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殁不临
《史记.吴起列传》:“起之为人也,猜忌人也。……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战国时卫国左氏人吴起,外出求官,曾在曾子门下求学,母亲死后不奔丧。因有违孝道,曾子遂断绝了与他的交往。后用为讽不孝之典。
唐.白居易《慈乌夜啼》:“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史记.吴起列传》:“起之为人也,猜忌人也。……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战国时卫国左氏人吴起,外出求官,曾在曾子门下求学,母亲死后不奔丧。因有违孝道,曾子遂断绝了与他的交往。后用为讽不孝之典。
唐.白居易《慈乌夜啼》:“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源见“南山雾豹”。喻潜心修身以成才德。唐顾云《上盐铁路纲判官启》:“因风托便,不借于冥鸿;假雾成斑,无惭于隐豹。”
源见“交泰”。谓君臣之间没有隔阂,上下同心。《明史.余珊传》:“由是大臣顾望,小臣畏惧,上下乖戾,寖成暌孤,而泰交之风息矣。”【词语泰交】 汉语大词典:泰交
同“饥曼倩”。明徐渭《约观水阁往迟遂虚冯太常饭》诗:“何从一饱饥方朔,自买鱼虾入醉乡。”
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古代多指帝王轻动干戈,夸张武功。宋代罗泌《路史.前纪》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后人多用来形容作事大手大脚,以求夸大其成绩的浮夸作风。并列 喜好干大事,建功立业。《新唐书
源见“谈鸡”。谓无为地打发时光。宋刘弇《临江》诗:“愁绝村南舍,驯鸡对小窗。”
《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犯,冒犯。校,计较。这段话的意思是:曾子说:“自己有能也可以求教于不能的人;自己多知还要请教少
源见“墨子悲染丝”。比喻真朴本性受世俗熏染。清赵翼《寄晴沙》诗之二:“我亦离尘事,深愁染素丝。”
同“豚儿”。明章懋《与邓侍御书》:“仍令豚子,具词陈告,惟先生怜之念之。”【词语豚子】 汉语大词典:豚子
笄( ㄐㄧ jī 几):本是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笄字”是指古代女子到了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也就是到了成年可以出嫁的时期。《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曲礼上》
同“吐哺握发”。唐钱起《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上公频握发,才子共垂帷。”清方文《闻范质公大司马免官感赋》诗之二:“握发朝廷士,鸣铙夜守营。”【词语握发】 汉语大词典: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