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桑榆

桑榆

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垂老之年。《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李善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将老。”宋范成大《次韵郑校书参议留别》:“后会吾衰矣,桑榆一茧丝。”


桑榆”指桑树、榆树,二者连言形容日暮,常用以比喻晚年。

汉书·冯异传》: “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 ( mǐn) 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唐·颜师古注: “桑榆,谓晚也。”

桑榆”因形容日暮,故可喻指西边。谓在东边失去,可在西边收到。以喻这边失败了,那边却可得到胜利。

后汉书·孟尝传》: “且年岁有讫,桑榆行尽,而忠贞之节,永谢圣时。”李贤注: “谓日将夕,在桑榆间,言晚暮也。”

叶剑英元帅曾有诗云: “莫道桑榆晚,红霞正满天。”抒发了革命者 “烈士暮年,壮心未已”的豪情壮志与乐观主义的精神。“满目青山夕照明”,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风貌的形象写照。

桑榆”谓 “晚”,系由形容、比喻而来。


【词语桑榆】   汉语词典:桑榆

猜你喜欢

  • 骥服盐车

    《战国策.楚策四》载:汗明对春申君说:“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

  • 鹞死握中

    《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引《唐书》:“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徵,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徵,欲尽其言。徵语不时尽,鹞死怀中。”后因以“

  • 噬肤之恩

    犹至亲骨肉之恩。《易.噬嗑.九二》:“噬肤灭鼻。”《汉书.董贤传》:“上册免大司马丁明,曰:‘有司致法将军请狱治,朕惟噬肤之恩未忍。’”噬( ㄕˋ shì 逝):咬:噬肤:犹切肤,形容关系密切。上

  • 菌蟪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庄子曾用生命极短的朝菌和蟪蛄来比喻各种生物有不同

  • 风乌雨蚁

    《述征记》:“长安宫南有灵台,有相风铜乌。或云:‘此乌遇千里风乃动。’”《易林.震之蹇》:“蚁封穴户,大雨将至。”风来乌知,雨至蚁知。古有记载,乃动物予感自然变化之反映。后人总结为“风乌雨蚁”,喻为风

  • 五窦联珠

    《新唐书.窦群传》:“〔群〕兄常、牟,弟庠、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时称“五窦联珠”。后用以称誉兄弟辈皆工诗文者。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四》:“揆之诸父前编,则五窦联

  • 杀人不见血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龙泉,剑名。“杀人不见血”,本指杀人不露一丝血痕。比喻有的人专事鼓簧摇舌,拨弄是非,以恶语伤人,危言杀人。后多用以形容杀

  • 琼报

    源见“投木报琼”。喻厚报。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卢国华》词:“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词语琼报】   汉语大词典:琼报

  • 穷兵黩武

    亦可作“黩武穷兵”。穷兵:兵力、兵源耗尽。黩武:热衷于武力争夺。指穷竭兵力,好战无厌。陆抗(226-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东吴名将陆逊之子,年二十任建武校尉,累擢为镇军将

  • 官杨柳

    源见“武昌柳”。指杨柳树。宋贺铸《鹧鸪天》词:“伤心两岸官杨柳,已带斜阳又带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