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杜门却扫

杜门却扫

杜,阻塞。却扫,不扫。关闭大门,不再洒扫门径,迎接宾客。指不与外界接触。原是对北魏李谧隐居治学生涯的形容。李谧,字永和,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自小好学,博通诸经,遍览百家,然朝廷征召并拜他为著作佐郎,他辞而不就;公府两次征召,他仍不就,虽生于仕宦大家,却只以琴书为业,有绝世之心。年三十二夭亡,遐迩悼惜。于是四十五位学官上书道:“故处士李谧;十三岁通《孝经》、《论语》、《毛诗》、《尚书》,兼长历数之术,但只以拥书为乐,竟杜门却扫,弃家产而求书,经其审定的书四千卷有余。常常隆冬达曙,盛夏通宵,然暴疾而卒,朝廷怎可默然!”帝随即降诏,谥谧贞静处士,又表谧门闾,门为“文德”,里为“孝义”。又作闭门扫轨(轨,车轮留下的痕迹)。

【出典】:

魏书》卷90《李谧传》1938、1939页:“学官四十五人上书曰:‘窃见故处士赵郡李谧……十三通《孝经》、《论语》、《毛诗》、《尚书》,历数之术尤尽其长,州闾乡党有神童之号……遂绝迹下帏,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矣……而祐善空间闻,暴疾而卒……其可默乎!’事奏,诏曰:‘谧屡辞征辟,志守冲素,儒隐之操,深可嘉美。……谥曰贞静处士,并表其门闾,以旌高节。’遣谒者奉册,于是表其门曰‘文德’,里曰‘孝义’云。”

【例句】:

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杜门却扫,凡经三载”。 清·朱彝尊《〈话山集〉序》:“平湖陆先生话山,名在复社。迨甲申六月,纳巾衫于学使,业闭门扫轨矣。”


见“闭门却扫”。宋·孔平仲《续世说·文学》:“遂绝迹下帷,~,弃产营书。”


【词语杜门却扫】  成语:杜门却扫汉语词典:杜门却扫

猜你喜欢

  • 重规迭矩

    规:圆规。矩:曲尺。规与规相重( ㄔㄨㄥˊ chóng 崇),矩与矩相迭。比喻彼此行动完全一致。《三国志.蜀志.卻正传》:“故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后多用以形容因袭重复

  • 狗监推

    同“狗监揄扬”。清赵翼《咏古》诗之二:“遭逢莫怪临邛幸,犬子原须狗监推。”

  • 明明赫赫

    《诗.大雅.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后以“明明赫赫”形容光亮夺目,声势显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军次实录》:“天上之日月风雷、雨雪寒暑,明明赫赫,不可胜述矣。”并列 形容光耀夺目,声

  • 拙袖

    源见“长沙不足舞”。指幅员狭小的邦国。《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先是辽欲过鸭绿江为界,高丽上表云:‘……归汶阳之旧田,抚绥敝邑;回长沙之拙袖,忭舞昌辰。’其参知政事朴寅亮之词也。辽主善之,遂寝

  • 弃?

    同“终军弃?”。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 囊矢

    源见“锦囊三矢”。指出征复仇。柳亚子《鹧鸪天》词:“请缨已见同仇奋,囊矢终期奏凯还。”【词语囊矢】   汉语大词典:囊矢

  • 黔驴

    源见“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技艺低下者。宋欧阳修《和武平学士岁晚禁直书怀五言二十韵》:“贪荣同卫鹤,取笑类黔驴。”【词语黔驴】   汉语大词典:黔驴

  •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后汉书.文苑列传》:“黄香字文疆,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

  • 杜邮剑

    源见“杜邮之戮”。指赐死之剑。金 梁?《留题长平驿》诗:“快心千载杜邮剑,人所诛耶鬼所诛?”【词语杜邮剑】   汉语大词典:杜邮剑

  • 取长弃短

    源见“取长补短”。吸取长处,抛弃短处。《资治通鉴.周安王二十五年》:“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朽,良工不弃。’”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持此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