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

原是佛家语,指人有心性、有本分。指要留得原来的心性和本分。 王安国(?-1757年),字春圃(Pǔ普),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授编修,升侍讲。提督肇高(今广东肇庆市、高要县)学政。乾隆十年(1745年),召为兵部尚书。乾隆二十年(1755年),升吏部尚书。还在王安国当初刚考中进士时,去拜见大学士朱轼,朱轼告戒王安国说:“读书人当官以后,要留得原来的心性和本分很难。”王安国一辈子都背诵这句话。后来作上大官,所用的衣服、食品、器具、用物等都不改变原来的俭朴习惯。

【出典】:

清史稿》卷304《王安国传》10499页:“安国初登第(考中进士叫“登科”),谒大学士朱轼,轼戒之曰:‘学人通籍(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是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后来也称初作官为“通籍”,意是朝中已经有了名籍)后,惟留得本来面目为难。’安国诵其语终身。至显仕,衣食器用不改于旧。”

【例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然或修持未到,一入轮回,便迷却本来面目。” 李汝珍《镜花缘》22回:“你既不懂文墨,为何假充我们儒家样子,却把自己本来面目失了。” 李汝珍《镜花缘》46回:“故枣怪面似黑枣,橘怪面似黄橘。任他变幻,何能脱却本来面目!”


偏正 指人人原有的心地本分。后用以指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四讲:“但是现在的《三国演义》却已多经后人改易,不是~了。”△多用于性状方面。→原形毕露↔乔装打扮


【词语本来面目】  成语:本来面目汉语词典:本来面目

猜你喜欢

  • 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

    股肱:股是大腿。肱是胳膊。股肱,比喻帝王左右辅佐得力的臣子。 竭尽辅佐的力量,再加上忠贞。 旧时形容大臣的节操。语出《左传.僖公九年》:“初,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

  • 湘妃怨

    源见“湘妃竹”。表示极度悲伤。宋仇远《金缕曲》:“锦瑟谩弹斑竹恨,难写湘妃怨语。”

  • 剉荐

    源见“剪发待宾”。谓妇人贤明。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只是我娘子虽多咏雪之慧,却少剉荐之风。”【词语剉荐】   汉语大词典:剉荐

  • 雉媒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四:“茂陵文固阳,本瑯琊人,善驯野雉为媒,用以射雉。每以三春之月,为茅障以自翳,用觟矢以射之,日连百数。”西汉茂陵人文固阳,善于驯雉,以雉为诱饵引野雉来射之。后遂用为咏雉之典

  • 挟恐见破之私意

    挟( ㄒㄧㄝˊ xié ):怀藏。见:被。 怀着生怕自己的学说被别人攻破的私心。 指某些人在学术上缺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公心。语出汉.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

  • 牛渚月

    《晋书.文苑传.袁宏》:“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谴问焉。”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其诗写道:“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

  • 闪电身

    源见“梦幻泡影”。谓短暂虚幻的人生。明袁宏道《放言效元体》诗之二:“三十年间闪电身,半居白石半红尘。”

  • 剡溪兴

    源见“访戴”。谓造访故友的兴致。唐李白《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徵君》诗:“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词语剡溪兴】   汉语大词典:剡溪兴

  • 席为门

    同“挂席为门”。唐杜甫《弊庐遣兴奉寄严公》诗:“还思长者辙,恐避席为门。”

  • 山阳恨

    同“山阳笛”。清袁枚《琵琶亭吊唐蜗寄榷使》诗:“关心别有山阳恨,不听琵琶泪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