    源见“纶綍”。指帝王的诏令。唐骆宾王《上廉察使启》:“列职春宫,标离光于青殿;代工天府,明台耀于紫宸。故得龙綍垂光,戢两星而开照;鹤盖浮影,翼五云以连阴。”陈熙晋笺注:“喻衔诏出使也。”【词语龙綍】 

  • 谢公池塘

    同“谢家池”。唐李白《游谢氏山亭》诗:“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

  • 鹏背

    源见“鲲鹏展翅”。喻居高位的人。宋李曾伯《摸鱼儿.送窦制幹赴漕趁班》词:“看精淬龙泉,厚培鹏背,自此要津去。”亦借指高入云端的大山。宋苏轼《次韵孙职方苍梧山》:“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词

  • 左氏娇女

    源见“左家娇女”。指晋左思的《娇女诗》。唐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朝吟左氏《娇女》篇,夜诵相如《美人赋》。”

  • 越吟楚声

    《史记.张仪列传》附《陈轸传》:“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封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

  • 执烛

    参见:缩屋称贞

  • 青竹一龙骑

    源见“杖化龙”。借指还乡。唐 綦毋诚《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诗:“白银双阙恋,青竹一龙骑。”

  • 畸人

    《庄子.大宗师》:“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成玄英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于俗。”因以“畸人”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宋陆游《幽

  • 溉玉田

    源见“种玉”。谓为缔结良缘创造条件。唐罗虬《比红儿》诗:“定知不及红儿貌,枉却工夫溉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