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斩蛇

斩蛇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被,加;被酒,犹中酒),夜径(从小路行走,为求疾速)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这里是说把蛇斩为两段),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指西方之神。)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汉书.高帝纪》作“苦”,意欲困苦辱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此事又见晋崔豹《古今注》卷上。

汉朝时候,盛行五德(即五行)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之说,认为以此可以决定天下兴亡得失。当时人认为,汉灭秦是以火德(德行)而王,火主南方(五行谓南方是丙丁火),又是赤色,故称刘邦是赤帝之子,刘汉为炎刘。这样就把刘邦的起事加以神化了。因而产生出“拔剑斩蛇”的神话故事。

后以“斩蛇”为刘汉起事得天下的象征,常加以吟咏传说。

唐.胡曾有一首《大泽》诗,是专为歌咏刘邦“斩蛇”故事的,其诗写道:“白蛇初断路人通,汉祖龙泉血染红。不是咸阳将瓦解,素灵那哭月明中。”又唐薛逢《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张九龄《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诗:“地识斩蛇处,河临饮马间。”


【词语斩蛇】   汉语词典:斩蛇

猜你喜欢

  • 旁观者审,当局者迷

    旁观的看得清,当事者反而迷乱。审:明辨。亦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清代翟灏《通俗编.政治.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盐铁论》:‘从旁议者易是,其当局则乱。’”《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旁观见审

  • 龟图

    《纬攟.龙鱼河图》:“尧时与群臣贤者到翠妫之川,大龟负图来投尧,尧敕臣下写取告瑞应,写毕龟还水中。”后以为歌颂帝王瑞应之词。《隋书.礼仪志一》:“爰始登极,蒙授龟图;迁都定鼎,醴泉出地;平陈之岁,龙引

  • 铄石流金

    亦作“流金铄石”。形容天气酷热,似能把金石熔化。《淮南子.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见“流金铄石”。明·宋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虽经~之候,未尝离冠衣而处。”【词语铄石流金】  成

  • 去兽

    同“去猛虎”。唐顾云《上池州卫郎中启》:“数间萤牖,犹存于去兽江边;一叶渔舟,尚系于还珠岸下。”

  • 牛放桃林

    同“归马放牛”。明朱鼎《玉镜台记.完聚》:“喜旋坤转乾,旋坤转乾,牛放桃林,马息华山。”

  • 燕市千金马

    源见“千金市骨”。喻贤才。元成廷珪《送郭仲安贡察院》诗:“燕市千金马,天河八月槎。”

  • 天惊石破

    源见“石破天惊”。形容巨响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惊。《冷眼观》二三回:“瞎先生仍是那怕你天惊石破,怎当他酣睡如雷的一丝儿不应。”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今以奥储一滴之血,塞人一弹之光,霹雳一声,天

  • 桐乡遗烈

    同“桐乡归葬”。晋潘尼《赠河阳》诗:“桐乡建遗烈,武城播弦歌。”

  • 菊部头

    源见“菊部”。喻指歌舞戏曲等领衔演员。元宋无《宫词》:“高皇尚爱梨园舞,宣索当年菊部头。”【词语菊部头】   汉语大词典:菊部头

  •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文武:周文王、武王。布:展布,陈列。方策:典籍。 周文王武王的施政主张,都展示在典籍之上。 意谓国家重大政事,都有陈规可循。语出《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郑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