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

所,处所。得其所,得到应有的归宿。死得是地方,即指有意义,有价值。语本北魏张普惠。张普惠,字洪赈,常山九门(今河北正定)人,专心坟典,受士人称赞。作谏议大夫时,当朝灵太后的父亲司徒胡国珍亡故后谥号“太上秦公”,普惠认为前代帝后的父亲从未加以“太上”之号,上表劝道:“《礼记》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指出尊父为“太上”是帝王的大礼。于是太后亲到胡宅,召集王公及五品以上官员议定,并派使者召来普惠。任城王澄等参与议定的人,都因肃宗年幼灵太后当朝执政相顺从,并且与普惠辩论,然而普惠抗争不惧,应对如流,但最终群臣仍以“请依前诏”上奏。只是,太后也没降罪普惠。最初普惠被召时,使者伫立催促,他几个儿子忧惧涕泣,普惠正言劝解说:“我执掌谏议的职责,如不言人所难言,不谏人所难谏,就是唯诺小人,旷官尸禄。人皆有死,如死得其所,有什么可遗憾的!”等到他平安回家,亲朋都为他的幸运,向他表示祝贺。中山杜弼更写信赞惠道:“虽向难锋至,而应对响出……终使庶僚拱默。虽不见用于一时,固已传美于后代。”

【出典】:

魏书》卷78《张普惠传》1735页:“初,普惠被召,传诏驰骅骝马来,甚迅速,伫立催去,普惠诸子忧怖涕泣。普惠谓曰:‘我当休明之朝,掌谏议之职,若不言所难言,谏所难谏,便是唯唯,旷官尸禄。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然朝廷有道,汝辈勿忧。’及议罢,旨劳还宅,亲故贺其幸甚。”

【例句】:

金史·忠义传一》:“国家有难,在朝者死其官,守郡邑者死城郭,治军旅者死行阵……皆其所也。故死得其所,则所欲有甚于生者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37回:“贤哉徐母……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明·李贽《焚书·何心隐论》:“死得其所,公又何辞焉?”


述补 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语本《左传·文公二年》:“瞫曰:‘吾未获死所。’”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他们的血是有代价的,他们~,是死而无憾。”△褒义。多用于形容死得有价值。↔死无葬身之地 虚生浪死


【词语死得其所】  成语:死得其所汉语词典:死得其所

猜你喜欢

  • 吕翁床

    同“吕公枕”。凌应霖《点绛唇.乡试》套曲:“说佳谶鹿鸣召宴吕翁床,那知道鸿名尽落孙山后。”

  • 飞龙乘云

    谓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乘时而得势。《韩非子.难势》:“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诎(

  • 犀燃烛照

    源见“犀照牛渚”。喻明察。清王韬《使才》:“使臣行辕宜设译员数员,汇观各处日报而撷取要略,译以华文,寄呈总理衙门;则泰西迩日之情形,正如犀燃烛照,无所遁形。”见“犀照牛渚”。清·王韬《使才》:“使臣行

  • 焚山

    汉.刘向《新序》卷七《节士》载:春秋时晋国的贵族介子推,是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的功臣之一。文公返国后赏赐群臣,没有赏到他。介子推不愿乞求封赏,便携老母隐居于绵山。“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独居。含

  • 老墙东

    源见“墙东”。指长期隐居。宋王质《水调歌头》词:“一任画麟阁,吾自老墙东。”

  • 然犀角

    源见“犀照牛渚”。传说燃犀牛角能照见水怪。然,“燃”的古字。唐王绩《游仙》诗之四:“照水然犀角,游山费虎皮。”【词语然犀角】   汉语大词典:然犀角

  • 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哲:明智。帝:指唐尧。 能识别人的智愚好坏,才算明智,这一点就连帝尧也难做到。 表示知人之不易。语出《书.皋陶谟》:“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

  • 子猷惜此君

    晋裴启《语林》:“王子猷(王徽之)尝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又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

  • 三上

    宋代欧阳修谓作文最宜于构思的三种场所。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词语三上】   汉语大词典:三上

  • 斩鳌

    《列子.汤问》:“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