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比干剖心

比干剖心

指比干向商纣王进谏忠言,被商纣王剖心杀死之事。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无道,残害忠良。商纣王荒淫无道,其庶兄微子几次劝导进谏,皆不听。于是微子与大师(古代三公之一)、少师(辅导太子之官)商议,一起出走避开。商纣王叔父比干,当时任少师官,对纣王的作为不满,并发誓说,“当臣子的,不得不以死进谏忠言,”遂向商纣王强行进谏。纣王不采纳其忠言善意,反而怒气乱发地说,“我听说圣人心有七个窟窿洞。”便破开比干之胸膛,观看比干的心。此典又作“比干谏”、“剖心比干”、“七窍比干”。

【出典】:

史记》卷3《殷本纪》108、109页:“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qiào俏,窟窿;洞)。’剖比干,观其心。”《正义》引《括地志》云:“比干见微子去,箕子狂,乃叹日:‘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以义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也。”

【例句】:

唐·李白《古风》之五十一:“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蹑足封韩信,剖心嗔比干。” 清·郑燮《念奴娇·方景两先生祠》:“千古龙逢原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典源】《史记·殷本纪》:“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今译】 商纣王荒淫无道,变本加厉。微子几次劝谏不听,于是微子与大师、少师商议,一起亡去。比干说:‘作为臣子,不得不以死进谏。’他去强行对纣王进谏。纣王发怒,说:“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便将比干心剖出来观看。

【释义】 后以此典指忠臣被害。

【典形】 比干谏、剖心比干、七窍比干。

【示例】

〔比干谏〕 唐·李白《古风》之五十一:“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剖心比干〕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蹑足封韩信,剖心嗔比干。”

〔七窍比干〕 清·郑燮《念奴娇·方景两先生祠》:“千古龙逢原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猜你喜欢

  • 插柰花

    源见“簪白柰”。指皇后逝世。唐窦叔向《贞懿皇后挽歌》:“命妇羞蘋叶,都人插柰花。”

  • 起而攻之

    参见“群起而攻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ㄨㄤˇ wǎng ):蒙蔽。殆:危险。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思考不读书就会走入迷途。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谢觉哉《不惑集.想!》:“只‘学’不

  • 玉洁冰清

    借指翁婿。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 “你险把司天台失陷了文星空,把一个有对付的玉洁冰清烈火烘。” 参见:○冰清玉润见“冰清玉洁”。唐·杨炯《李怀州墓志铭》:“金多木少,孔文举之天骨;~,华子全之神彩

  • 老龟支床

    源见“支床龟”。喻身处困境,内心寂寞。宋谢翱《文房四友叹》诗:“泓尤沦弃敢自爱,老龟支床息犹在。”

  • 弄斧班门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 “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了。” 参见:○班门弄斧见“班门弄斧”。《儒林外史》28回:“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了。”【词

  • 中副车

    同“击副车”。清顾炎武《秦皇行》:“博浪沙中中副车,沧海神人无奈何!”

  • 何必逢安道

    源见“访戴”。形容逸情放旷,在兴在情不在实。明文徵明《访王秉之不遇为其子延望留饮》诗:“偶来何必逢安道,一笑还欣对阿戎。”

  • 结网空知羡

    源见“临河羡鱼”。谓劳而无益,徒有愿望。唐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结网空知羡,图荣岂自诬。”

  • 邯郸一枕

    同“邯郸梦”。宋黄庭坚《醉落魄》词:“邯郸一枕谁忧乐,新诗新事因闲适。”【词语邯郸一枕】   汉语大词典:邯郸一枕