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死有余辜

死有余辜

谓罪大恶极,一死尚不足以抵罪。《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咎(一读 ㄐㄧㄡˋ jiù 救,一读 ㄍㄠ gāo 高,此处读 ㄍㄠ gāo 高)繇( ㄧㄠˊ yáo 摇):即皋陶,舜时掌刑法的大臣。


述补 辜,罪。死了也还有罪。形容罪大恶极。《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贬义。多用于描写罪责方面。→罪不容诛十恶不赦 ↔功标青史。也作“死有余僇”、“死有余责”、“死有余诛”、“死有余罪”。


解释辜:罪,罪过。即使死了也不足以抵其罪。形容罪大恶极。

出处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路温舒是东汉巨鹿东里人。他父亲是东里的守门人,让路温舒放羊。路温舒把蒲草编联起来,抄写书籍,逐渐积累了不少学问,得以做了一个管理监狱的小吏。他又专心学习法令,县里遇到疑难事情大家都来问他。太守到县里来视察时,看到路温舒,非常欣赏他,让他担任治理监狱的官佐。后来,路温舒又学习《春秋》,懂得了治理国家的大义。

汉宣帝即位后,路温舒上书,认为应该崇尚德政,宽缓刑罚。他在上呈的奏章中说:“陛下刚刚登上最尊贵的位置,与天意相合,应当改变前代的过失,涤除繁琐的礼仪、政令和刑罚,革除人民的疾苦。我听说秦朝有十个失误,其中一个现在仍然存在,那就是办理狱讼的官吏。秦朝时,耻事文学,爱好勇武,看不起仁义的士人,看重治理监狱的官吏。那时,正直的劝谏称作诽谤,劝谏的忠言叫做妖言,儒生不为世用,忠言淤积于胸,阿谀奉承的声音充满了耳朵,真实的祸患被遮蔽起来,这便是秦朝灭亡的原因。现今天下没有战争和饥寒,父子夫妻能够致力于经营自己的家庭,但是这种太平还没有遍及天下,原因就在于狱讼这一祸患。现在的官吏把苛严当做明断,玩弄法律,使人深陷于罪者获得了公平的名声,真正公平断案的人反倒后患无穷。官吏们害怕案情上奏后被驳回,就对判词精心加以锤炼和罗织。这种情况下,上奏的判词写成后,即使咎繇来审理此案,也仍然会认为嫌犯即使死了也不足以抵罪。所以天下的祸患,没有比狱讼更大的;败坏法令,扰乱政治,离间亲近,堵塞正道,没有比狱吏更厉害的。希望陛下简省法治,宽缓刑罚,革除弊政,那么太平的风气可以在世上兴起,和乐就会像苍天一样没有穷尽。”宣帝认为路温舒说得很好,路温舒因此得以升迁,路家成为显贵的家族。


【词语死有余辜】  成语:死有余辜汉语词典:死有余辜

猜你喜欢

  • 鲁馆

    《左传.庄公元年》:“秋,筑王姬(注:此王姬,指周天子之女)之馆于外(据汉.郑玄《箴膏肓》说,宫庙、朝廷各有定处,为天子女筑别馆,故宜筑于宫外。唐.孔颖达疏认为是城外)。”春秋时,鲁庄公以周王同姓的关

  • 鵷鹭

    同“鸳鹭行”。清赵翼《丙子元旦早朝》诗:“千行鵷鹭集初寅,肃听鸣鞭拜舞匀。”

  • 铁豸

    源见“獬豸冠”。指法冠。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牙牌紫绶两垂腰,铁豸金章逞贵豪。”【词语铁豸】   汉语大词典:铁豸

  • 拂衣归去

    同“拂衣”。元刘从益《送仪提点西归》诗:“自断平生不问天,拂衣归去任吾年。”

  • 韩信决囊

    源见“囊沙”。谓大将妙计破敌。唐陆贽《策问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韩信决囊以摧敌,取贵汉朝。”

  • 陇眠牛

    源见“牛眠地”。旧称风水好的葬地。宋韩琦《叔平学士知青州》诗:“过家门纳驷,卜地陇眠牛。”

  • 裹革

    同“裹尸马革”。唐员半千《陇头水》诗:“喋血多壮胆,裹革无怯魂。”明唐顺之《谢赐银币表》:“倘暮齿之未衰,尚期裹革,伏愿蛮夷戎狄尽归神化之炉。”【词语裹革】   汉语大词典:裹革

  • 歌叔度

    源见“歌五袴”。颂扬施行善政的地方官。叔度,廉范字。宋张先《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词:“湖山风物岂无情,不独渠丘歌叔度。”【词语歌叔度】   汉语大词典:歌叔度

  • 冤有头,债有主

    宋.普济《五灯会元.法云本禅师法嗣》:“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一宿觉。’上堂,众集定,喝一喝曰:‘冤有头,债有主。’”报冤找作恶者,讨债找欠债人。指报仇讨债都有一定的对象,不会累及他人。后因以

  • 殊路同归

    同“殊途同归”。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策,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见“殊途同归”。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词语殊路同归】  成语:殊路同归汉语大词典:殊路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