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庾子嵩:庾敱,字子嵩,西晋人。目:称,引申为品题。和峤:字长舆,官至太子少傅。磊砢:壮大貌。节目:指树木枝干
同“乘车戴笠”。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志合风云,戴笠均乎乘马;情谐道术,忘筌贵乎得鱼。”
《后汉书.桓谭传》:“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东汉.桓谭因力陈不当以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与图)决事,触怒了光
佛家语。《圆觉经》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即:接近。后多用来指与人的关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或对人的态度既不亲密,也不冷淡。并列 原为佛家语,指既不同一,也不相异。后指人的关系不太亲近,也不太疏远
同“歌骊驹”。清查慎行《钱幼鲲将游江右》诗:“西江吾旧到,为尔唱《骊驹》。”
《尚书.五子之歌》:“憻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后用奔车朽索比喻事情很危险,应十分警惕。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并列 比喻时有危险,应多警
《后汉书.刘陶传》:“(刘陶因上疏弹劾宦官祸国,反被诬“通贼”,冤死狱中)时司徒东海陈耽,亦以非罪与陶俱死。耽以忠正称,历位三司(三司,即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光和五年(公和,汉灵帝
见“循循善诱”。汉·赵壹《报皇甫规书》:“岂悟君子,自生怠倦,失~之德,同亡国骄惰之志,盖见幾而作,不俟终日。”【词语恂恂善诱】 成语:恂恂善诱
隋.薛道衡《老氏碑》:“庄周云: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据《文苑英华》卷八四八引)春秋时有秦佚,曾吊唁老子。后遂用为得道之士的典故。唐.皎然《因游支硎寺寄刑端公》:“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
参见:倪座偏正 人群中有像百兽之王的狮子。比喻出类拔萃的人物。《释氏要览》下引《治禅经后序》:“天竺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诸国独步,内外综博,无籍不练,世人咸曰人中师子。”(师,通“狮”)△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