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染指

染指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大鳖,又名团鱼)于郑灵公。公子宋(字子公)与子家(归生)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掌管膳食的小官吏)将解鼋(此指把熟鼋分解开,以便于食用),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后因以“染指”比喻沾取非所应得的利益。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诗:“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染指”又称“染鼋”。唐.黄滔《谢试官(代)》:“非敢染鼋,所希留马,干渎清严,下情不任湟惕屏营(惶惧的样子)之至。”(见《黄御史集》卷七)


染指”一语比喻占取非应得的利益。

春秋时期,楚国有人向郑灵公进献了肥美的甲鱼,郑灵公十分高兴,立即让厨师杀后烹食。这时,大夫宋子公用食指指着鼎里煮的甲鱼悄悄对大夫子家说: “以后我要是寻到这样的南国美味,一定好好品尝!”

甲鱼弄好以后,郑灵公请诸大夫尝鲜,唯独不叫十分想尝鲜的宋子公品尝。宋子公十分恼怒,也不顾君臣之礼,快步走到鼎旁,用食指蘸了一点鱼汤尝了尝,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后来,人们把宋子公的这种行为称作 “染指”,用以比喻占取不当得的利益之意。故事见于 《左传·宣公四年》。


【词语染指】   汉语词典:染指

猜你喜欢

  • 势不可挡

    见“势不可当”。邓贤《中国知青梦》2章:“他们要求回城和改变自身前途命运的愿望无疑比任何其他人群都来得更加强烈,更加~。”【词语势不可挡】  成语:势不可挡汉语大词典:势不可挡

  • 焚膏继晷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元吴莱《陈彦理昨以汉石经见遗今承寄诗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诗:“先生博学抱圣经,焚膏继晷日耽玩。”连动 膏

  • 雪泥

    同“鸿爪雪泥”。元 萨都剌《经姑苏与张天雨杨廉夫郑明德陈敬初同游虎丘山次东坡旧题韵》:“踪迹留雪泥,宇宙寄泡影。”【词语雪泥】   汉语大词典:雪泥

  • 张纲埋轮

    《后汉书.张纲传》:“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弹劾大将军梁冀及其弟梁不疑,京师为之

  • 笔扫千军

    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六《醉歌行》:“词源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春,杜甫曾作古风《醉歌行》,安慰落第归来的从侄杜勤“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并以“词

  • 五日匆匆守

    同“五日京兆”。宋苏轼《留别登州举人》诗:“莫嫌五日匆匆守,归去先传乐职诗。”

  • 堕履

    源见“坠屦”。指珍惜留恋的故物。唐罗隐《得宣州窦尚书书因寄二首》之二:“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 高鹏低鷃

    源见“鲲鹏展翅”、“榆枋之见”。比喻志量、识见、才具等完全不同、差异十分悬殊的两种人。唐白居易《喜杨六侍御同宿》诗:“浊水清尘难会合,高鹏低鷃各逍遥。”

  • 倒裳

    源见“颠倒衣裳”。谓匆忙中举止失措。晋陶潜《饮酒》诗之九:“清晨闻扣门,倒裳往自开。”【词语倒裳】   汉语大词典:倒裳

  •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敝帚:破旧的笤帚。千金: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